寒门状元

天子

历史军事

桃花村。   正是春季,靡靡细雨纠缠不休。   村如其名,村前村后各家院落以及周边 ...

杏书首页 我的书架 A-AA+ 去发书评 收藏 书签 手机

             

第二四六九章 争权夺利

寒门状元 by 天子

2020-1-13 19:23

张懋对人一如既往笑脸相迎,但朝中人都知道张懋是老狐狸,跟这个笑面佛打哈哈可以,谈正事却很难。

王守仁先是见礼,简单寒暄过后王守仁坐到了张懋的对面,将自己的来意说明:“……陛下派司礼监掌印张苑张公公到兵部问过团营之事,似乎不日将有谕旨下达,晚生不得不到张老公爷这里来求教。”

王守仁说是求教,态度非常客气,不过张懋却觉得王守仁什么都很清楚,不过是来例行知会一声。

张懋故作惊讶地问道:“团营之事?不知是关系京师周边人马调遣训练,还是戍卫布防?这个不该由兵部全权负责吗?”

在装糊涂上,张懋也很有一套,这对王守仁来说并不陌生,他来之前就已经料到张懋可能在这问题上绕圈。

本来王守仁只需要跟张懋知会一声,告诉皇帝试图改变京师权力格局尤其是军队权力便可,但考虑到自己是晚辈,他要在朝中长久当官必须跟这些元老级的老家伙打好关系,得表现出合作的态度。

王守仁神色间满是为难:“其实……就是陛下有意更换京师戍卫将领,将管辖权直接收拢到宫中。并非是全部人马,只涉及换戍京师的地方军队,主要是九边各处调到京师的将士……”

朱厚照对以江彬为首的近臣非常信任,这在朝中不算什么秘密,张懋把孙子张仑送到沈溪麾下混军功,其实皇帝又何尝不想让亲信在朝中站稳脚跟?不过朱厚照信任的江彬、许泰之流根本上不得台面,一直未能拿出让朱厚照满意的成绩。

本来皇帝想要等江彬和许泰立下军功回来,但现在看到二人资质太过平庸,想要在战场上有所建树太困难,干脆直接下旨,趁着兵部尚书沈溪不在京城时把近臣安插到紧要位置上,以求顺利达成目的。

谁都不愿放权,不过团营本就非张懋直接掌控,乃是驸马都尉崔元和宫中御马监、兵部等多个衙门挟制下。

张懋暗忖:“看来之前外戚张氏兄弟落马,以及陛下派之厚前往中原平叛,都是计划好的……目的便是将京城军权牢牢掌控在他手中。”

张懋道:“如此大事,未经朝议,是否太过仓促了些?”

发现问题严重后,张懋不再打哈哈,反应全在王守仁预料范围之内。

王守仁道:“事发突然,此事确实未经朝议,怕是连内阁几位大学士都不知晓,如今兵部沈尚书和陆侍郎不在京师,若以晚生来独自完成此事实在太过困难,所以才来向张老求教。”

“莫来找老朽。”

张懋当即站起,连连摇头,拿出一种拒不合作的态度,“有问题,应该去问谢于乔,朝事不尽在他掌控之中吗?还有之厚,他虽不在京师,但对陛下的影响却比其他人大得多,你可以去信向他求教!”

这话出口,张懋推诿的意思已经很明显了,王守仁苦笑一下,知道自己已成为英国公府不受欢迎的那个人,当即起身行礼:“实在是晚生拿不出应对之策,才来烦扰张老公爷,若张老公爷不想过问的话,晚生自会想办法……告辞。”

王守仁说完起身便要走。

张懋一伸手:“你等等。”

“张老还有事么?”

王守仁望着张懋,脸上尽是无奈和失落之色,在这个问题上他不能说得太透彻……与其说他是来英国公府求教,其实是想告诉张懋,让张懋及一干勋臣明白并非是他在背后搞鬼,一切都来自于皇帝的决断。

张懋道:“接下来你要向谁求教?谢于乔?还是令尊?”

