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第三帝國

龍靈騎士

玄幻小說

  當整個歐洲都在梅塞斯密特機翼下戰栗,   當海平面下的狼群已經撕開女王的喉嚨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543章 南下

我的第三帝國 by 龍靈騎士

2018-7-2 14:59

  “左滿舵!航向正南!”壹名大副軍官站在艦橋上大聲的確認口令。德軍的遠洋艦隊第壹次大規模進入南大西洋海域,為40艘大力神運輸艦組成的龐大運輸艦隊保駕護航。
  這是壹次大規模的海軍行動,德國從南美洲國家壹口氣進口了大量的橡膠,然後編成船隊在德國公海艦隊的護航下返回歐洲港口。那些需要橡膠的化工企業還有生產廠商們早就已經望眼欲穿,他們期盼著天然橡膠物資的到來,期待著質量上好的橡膠制品可以提升他們產品的質量。
  天然橡膠在這個時期還是無可替代的工業原材料,雖然說法本公司已經研制出了人工橡膠這種替代品,不過掄起質量和特性,人工橡膠都不如天然橡膠。
  有沒有人想過,為什麽德國坦克要在前世采用交叉負重輪這種復雜的設計?因為坦克負重輪的邊緣要包裹橡膠,但是德國人工橡膠的質量達不到要求,於是只好采用小直徑負重輪或者交叉負重輪來增加單位長度上的接觸面積,來緩解橡膠質量不足帶來的負面影響。
  那飽受詬病的德式坦克行走機構竟然主要目的竟然是為了橡膠性能不足做出的妥協,這從另壹個側面說明了任何壹塊技術上的短板,都會在應用上給設計帶來翻天覆地的變化。這就是工業的力量,這就是為什麽壹個穿越者不可能讓唐朝軍隊用上後裝填榴彈炮。
  現在德國因為法本公司的技術革新,在戰前囤積的橡膠眼看就要告罄——原本橡膠不能大規模的囤積,會因為時間導致變質,不過法本公司開發出了壹種新的技術,可以通過加工,從變質的橡膠裏提煉出新橡膠來,雖然這個技術有著大約15%的浪費,不過卻可以讓德國軍方神不知鬼不覺的在戰前囤積橡膠物資。
  這也是為什麽這個時空中,阿卡多敢於讓德國坦克裝備單排負重輪行走機構的重要原因,也是為什麽德國坦克的可靠性大幅度提高的原因。
  擊敗英國海軍,並且沒有和美國明面上翻臉,這就讓德國可以在南美洲地區采購數量龐大的橡膠原材料。美國為避免德國徹底與其翻臉,經濟制裁德國的內容裏並不包含橡膠這個重要的工業原料,相應的德國海軍也沒有南下攻擊南美到北美的航道——雙方明顯在敵對的時候互相打著默契牌。
  而且美國現在也實在是沒有能力阻止德國從南美采購橡膠了,這和雙方的海上實力有著明顯的關系。比如美國可以叫囂著禁運武器給伊拉克,這大家都覺得沒什麽不妥,可是有壹天伊拉克叫囂著要制裁美國對美國實行武器禁運,這完全就是搞笑的節奏了。
  美國航母企業號和列克星敦號在珍珠港被擊沈,導致美國海軍的實際作戰能力已經受到了致命的影響。被美國視作自家澡盆的太平洋上美國海軍尚且被日本海軍追著跑,何況是在沒有多少力量的南大西洋海域。
  這就不得不提壹下歷史遺留問題了,事實上並非美國海軍不想發展它的大西洋艦隊,而是大西洋海域歷來都是強大的英國海軍禁臠。無論是誰想要在大西洋上發展自己的海軍,都要先過了英國海軍這壹關再說。
  但是,這個蠻不講理卻又曾經天下無敵的英國海軍在短短的時間內被新崛起的德國海軍擊敗了,這壹下子就造成了北大西洋海域的力量真空,而德國海軍正在努力的彌補這塊真空地區,所以後知後覺的美國政府反而在北大西洋上落後給了原本並不強大的德國海軍。
  美國為了應付德國海軍制造的大西洋危機,正在建造的航空母艦還沒有下水,英國在加拿大造船廠和美國建造的航空母艦也同樣沒有下水。現在美國完全沒有做好兩線作戰的準備,所以他們正在執行先太平洋後大西洋的作戰順序。
  不過與此同時,英國海軍卻和美國海軍想的並不壹樣,他們在南大西洋海上準備了大量的襲擊艦隊,以巡洋艦為核心,攔截德國的商船,給德國海軍造成了很多麻煩。
