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順1730

望舒慕羲和

歷史軍事

“咱太祖皇帝滅朱明,是報當年朱溫滅唐之仇。壹報還壹報啊,李唐家的江山被朱溫滅掉,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394章 巴達維亞的決斷

新順1730 by 望舒慕羲和

2022-12-9 22:06

  這種與荷蘭東印度公司截然不同的殖民思路,只是大順在南洋地區的樣板。
  過了南洋,將來經略印度的時候,自然不會采取這種形式。
  對皇帝來說,劉鈺說的印度的誘惑,是收土地稅,充盈國庫和內帑。想要收土地稅,就不可能照錫蘭模式來。
  而南洋地區,則完全都可以照著錫蘭模式來,因為對皇帝來說,南洋的利益在於貿易,而不在於收稅。也不太可能收到稅,難度太大。還是這種占領幾個據點,控制貿易,剩下的那些小國,還是順其自然比較好壹些。
  在這份明面的條約簽訂之後,拉傑辛赫也和大順這邊的使節,簽訂了壹個口頭上的密約。
  大順支持拉傑辛赫的王位和王權,並且不承認拉傑辛赫不承認的繼承人;拉傑辛赫將派出親信,前往大順京城,朝貢皇帝,以此換取大順對拉傑辛赫家族的支持。
  只在朝貢的形式上,還要與朝鮮等國有所區別。
  到了大順京城,該跪的跪、該拜的拜。
  但要是拉傑辛赫沒了,新的繼承人繼位的時候,大順不能像對朝鮮或者琉球那樣,派個天使過來,讓繼承人跪在地上接受天朝的冊封,才算是正式繼位。
  這壹點,杜鋒雖然沒有貿然答應,怕將來擔上說不清的責任,但也耍了個滑頭。
  他覺得拉傑辛赫還年輕,繼承人還沒確定,暫時也死不了。等到將來的事,將來再說就是了,說不定等他快死的時候,大順都已經在南印度站穩了腳跟,到時候就算大順還想客氣,怕他自己都不敢這麽不客氣。
  這種小心思其實很危險,弄不好將來就要出大事,被朝中的人攻訐。但杜鋒是個山林裏的野小子,根本沒有在朝堂歷練過,很多時候是自以為自己很聰明,但沒有經歷過朝堂的爭鬥,終究差的太遠。
  幾項條約簽完,杜鋒松了口氣,覺得這邊的事算是穩了。
  條約的幾項條件,都達成了劉鈺給出的底線,杜鋒自己也相當滿意。他不想把寶貴的兵力,用在錫蘭這個根本達不成封侯功勞的小地方。若是在這裏被牽扯的兵力太多,將來的很多事,便不好做了。
  ……
  與錫蘭這邊以勸降為主,能不打就不打不同。
  在馬六甲以東,壹場以殺雞儆猴為目的的戰爭,正用壹種南洋諸國前所未見的浩大陣勢展開。
  很多時候,其實完全沒必要打的看起來這麽激烈,但偏偏激烈的程度在南洋可謂曠古爍今了。
  這應算是殺雞用殺牛刀的典型了。壹共八艘武裝商船規模的艦隊,大順憋出了壹支標準的戰列艦艦隊來打。
  基督歷1745年剛過,巴達維亞總督瓦爾克尼爾就開始變得焦頭爛額。
  在萬隆火山地區的華人起義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攻下了井裏汶的要塞。
  駐紮在井裏汶的400守軍,在激烈的抵抗之後,不得不宣告投降。
  至此,整個爪哇島貫通東西的要道,被糖廠起義軍徹底切斷。這對巴達維亞殖民政府來說,可算是個最壞的消息了。
  從逃回了士兵嘴裏復述的戰鬥情況,瓦爾克尼爾便召集了巴達維亞的軍方人員和議事會成員,詢問他們該怎麽辦。
  怎麽辦暫時還不清楚,但是會議壹開始,大家壹致地對英國人破口大罵。
  四年前,東印度公司的海軍,進攻特拉凡哥爾土邦,被特拉凡哥爾擊敗。這件事公司壹直封鎖消息,不希望讓南洋諸國知曉。
  壹旦荷蘭不可戰勝的神話被打破,在東南亞的統治就會岌岌可危。
  巴達維亞的高層很清楚,現在的公司,就是壹個泥足巨人、壹個被拔掉了牙齒的老虎、被剪斷了爪子的獅子。
  壹旦荷蘭人不可戰勝的神話被打破,那些早就心有不滿的土著酋邦,就會產生反抗之心。
  關鍵是,這個特拉凡哥爾土邦,憑什麽能擊敗公司的艦隊?
  這不是什麽秘密,是英國東印度公司出手了,沒有英國東印度公司的支持,特拉凡哥爾這個土邦,不可能海戰戰勝VOC的艦隊的。
  兩國在歐洲,是盟友關系。奧蘭治親王,還是英國國王的女婿。在這場關於奧地利王位繼承的戰爭中,兩國並肩作戰。
  可是在亞洲,兩國的東印度公司卻互相捅刀子。而且還是單方面的,荷蘭被捅,因為荷蘭東印度公司現在實在是無力去反捅英國人。