王守仁想了下,最终摇摇头,不知该如何回答。

张懋看出王守仁的为难,道:“找谢于乔无济于事,军队的事情他本来就不想管,你若是能面圣,跟陛下陈述利弊倒是可行,不过如何面圣却是个难题……你能否以之厚的名义去一趟皇宫?”

显然张懋明白,无论是谁,要见到朱厚照都不容易,除非以沈溪的名义求见,只有见到皇帝这件事才有转圜的余地,否则光靠在宫外活动,事情无法解决。沈溪不在京城,谢迁的话对皇帝来说形同放屁,只能靠王守仁想办法。

王守仁自然知道面圣有多不靠谱,不过他没有直接回绝张懋,毕竟张懋在朝中的地位在那儿摆着,他在兵部任职,以后会多很有事相求。

王守仁拱手行礼:“那在下便尽力而为。”

这话已是王守仁承诺的极限,张懋听到后脸色多少有些不悦,但最后还是幽幽叹了口气:“那你赶紧想办法,实在不行,便让之厚跟陛下进言,此事……老朽认为非常不妥,京师防备怎能轻易落于边将之手?若他们起歹心怎么办?”

……

……

送走王守仁,张懋闷闷不乐。

张懋能感受到问题的严重性。

本来京师防备操纵于张氏外戚之手,但两兄弟好歹是皇亲国戚,与国同休,忠诚方面不会出问题,京师内外事务始终没有闹出乱子,一切都在既有的制度约束下,没逃脱五军都督府的管辖。

但现在情况明显不同。

皇帝登基后几次对外用兵都取得胜利,去年更是取得对鞑靼大捷,有力保证了北部边关的安稳。如今皇帝派出沈溪领军平息中原等处内乱,转眼便要对京畿军权动刀,似乎要将防务完全掌握在手他才能安心,江彬和许泰即将被委以重任便充分释放出这种信号。

“陛下将一干佞臣收拢到身边,让他们负责操练兵马,还调到中原战场去平叛,培养亲信之心昭然若揭,现在要让这些家伙掌控京师防备,这不是让狼来看守羊圈么?陛下对这帮只会阿谀奉承的佞臣如此信任,却对大明忠心耿耿的勋贵不信任,这算怎么个说法?”

有明一朝,虽然门阀制度早就不存,但军队终归还是讲究出身的地方,勋贵子弟比起普通人更有资格掌兵,哪怕兵部大员和地方督抚能短暂获得兵权,但始终文官不是世袭的,领军和练兵权终归操控在五军都督府的勋贵手中。

现在皇帝要拿这种制度开刀,还表现出对勋臣的不信任,张懋作为五军都督府内资历最深、地位最尊贵的存在,当然不希望这种情况出现,尤其是在他打算交班给孙子张仑的关键时刻,更不能坐视不理。

但此时张懋也没有更好的解决办法,找御史言官上奏乃是下下策,而他想到的“上策”,就是马上提笔给沈溪写信。

“为今之计,只有让沈之厚知晓此事,若他能及早跟陛下进言,在陛下最终确定此事前将事情解决,或许尚有转圜余地……否则的话,京城防备就此落在奸佞小人之手,朝廷再无太平可言。”

……

……

皇帝要拿京师防务开刀,在朝中人看来近乎是一场灾难,但对于司礼监掌印太监张苑来说,却不一定就是坏事。

倒不是因为他跟皇帝即将重用的江彬和许泰关系有多好,而是他觉得自己可以在这件事上做做文章。

黄昏时分,司礼监掌印房内几名秉笔太监均已离开,本来应该只剩下张苑一人,不过这会儿他身旁却站着魏彬。

张苑并不着急走,埋头写着什么东西。

魏彬很着急,之前他得到张苑承诺,去南京城当守备太监,因此拿出巨资给张苑作为贿赂。

谁知最后皇帝定下去南京的人却是张永,让魏彬好生失望,他也知道送给张苑的银子要不回去了,所想只是张苑能帮他继续疏通,谋取个相对不错的差事。

他自己也在观察如今还有什么好差事,却发现其实自己能胜任的太少,只能在御用监当个没有实权的闲散太监。

“张公公,您赶紧想个辙啊,什么好差事都轮不上,以后小的靠什么来养老?”魏彬在张苑面前哭诉,这是他眼下能想到的最好办法……要是张苑没办法弄到好职位,将他孝敬的银子送还也不错。

张苑不耐烦地道:“怎么?你连养老的银子都没留下?你以前跟刘瑾贪墨的那些银子呢?”

