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千世界許願系統

上善若無水

歷史軍事

萬歷十九年春,福州府城北。 南國春光燦爛的季節裏,和風熏柳,花香醉人。 鄉野的田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0644章 李斯評六國(下)

萬千世界許願系統 by 上善若無水

2022-3-6 20:30

  之所以對楚國上心,當然是因為項家了。
  雖說和項少龍沒關系,可項家的的確確是打垮秦國的關鍵要素。
  王霄也想聽聽李斯對楚國的看法。
  “楚國很大,方圓五千裏。楚國很強,帶甲百萬……”
  楚國大是必然的,幾乎整個南方都是楚國的地盤。
  不過其國雖大,可大都是沒有開發的湖澤密林。加上河水泛濫,野獸橫行,疾病肆虐。真正得到了有效利用的地方並不多。
  楚國強,是其物產豐富,人口眾多。
  當然了,所謂的帶甲百萬那就是胡扯。
  死了命的搜集人手,壹百萬人或許能拉出來。
  但是給這麽多人都配上甲胄,那就是胡扯。
  戰國時期,楚國的冶煉水平很高,鐵的產量更是冠絕諸國。
  可哪怕如此,楚軍之中能夠穿戴鐵甲的只有壹小部分人,甚至很大壹部分人就連皮甲都沒有。
  俗話說壹甲頂三弩,三甲進地府。
  意思就是說,甲胄的重要性在冷兵器時代是無與倫比的。
  官府不會限制刀槍弓箭,可甲胄卻是絕對不允許私藏的。被抓到了,那就要送命的事情。
  而如此重要的甲胄,也不是像遊戲裏面那樣,得到了就能壹直用下去。
  鐵甲維護不好的,壹場雨就生銹完蛋。
  皮甲維護不好的,壹場雨就泡的發脹發臭再完蛋。
  甲胄的損耗率其實非常驚人,不打仗的時候也是不斷損失。
  做鐵甲需要冶煉技術,做皮甲需要養牛。
  無論是哪壹樣,在這個生產力低下的時代裏,都是壹件非常困難的事情。
  所以,帶甲百萬什麽的只是吹捧。
  楚國真要是有百萬甲士,那還說個毛線啊,直接橫掃天下去了。
  “然……”李斯深吸口氣,道出了楚國的內患“楚國乃是分封制度,大小貴族之間齷蹉不絕。哪怕有著十分的力氣,可能用出來的頂多只有四五分……”
  封建二字,指的是封邦建國。源自《詩·商頌·殷武》“命於下國,封建厥福”。
  這是壹種層層分封,國君分封大貴族,大貴族分封中貴族,中貴族再分封小貴族。
  占有著土地與土地上的農奴,形成類似莊園的生活體系。
  這種狀態之下,最著名的壹句話就是‘我主君的主君不是我的主君’。
  有這句話打底,就決定了楚國不可能真的集中所有的力量去辦大事。
  就連吳起都沒搞定那些貴族,其他人更加不可能。
  貴族之間形不成合力,互相又是爭權奪利壹盤散沙。也就是依靠著體量足夠大,不停的壓迫侵占對手的生存空間來擴充實力。
  如果沒有秦國的話,戰國時代裏,最有可能壹統天下的就是楚國。畢竟其體量與實力擺放在那兒。
  只是,有大秦在,還有祖龍在。弄出來了郡縣制度與中央集權,直接從根底上摧毀了楚國的根基。
  從此之後,百姓不再是連姓名都沒有的農奴,而是真正的成為了百姓。
  王霄腦海之中想著這些的時候,那邊李斯已經吧嗒吧嗒的說了壹大堆。
  “嗯,說的不錯。”實際上壓根沒怎麽聽的王霄贊許的點頭“說說東帝。”
  所謂東帝,指的是當初蘇秦忽悠齊國,與秦國壹起自稱東西二帝的往事。
  雖然周天子的威望已經幾乎可以忽略不計,實力更是不值壹提。
  可天子畢竟還在,秦國和齊國就搞這種事情,當然是天下壹起罵,最後不得不狼狽的去除帝號。
  在始皇帝給自己上皇帝號之前幾十年,大秦就是稱過帝的,只是沒加皇。
  “桓公時候的齊國,曾經雄霸天下。哪怕晉楚也要退讓三分。”
  李斯沒說那時候的秦國,因為那個時候的秦國就是窮鄉僻壤的窮鬼。參合中原大戰的時候,幾乎次次被修理教做人。
  那叫壹個慘字。
  可實際上也正是因為前期備受打壓與屈辱,才讓老秦人有了堅韌不拔的意誌,外加對各國人才的容忍。這才換來了奮六世之余烈,振長策而禦宇內的機會。
  李斯的聲音繼續響著“奈何如今偏安壹隅,龜縮自保。齊國先祖烈烈雄心,早已經煙消雲散。”
  聽到這裏,王霄很是自然的想起了相應的典故。
  他說的齊國先祖,不僅僅是被餓死的齊桓公,還有齊湣王。
  這位齊湣王名聲不顯,可卻是非常牛叉。
  垂沙之戰中打敗了楚國,函谷關之戰的時候打敗了秦國,吞並了富裕的宋國不說,還壓著三晉打。
  之前說的秦齊稱東西二帝的事情,就是他幹的,他自稱東帝,還想要取代周室自稱天子。