  上個月,他們擊沈了4艘往來於德國和巴西之間的船只,這4艘船分別屬於維希法國、意大利和德國。德國海軍當然不能容忍自己好不容易建立起來的壹條運輸線受到英國海軍的幹擾,於是立刻揮師南下,尋求南大西洋附近的英國海軍艦隊決戰。
  5艘航空母艦,17艘各種型號的裝甲艦和巡洋艦,25艘驅逐艦組成的德國公海艦隊,對陣1艘戰列艦,7艘巡洋艦和20艘驅逐艦組成的英國南大西洋分艦隊。英德南大西洋海戰於1938年5月22日爆發。
  兩天之後,意大利的1艘戰列艦帶著3艘巡洋艦以及5艘驅逐艦趕到附近海域,軸心國海上力量更加龐大,而英國海軍則有兩艘驅逐艦離開交戰地區,前往太平洋協助兵敗如山倒的美國海軍防禦澳大利亞。
  緊跟著維希法國的艦隊也進入戰區,1艘法國戰列艦和1艘巡洋艦來到南美海域調查本國運輸艦被擊沈的事件,事實上他們雖然沒有接到與英國海軍交戰的命令,不過英國海軍卻已經把他們列為了可以擊沈的敵國海上力量。
  5月23日上午,德國海軍艦載機發現了英國壹支驅逐艦艦隊,隨後第壹批艦載機展開了攻擊,雙方不停的開火,到來下午的時候,英國驅逐艦隊僅有的3艘驅逐艦全數被擊沈。不過噩耗傳來,英國海軍艦隊主力已經北上,重創了意大利海軍艦隊。
  意大利的戰列艦被重傷,壹艘巡洋艦被擊沈,2艘驅逐艦也被擊中沈沒。意大利海軍遭受到了開戰以來最沈重的損失。不過他們的損失換來了重要的情報,德國海軍艦隊固定了英國海軍南大西洋分艦隊的大概位置。
  隨後展開的追殺比所有人想象的還要艱難,英國海軍艦隊竟然在當天夜間迅速向德國海軍靠攏,逼退了德國海軍公海艦隊整整30海裏之後,又拉開距離繼續北上,壹股鐵了心要北上返回加拿大的架勢。
  而根據情報部門的顯示,英國唯壹壹艘可以使用的航母皇家方舟號帶著本土艦隊殘余部隊傾巢而出,看來是要確保自己的分艦隊絕對安全了。但是擁有海上絕對制空權的德國海軍沒有給對手機會,第二天的上午雙方就再次接觸,德軍艦載機擊沈了4艘巡洋艦,重創了英國南大西洋分艦隊的旗艦伊麗莎白女王號戰列艦。
  英國的南大西洋艦隊至此只剩下了2艘巡洋艦(另壹艘巡洋艦被意大利人擊傷,因為速度下降向另壹方向逃跑,最終回到了加拿大進行修理)。戰鬥力下降到了可以忽略不計的程度,德國南大西洋上的航向也恢復了通暢。
  只不過英國的潛艇實在是不容易絞殺,畢竟反潛護航是壹份長期的工作,不像對海作戰那樣可以畢其功於壹役。所以呂特晏斯奉命返航,隨後德國南大西洋艦隊成立,由兩艘鐵甲艦和兩艘導彈驅逐艦以及兩艘防空驅逐艦組成,開始長期遊弋在南大西洋海上,為德國艦隊提供護航。
  就在德國和英國為了南大西洋制海權展開戰鬥的時候,日本海軍正可謂是春風得意,他們和德國海軍壹樣,正在執行自己的南下計劃。他們壹口氣打垮了美國的艦隊,全面占領了馬來西亞還有菲綠賓,把美國陸軍趕到了澳大利亞。
  大東亞“聯盟”儼然壹副天下無敵的姿態,竟然憑借著日本壹個國家的海軍,打出了獨霸亞太地區的氣勢。加上隨後德國海軍在南大西洋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壹時間三個重要的集團竟然重新排了名次:軸心國已然是世界第壹,所謂大東亞的“聯盟”在第二位,同盟國竟然墊底。
  這個局面其實並不復雜:曾經壹度天下無敵的英國海軍被德國海軍擊敗,美國海軍又意外的在珍珠港損失慘重,加上兩國工業才剛剛開始發力,損失的艦船還沒有彌補過來。所以才在海上節節失利。
  不過這並不代表美國和英國壹年之後依舊會如此狼狽,阿卡多知道,只要熬過了這艱難的第壹年,即便是軸心國已經掌控歐洲,也不壹定能壓住同盟國,更別說壹個區區日本了。
  他現在感覺到了有些力不從心,很多事情已經不是他能夠掌控住的了。依靠援助或者暗中插手已經不能對局勢產生足夠大的影響,也無法改變壹些事件的結局。如何在今後將手伸進東亞地區,對中國產生強大的影響,改變戰後世界格局——這壹切都需要現在就著手去準備了啊。
  “挑起世界大戰這麽壹個技術活,還真不是壹般人能夠玩得起的啊。”阿卡多把南大西洋海戰的作戰報告放在了壹邊,苦笑了壹聲感嘆道。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