魏彬惊讶地问道:“张公公您不知?当初刘公公倒台,在下被人盘剥了不知多少层,要不是有一点银子傍身,怕是连小命都没了,从此后只能在宫里谋个不起眼的差事,在下这把年岁,在宫里待不了几年了,本以为能到南京当差,赚点儿银子养老……谁知道……”

张苑冷笑不已:“你是怪咱家没帮上忙?哼,要不是小拧子和张永从中作梗的话,何至于此?”

“所以您老要想办法啊!”

魏彬眼巴巴地望着张苑,他跟张苑间本就是利益之交,说是为张苑办事忠心耿耿,但若是张苑不能给他想要的,他绝对不会继续为张苑卖命。

吃一堑长一智,他知道这些个司礼监太监有多不靠谱,尤其朝中有谢迁和沈溪这样声名赫赫的大臣存在,司礼监掌印再想专权,跟找死没什么区别。

张苑道:“你放心,这次咱家不会让你吃亏,你以前不提督过团营么?这次咱家帮你活动一下,让你挂御马监太监,专司负责此事……南京守备当不了,那你就先当个京师守备提督,总不会让你晚年喝西北风!”

魏彬想了下,虽然京师守备未必有南京守备那么富得流油,毕竟受到的制约太多,但总归位置比较显赫,也能赚点儿养老钱。

……

……

随着京城有关南京权力层的争夺日紧,沈溪这边明显感受到来自京城和南京的双重“压力”。

张懋来信只字不提有关争夺权力之事,却处处透露出会支持沈溪的工作,为此甚至不惜动用他在江南的所有人脉关系。

张永作为新任南京守备太监,并不代表他能完全掌控南直隶官场,毕竟在张永外还有个相当重要的职位,那便是南京兵部尚书,除此外还有一个关键人物便是世袭魏国公的徐俌,乃南京守备勋臣。

守备勋臣、守备太监、南京兵部尚书站在了南京权力层的顶峰。

徐俌乃徐达后裔,世袭镇守南京,虽然本身没有多大才能,却在争夺权力上手段频出,之前便发生过怀柔伯施鉴以协同守备的身份跟他争夺权力之事,上奏朝廷后弘治帝下诏以爵位高低论定权力排序。

正德登基,徐俌为巩固权位曾贿赂刘瑾,为时人所讽,此番他本来想贿赂张苑,但因张苑在朝名声不佳,沈溪则如日中天,徐俌便改变策略,改而对沈溪示好。

“……国公大人,我家公爷之意,您到江南后,一切号令都听从于您,若有钱粮消耗用度,一概由南京方面负责,不需国公大人费心……”

徐俌为了体现投效的诚意,特地派人沿江而上,到沈溪这里打招呼,算是提前铺路。

沈溪亲自接待徐俌的使者,他未安排军中人一起接待,只让唐寅以幕僚的身份一起在中军帐会见。

徐俌派来的是他的钱粮师爷,礼数十足,光纹银就有一千两,此外还有价值不菲的珠宝玉器和文玩古董。此人似乎对沈溪军中的情况多有了解,居然还给唐寅准备了礼物。

沈溪看过礼单后,笑着说道:“魏国公有心了,此番本官乃奉皇命往江南平寇,很多事都是直接跟朝廷对接,粮草补给之事不敢劳烦魏国公……不过本官仍很感谢他的慷慨。”