  話說田氏齊國本就是取代了姜氏齊國,現在居然又想要取代周室做天子。
  如此跳脫,豈能容妳?
  結果自然是不用多說,得罪了太多人的齊國,接下來直接面對著五國聯軍。
  秦國玩了壹手漂亮的合眾連橫,借刀殺人。聯軍在濟水之西大破齊軍,斬殺齊將韓聶,打垮了齊國的主力兵馬。
  之後秦國與三晉退兵,而數十年前差點被齊宣王滅國的燕國,卻是不依不饒的由樂毅繼續攻打齊國。
  齊國被攻占七十余城,齊湣王也被趁火打劫的楚國給虐殺。
  最後如果不是出了壹個田單,齊國就真的成了歷史。
  基本上是被六國輪番打了壹遍,幾乎就此亡國的齊國。從此之後對所有人都是恨之入骨,再也不參加任何聯軍。壹直活活熬死了各國,壹直到直面大秦。
  李斯的總結是“齊國,曾經與大秦並列的東帝,早已經不值壹提。”
  王霄笑容愈盛“繼續說。”
  李斯的情緒也被點燃了,興奮的來到燕國旗幟下“樂毅之後,燕國再無能臣良將。昭王之後,再無雄君明主。國土貧瘠,人丁稀少。召公八百年基業,快要守不住了。”
  聽著李斯的這番話,王霄的心思就飄到了壹個自己看過的網絡論壇上。
  那上面上有個帖子說,在戰國時代被各國吊打的燕國,發狠向北向東拓土數千裏,打的各處蠻族狼奔鼠竄。
  後世吊打中原的遼東武力,在這個時代被燕國打的鉆山溝,寧願凍死餓死也不敢出來。
  每當想起這些,王霄就想告知靖康時候的宋人,崇禎時候的明人。妳們祖上也曾經闊過,怕個雞毛啊。
  召公是姬發的弟弟,曾經參加過牧野之戰,就是打垮了紂王帝辛的那壹戰。
  之後被封在了薊地,就是燕國的始祖。
  可以說,周朝有多久的歷史,燕國就有多久的歷史。
  只是,歷史感厚重在這個時候沒啥用處。
  幾百個小國都被兼並之後,剩下的這些大國,基本上哪個實力都要比燕國更強。否則的話,燕國也不至於要去開拓苦寒的塞外。
  繁華的中原,他難道不香嗎?
  “李斯啊。”王霄招呼著李斯“妳這話不太對。”
  李斯恭敬行禮“請大王示下。”
  “燕國雖然人才雕零,可鄉野之間還有大才。君主昏庸無能,可太子丹卻是壹代人傑。不可小視。”
  燕趙之地多慷慨悲歌之士,好好使用的話,能夠發揮的功效遠超想象。
  當然了,這個時代裏除了王霄之外沒人會知道究竟該怎麽去做。
  李斯是真不覺得燕國還有什麽大才。太子丹的話,他倒是知道秦王在邯鄲城為人質的時候,太子丹也在邯鄲城做人質。聽說兩人關系還不錯。
  “是,大王說的對。太子丹的確是個人物。”
  王霄又發現了李斯壹個優點,那就是識時務。沒有在這種時候梗著脖子硬頂,非得讓自己的意見占據主導地位。
  這才是真正的會做人,會處事。
  這種人但凡有些本事,想不出人頭地都難。
  王霄指著趙國的旗幟,直接在壹旁的臺子上坐下“說說最後壹個吧。”
  李斯行禮,起身,轉身看向旗幟“趙國,趙人武勇,名將輩出。天下諸國,唯有趙國有希望與大秦爭奪霸業。只是,長平壹戰之後,趙國被大秦打斷了脊梁骨,再無爭雄之力。”
  他這話說的很對,因為趙國也是後起之秀。
  三家分晉的時候,魏國韓國都曾經跳過,而當時的趙國卻是個弟弟。
  壹直等到趙武靈王胡服騎射,以武立國,這才開始急速發展起來。
  實際上整個戰國時期,可以分成前中後三個不同的時期。
  戰國前期,魏國稱雄。
  魏武卒稱霸天下,吳起橫掃八方。
  戰國中期,那是秦齊並列。
  秦國商鞅變法,國力大增。齊國把身邊都給打了壹遍。
  而戰國後期,那就是秦趙爭霸。
  秦國實力強,趙國武力高。
  王霄點頭,表示對李斯的贊許“妳說的不錯,長平之戰後,天下間再無誰能阻擋大秦奪取天下。”
  長平之戰的意義是非常深遠的。
  最核心的地方就是在於,唯壹壹個能夠阻擋大秦,能夠將戰國亂世繼續延續下去的強國,徹底失去了戰鬥力。
  壹個只有三五百萬人口的國家,壹戰失去了四十五萬之多的青壯男人。
  趙國沒在戰後直接亡國,那是因為其他各國深知唇亡齒寒的道理,拼死前來救援。
  打仗當時之後不肯賣的糧食,也開始不要錢似的援助過來。
  各國的心願就是讓兩邊打個兩敗俱傷。實際上的結果也差不多。
  秦國損失數十萬,多年積累也是消耗殆盡。生生給各國續命十幾二十年。
  起身甩著長長的衣袖,王霄看著李斯“妳是有真本事的。以後就做本王的中郎,食祿六百石。為近臣,掌機密事。”
  李斯留著眼淚行大禮“謝大王。”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