  這幾年因為錫蘭移民的事,巴達維亞的財政相當的緊張。沒錢,啥事也辦不成。
  可又真的沒辦法不花這個錢。
  殺又不敢殺。得哄著大順,不然大順的艦隊來了,興師問罪,那可怎麽辦?影響了對華貿易,巴達維亞的高層全都得擼壹遍。
  不殺,萬隆地區就有壹支強大的華人為主體的起義軍,這些沒工作的人只怕轉身就去投身義軍了。
  雖然這些移民的華人奴工的待遇很不好,但是再不好,移民也是要花錢的。
  大順在錫蘭還有監督人員,死亡率要控制在百分之五十以下,否則大順這邊肯定會找麻煩。
  運人、吃住,這些都得花錢。
  這幾年巴達維亞的財政,真的是窮的叮當響。移民也導致了整個巴達維亞的公司中層職員的天怒人怨。
  歷史上,紅溪慘案發生之後,中層的人狠狠發了壹筆財。幾個華人大富豪的莊園、財產,全都被分了。
  現在,他們不敢搶。
  原本中層還能靠受賄弄點錢,比如糖廠需要的華人奴工,都可以閉壹只眼睜壹只眼,不查居留許可證問題。
  但現在,中層的這份收入沒了;公司總部不斷抓緊對華貿易,中轉港地位堪堪努力維持著,多方博弈之下錫蘭的貨物要先繞回巴達維亞再去荷蘭,為的就是遷就地方利益;制糖業的蕭條,中轉貿易的消亡,帶動的是商業的服務業的蕭條。
  壹邊是英國人在錫蘭、印度、乃至於爪哇捅刀子。
  壹邊是中層員工極度不滿,自從移民政策開啟之後,光瓦爾克尼爾知道的員工向總部投訴他這個總督的信,就有十幾封。
  壹邊還有大順向盯王八蛋似的盯著公司的華人政策。
  以及,萬隆地區的起義,圍剿了兩次,損兵折將。那些義軍有火槍火炮,也算是可以理解,英國人給的嘛。
  然而,第二次圍剿的時候,這些義軍連埋伏都沒打,而是直接擺開了陣勢會戰,敲著戰鼓、列陣陣線,在近距離壹波齊射,直接打崩了公司的軍隊。
  有槍有炮,都不可怕。
  錫蘭島上的僧伽羅人,也有槍炮,照樣不堪壹擊;南洋酋長們,手裏的火槍也不少,可照樣被荷蘭人輕而易舉擊潰。
  可能列陣野戰,這就非常可怕了。
  第二次圍剿失敗之後,瓦爾克尼爾趁機先把責任都推給了駐軍軍頭的無能,因為駐軍的軍頭壹直都想當總督,和瓦爾克尼爾是競爭關系,還時不時寫信向董事會告狀。
  然後便在1743年,和萬隆地區的義軍,簽訂了壹份條約,承認這些義軍對周邊的控制。
  暗地裏,是想要調兵遣將,準備再來壹波圍剿。那裏,離著巴達維亞太近了,而且若是不能撲滅,恐怕很快爪哇地區的酋長們就要聯合他們反叛了。
  這波緩兵之計,瓦爾克尼爾覺得用的不錯。
  可是,不曾想,主動撕毀條約的,不是他們的公司,而是那些華人起義軍。
  野戰已經足夠讓巴達維亞的上層震驚的了,現在居然直接攻棱堡了,而且還是非常標準的攻棱堡戰術,七天時間就讓守軍崩潰投降。
  對此,瓦爾克尼爾面對著巴達維亞的高層,神色極為慎重地提出了自己的想法。
  “先生們,現在不是罵那些無恥的英國人的時候。我們必須要奪回井裏汶,要不惜壹切代價奪回。”
  “我們已經證明了,我們可能無法控制山區。”
  “但是,如果連沿海城市,我們都無法控制的話,那將是公司在東南亞統治崩潰的開端。這是多米諾骨牌,會引發壹連串的反應。”
  “公司至少要證明,在沿海地區,我們仍舊擁有絕對性的統治力量。”
  “幸好,經過移民事件,巴達維亞的治安情況得到了好轉。大量的烏衫黨成員都被送去了錫蘭,城中的華人都是繳納人頭稅的良民,他們孱弱而膽小,擔心自己的瓶瓶罐罐和家產,不敢做出任何壞的舉動。”
  “我們可以留下少部分兵力防守巴達維亞,調集勿加泗、三寶壟、馬都拉的軍隊和艦隊,征召船只,讓這些人認識到公司的武力,仍舊不是他們可以在沿海地區挑戰的。”
  瓦爾克尼爾的想法還是正確的,荷蘭人對火山地區的圍剿失敗,雖然動搖了壹些公司的統治威信。
  但是,各個土邦酋長小國們,還是需要做生意的。荷蘭人固然攻不進山區,但反過來,荷蘭人對山區的興趣也不大,並沒有把手伸到山區。
  可是,如果沿海地區都守不住,那問題可就大了。
  那些小國對沿海地區的城市,可是垂涎已久。壹旦奪取了沿海城市,又為何非要與荷蘭人做生意?用更高的價格賣給葡萄牙人、英國人、甚至法國人,不好嗎?
  這壹次井裏汶被攻陷的消息,是瞞不住的。可以說,整個爪哇島上的無數雙眼睛,都在盯著荷蘭人的動作,都想知道荷蘭人是不是連沿海地區都守不住了。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