沈溪的话中规中矩,有种拒人于千里之外的意味。

徐俌的使者非常紧张,他很清楚南京官场那些大员基本都会派人跟沈溪接洽,他很担心因为自己的失误,使得魏国公府在这场权力角逐中落到下风。

“国公大人若有难处,直接跟在下说,在下会转告我家公爷,请国公大人务必接纳我家公爷的心意。”

“本官自会领受魏国公的好意,不过礼数还是要回的……本官也准备一些礼物,劳烦阁下带回给魏国公。”

沈溪脸上仍旧挂着客套的笑意。

这位钱粮师爷一听沈溪有回礼,便知沈溪对于魏国公主动投靠不是那么热情,当即道:“国公大人,您不必回礼,那样太麻烦了……我家公爷后续还备有薄礼,因路途遥远无法及时送达,等您到南京后……”

他的话还没说完就被沈溪伸手打断,“并非本官不领受魏国公的好意,只是很多事只能当面跟他谈,之后本官会修书一封,麻烦阁下带着回礼一并送回魏国公府。送客!”

第二四七〇章 小鬼难缠

沈溪没有跟魏国公派来的使者交流太久,表达完自己的意思后,便将人打发走。

唐寅从头到尾旁听,等帐中只剩下他跟沈溪后,道:“魏国公世袭南京守备之职,非常值得拉拢,就算他在南京兵部尚书和守备太监人选上没办法发表意见,但依然是一大不可忽视的力量,尤其是在江南之地……沈尚书其实可以接受他投靠,这对接下来的战事大有助益。”

沈溪问道:“伯虎兄看来,魏国公为何要派人来见我,主动示好?”

唐寅被问得一怔,凝眉思索后认真回答:“守备勋臣位在南京兵部尚书及守备太监之下,虽为世袭显贵,但因影响巨大素为皇家猜忌,只负责日常练兵及督军之责,调兵权不在手。若不主动向沈尚书示好,只怕未来权位不保……魏国公年岁不小了吧?”

徐俌年近花甲,跟张懋情况相似,需要考虑接班人问题。

世袭勋贵手中执掌的权力,最怕的便是新老交替时出现变故,沈溪作为朝中最炙手可热的权臣,连张懋都要主动示好,更何况远离中枢、世袭镇守南京的徐俌?

“嗯。”

沈溪点了点头,再问,“那你觉得他现在找我,是最好时机吗?”

“这……”

唐寅愣住了,思虑半晌后,才用求证的目光望着沈溪:“在下料想,此时并非好时机,因沈尚书如今在朝中非单纯是部堂,更乃勋臣,跟魏国公境况相似……沈尚书要靠收拢魏国公掌握江南权柄,无异于与虎谋皮。”

沈溪笑道:“伯虎兄所说,或许用强龙难压地头蛇更能解释清楚……徐家今日靠我巩固其在江南的权位,将来也会投靠旁人,我在他眼中不过是可资利用的棋子罢了。相反,我若是主动向南京那些文臣和镇守太监伸出橄榄枝,他们谁会拒绝我的好意?难道我非得绑在世袭勋臣的船上不可?”

沈溪的话简单而又直接,全都是掏心窝子的话。

唐寅听到后多有感触,他知道这些话若是传到旁人耳中,只以为沈溪工于心计,不可接近,但依然向他坦诚,足以说明沈溪对他的信任程度。

“所以沈尚书准备对张永张公公示好?”

唐寅皱眉,“还是说等张公公来信?”

沈溪笑着摇头:“江南权力归属与我没太大关系,若心思全放在这上面,恐无心军伍之事。既如此不如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既然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也就不需在抵达南京城前作出谋划。”

唐寅想了下,点头道:“那就走一步看一步吧,希望船到桥头自然直。”

“正是如此。”

沈溪微笑着说道,“接下来我的主要精力还是放在平倭寇和造海船上,江南近海各处传回的情报让人伤脑筋,根本无暇兼顾别的……其他的还是往后放放吧。”

……

……

沈溪明确表示不想牵扯进江南权力争锋中,对此唐寅一点儿都不怀疑。

不过随后唐寅看到沈溪连续多日收到的信函和前来拜访的人后,才真正了解沈溪在朝中的地位有多高,影响又有多大……湖广、江西、浙江各承宣布政使司皆有官员和将领派出使者前来拜会沈溪,表达追随之意。

沈溪身份尊贵,他既是大明国舅,又是战功赫赫的沈国公,更兼吏部和兵部两部尚书之职,还是皇帝的师长以及最信任之人,在朝中地位几乎是无可撼动,这决定了他到地方后权力无限大,先斩后奏几乎是一句话的事情。

地方官员和将领为此惶恐不安,生怕没有向沈溪及时表达出善意,以后恐怕难以在朝中立足。

不过沈溪态度明确,那就是坚决不收礼。

湖广和江西都曾是沈溪的治下之地,地方官员和将领对此都有所了解,即便有人前来送礼,在被退回后也意识到光靠贿赂完全不会得到沈溪青睐,沈溪到现在这个位置似乎也不想落人口实,功名利禄在他眼里几乎是浮云一般。

这天晚上营中又有地方官员的代表前来送礼,唐寅去中军帐跟沈溪说及军中事务,刚到帐门口,见有使者从里面出来,唐寅阅人无数,眼神犀利,虽然光线暗淡,还是能一眼判断出是一名女子,唇红齿白貌美非常。

以唐寅猜想,这大概是地方官员向沈溪贿赂的另外一种形式,让女人以男装来送礼,若郎情妾意便可以留在营地内过夜,第二天走也不会有人觉得发生什么,回去后人很快便会送到赠给沈溪的私宅里。

“阁下,沈大人说了,您不能夜宿军中,请速速离开。”马九的话将唐寅思绪拉了回来。

唐寅侧头瞟了两眼,此时有侍卫出来传报,让唐寅进帐。

唐寅临进门前不由回头看了那使者一眼,但见人被指引着往营门方向而去,不由发出感慨:“这事若发生在我身上,该如何拒绝?”

进入中军帐,沈溪正在看地图,乃是沿江卫所以及军事要隘地图,这在唐寅看来没什么必要,毕竟沈溪现在所领差事是平海疆,而非扫荡江面。

“沈尚书。”唐寅行礼。

沈溪抬头看了他一眼,道:“把该说的事情说过,便回去休息吧。”

唐寅例行公事,将军中事务详细说过,在得到沈溪满意的答复后,并未着急走,他好奇地问道:“之前地方官员的使者前来送礼,那人好像……是女子吧?”

沈溪微笑着反问:“这都被你发现了?”

唐寅耸耸肩:“却不知是何人,又是怎样的礼物,需要以女子来送?”

沈溪略微顿了顿,摇头道:“这官场上的事情,有必要每件都弄清楚么?无论送来的是什么礼物,总归是酒色财气中的一种,或许送礼之人本身就是礼物……伯虎兄应该明白这道理吧?”

唐寅叹了口气:“官做到沈尚书这层次,实在了不得,若换作在下,怕是很难把持住……这官场的诱惑未免太大了。”

唐寅乃是由衷而发,以前他觉得官场就算有行贿行为也只是小范围内的事情,等他入仕后才发现地方官行起贿来简直是不择手段,意识到自己有多天真。

沈溪道:“伯虎兄莫着急感慨,在抵达南京前这段时间,还络绎不绝有人前来送礼,到时我就不会再出面应付,招呼他们的事情就交给伯虎兄你去办理……伯虎兄应该能胜任吧?”

之前沈溪也曾把跟地方官员和将领沟通接洽的差事交给唐寅,唐寅做得相当不错,现在到军中来给沈溪送礼的人更多了,沈溪这个决定等于是把杂事通通交给唐寅处理。唐寅没有觉得有何不妥,反而认为这是沈溪给他历练的机会。

“那在下便恭敬不如从命。”唐寅赶紧行礼,领受差事。

沈溪无心跟唐寅说太多,挥挥手示意其退下。

唐寅出中军帐后还在想:“既然沈之厚没详细跟我说,他不去见那些送礼之人的原因,但想想就知道他对这些绳营狗苟之事非常反感。如此一来,我只需拿出脸色,将那些送礼人赶走,就什么问题都解决了……这差事其实不难。”

想到这里,唐寅便觉得沈溪给了他一个不太坏的差事,简单而有粗暴,他自信能够应付自如。

……

……

第二日兵马继续乘船前行。

由于顺风顺水,船队很快便过江西长江段,进入南京水域。

当日没什么大事,唐寅留在船舱内,对于他这样的南方人来说,乘船并不是什么难事,什么大风大浪他都见识过,一直到黄昏时分在岸边驻扎,他才从船板上下来,马九早早便在岸边等候。

“马将军有事么?”

唐寅并不觉得是马九是专门来找他的,随口问了一句。

马九近前恭敬行礼:“唐先生,船队靠岸前,便有南直隶地方官员和卫所将领前来拜见沈大人……沈大人之前吩咐过,说这些事全部交由您来处置,特地让在下来跟您说一声,是否请这些人进入营地?”

唐寅这才知道昨日沈溪并非开玩笑,果真将所有迎来送往的事交给他处置,顿时感觉肩头一股压力。

唐寅想了想,吩咐道:“行军在外,哪里有那么多闲工夫见外人?跟他们说一声,请他们回去吧。”

在唐寅看来,既然见或者不见最后都是拒绝收礼,那还不如从开始就不见,如此也省了那些人开口说行贿之事,大家伙儿都相安无事。

不过马九显得有几分为难:“唐先生,这些都是地方上的官员和勋贵派来的,背后都是什么侯、伯以及巡抚、都指挥使之类的显贵,若派人挥退会有失礼数,只有见过后,问明是何事,再决定是否应该送客。”

马九的话令唐寅一愣。

略微思索后,唐寅才明白马九的意思,现在不是说直接避而不见便可,或许那些来的人并不是送礼,单纯只是为熟络一下感情,哪怕是来送礼也要客客气气,人家笑脸而来,你直接摆脸色避而不见,那在道义上先天就落了下乘。

唐寅心想:“说的也是,若直接避而不见的话,沈之厚以后还怎么在朝中立足?他这个官看起来是凭真本事,但也需要打点人际关系,需要地方上的人配合行事,若成了孤家寡人,以后政令难出京城,做什么事情都会被人掣肘,俗话说小鬼难缠,得罪人没什么好处。”

等他再看向马九时,心里有些懊恼:“连马九这等粗人都明白的道理,为何我之前就没想过?看来这官场中事,还需要我多加历练才行。”

唐寅道:“马将军所言极是,若不好好应付这群人,他们给咱们找麻烦当如何?这已到南直隶地面,可能南京六部也派人来了吧!”

说话间,他跟马九一起往营门口走去。

此时大军已围着沿江驿站扎营。

营地绵延二三里之远,本来唐寅要步行而去,不过才走出几步已有随从将他跟马九的战马给牵过来。

唐寅骑着马,带着马九一路到了营门口,没等下马便见到营地外停着几十辆马车,排成长长一列队伍,唐寅摇了摇头:“这么多马车,说不是来送礼的,谁会相信?”

……

……

到了临时准备的迎宾帐篷内,唐寅站在门口,显得异常客气,前来送礼的使者逐一被迎进帐中。

使者有十多个人,分别代表了南直隶地方不同派系。

本来送礼行贿应该是很避讳的事情,但因沈溪在朝中的地位太高,再加上地方官员和将领对彼此行为都很了解,以至于这些送礼之人互相间都没太多避讳,进来各自通报姓名来历,唐寅听完不由皱眉。

“唐大人,您是沈大人身旁最值得信赖的军师,我等仰慕已久,此番也特地为您准备了一份薄礼,望您笑纳。”

这些人不但为沈溪准备好礼物,唐寅也有份,他暗自奇怪:“难道这些人早就知道沈之厚委任我来迎接他们?”

转念一想,他顿时明白过来:“不对,他们应该是来之前便被嘱咐过,送礼不能送单份,要有多手准备,这样不管遇到谁出面都能应付……我在他们眼里就是阎王座前的小鬼,他们以为我这小鬼会很难缠!”

唐寅不想跟这群人多交流,他最担心的是南京城里的养老高官和勋贵、六部重臣派人前来送礼,现在知道并无这些人的使者,只是附近州府和卫所将领前来送礼,顿时感觉压力减轻不少。

唐寅道:“诸位,沈尚书有吩咐,各位的好意他心领了,不过现在领军在外,总归有不便之处,希望诸位理解,回去后跟各家老爷说,沈尚书谢过了!军中不便招待……诸位,请回吧!”

唐寅的话还算客气,脸上堆满笑容,不过说出来的话却难以让人接受。

毕竟没等他们说明来意,唐寅便下达逐客令,显得太过不近人情,好像唐寅就是为了堵住他们送礼才出面的。

而他们都不是官员,全是领命而来,对他们来说带着礼物回去就意味着差事没办好,受罚几乎是板上钉钉的事情,唐寅明摆着给他们出难题,自不会对唐寅报以善意。

“唐大人,您乃沈大人身边贵人,我等只是想见沈大人一面,将我们大人的意思传达……您若不肯帮忙,我等见不到沈大人,回去后没法交差啊。”虽然对唐寅抱有一丝敌意,但他们不敢直接跟唐寅起冲突。

沈溪派唐寅前来,代表的就是沈溪,唐寅要将人拒之门外,应该也是出自沈溪授意。

唐寅心想:“我把你们赶走你们没法交差,难道留下你们的礼物我就能交差了?我可不能为了满足你们的需求,而遭致沈之厚唾弃!沈之厚为了维系中枢和地方的良好关系,需要对你们笑脸相迎,但我却无此需求……我跟你们没什么交集,只需要对沈之厚负责,全无后顾之忧,赶你们走还不容易?”

唐寅顿时板起脸来:“诸位应该明白,沈尚书领兵在外,从中原一路过来,沿途很有可能遭遇叛军袭击,若因为诸位叨扰而令战局出现变化,这责任怕是没人能承担!而且沈尚书现在有重要公事在身,没闲暇相见。”

“这……这……”

来人中很多感到为难。

其中一人出言质疑:“听说昨日还有人拜会沈大人,为何今日我等连沈大人的面都见不到?”

旁边又有一人说道:“见不到也无妨,至少该将我家大人的心意留下……请唐大人跟沈大人禀告一下我家大人拳拳投效之心!”

这话得到在场大多数人认同,齐声附和:“如此甚好……唐大人,劳烦您了,为您和沈大人准备的礼物,以及劳军物品,都在外面的马车里,我等会将礼单整理好,请您务必通传沈大人。”

唐寅感到一阵头大,心想:“本来还以为这群人见不到沈之厚不罢休,原来见不到人,只需要把礼物送到就算完成差事……他们怎么这么难缠啊?”

就在唐寅发愣时,旁边马九已然开口:“诸位,请将你们送来的东西带回去,行军途中,无法携带多余物品。”

唐寅这才回过神来,赶紧道:“没错。行军在外,岂能带这些华而不实的东西?”

刚才说话那人道:“怎么不实用?我家大人送来的是纹银,无论是沈大人,还是唐大人您,再或者军中诸位将军,都很方便携带!”

“对,对!”

一群人在旁帮腔。

送礼这帮人达成一种默契,为了完成差事,根本就没有同行如敌国的说法,别人的礼物能送到沈溪手上,自家的自然也可以送出去,完成差事便可。

唐寅黑着脸道:“就算你们坚持要送礼,但是否等到大军凯旋再说?如今兵马刚到南京,你们便这么堂而皇之齐聚营中公然贿赂,传出去无论是沈尚书的名声,还有你们各自背后老爷的名声,都不好听。沈尚书素为朝中文武瞩目,你们是想让天下人都知道你们来此给沈大人送礼吗?”
上一页

热门书评

返回顶部
分享推广,薪火相传 杏吧VIP,尊荣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