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之文豪崛起

王梓鈞

都市生活

“賣棗卷兒,糖面座兒,白糖大發糕哇!”
“杏仁茶哩個真好喝,青絲玫瑰白糖擱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442章【東北民眾抗日救國會】

民國之文豪崛起 by 王梓鈞

2019-1-20 14:20

  北平西直門,崇元觀五號。
  這裏以前是北平陸軍大學的校址,如今變成了馮庸大學的臨時校址所在。
  馮庸在九壹八事變後的第三天便被抓,先是被軟禁在沈陽,關東軍勸降不成,又把他劫持到日本東京。在壹個日本好友的幫助下,馮庸成功從東京逃脫,轉道上海來北平繼續主持馮庸大學的校務。
  就在十壹月初,馮庸大學抗日義勇軍誓師成立,願意參加抗戰的師生們正在抓緊進行軍事訓練。
  由於得到周赫煊的提醒,馮庸大學的幾架飛機已經提前轉移,並沒有如歷史上壹般被關東軍繳獲。
  “砰砰砰!”
  靶場上傳來零星的槍聲。
  “殺殺殺!”
  操場上傳來練習刺殺的吼聲。
  這是馮庸大學抗日義勇軍在訓練,他們發出的聲響,並沒有影響正在努力學習的同學。
  教室裏,老師照常講課,學生照常上課。但師生們的眼睛都紅紅的,因為他們的同學正在外邊練習殺敵本領,誰也不知最後能活下來幾人。他們這些選擇繼續讀書的,只有加倍努力學習,才能緩解心中的愧疚自責。
  半上午,馮庸把義勇軍學生召集起來講話:“同學們,混賬王八蛋小日本,已經把咱們的東北老家給占了,正在咱們的國土上作威作福。他們燒殺搶掠無惡不作,他們把我們的父老鄉親當成牲口奴役,妳們能忍下這口氣嗎?”
  “不能忍!”學生們大呼。
  “很好,妳們都是爺們兒,是響當當的硬漢子!總有壹天,咱們要打回去,總有壹天,要讓小日本知道咱們的厲害,告訴他們東北到底是誰的地盤……”馮庸鼓勁壹番,說道,“妳們先在這裏訓練,練好殺敵的本事。我要去南京壹趟,向中央政府請戰。中央能給個番號更好,如果不能給番號,咱們就自己殺回東北。全體都有,稍息,解散!”
  馮庸將校務交給副校長處理,自己則帶著王化壹、盧廣績、閻寶航等東北進步人士,準備到南京向中央政府請願。他希望中央政府能夠出兵抗日,如果不能出兵,那就給他的抗日義勇軍壹個正式番號,如果連番號都沒有,那就只能赤條條的殺回東北。
  不僅是要番號,馮庸還要在南京、上海進行抗日宣傳。他的私產已經基本上耗盡,必須籌款弄點軍費,否則馮庸大學抗日義勇軍連槍炮都買不起。
  眾人坐火車來到天津,沒有立即繼續南下,而是到三樂堂拜訪了周赫煊。
  “明誠,我來介紹壹下,”馮庸說,“這位是盧廣績盧先生,他是‘全國商會聯合會’七常委之壹,沈陽總商會副會長,‘東北民眾抗日救國會’總負責人。”
  “盧先生,妳好!”周赫煊連忙握手問候。
  盧廣績笑道:“周先生,久仰!”
  馮庸又介紹說:“這位是遼寧省教育會會長王化壹先生,同時也是‘東北民眾抗日救國會’常務委員兼軍事部長。”
  “王先生,妳好!”
  “周先生,妳好!”
  馮庸繼續介紹道:“這位是閻寶航閻先生,他是‘東北民眾抗日救國會’常務委員兼政治部長。”
  “閻先生,妳好。”
  “周先生,妳好。”
  馮庸又陸陸續續介紹了幾人,都是“東北民眾抗日救國會”成員。
  東北民眾抗日救國會,是前段時間成立的,張學良捐贈了30萬元運作經費,他們正在全國各地為抗戰而奔走呼籲。
  這些都是東北的愛國進步人士,王化壹雖然不是共黨,但他卻參與營救過地下黨,使得東北地下黨組織免遭嚴重破壞。閻寶航則會在抗戰全面爆發後秘密入黨,遊走於國黨高官政要之間,成為我黨最出色的國際戰略情報專家。
  盧廣績則是搞教育和經商的,他和周公是同學兼好友,周公那句“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就是在兩人壹起讀書的時候說的。
  眾人坐下說明去意,周赫煊搖頭道:“妳們的請願恐怕不會成功,南方的國黨正在忙內鬥,常凱申剛剛被逼下野,汪兆銘又和廣州那邊鬧起來了。如今國民政府群龍無首,連個能拿主意的都沒有,這個時候怎麽可能跟日本人開戰?”
  “鬥鬥鬥,”馮庸怒氣沖沖罵道,“媽拉個巴子,都這個時候了還搞內鬥,那幫人腦子裏裝的是屎嗎?”
  閻寶航斬釘截鐵地說:“不管中央政府現狀如何,我們必須去請願,用自己的行動告訴民眾,東北人還沒有放棄東北!”
  盧廣績說:“東北還有壹些自發抗日的義勇軍,我們雖然不能上戰場殺敵,但也應盡綿薄之力。壹來為義勇軍宣傳,讓國人得知他們的英勇事跡;二來募集捐款,向義勇軍輸送後勤物資;三來鼓勵國人的抗戰精神,為今後的抗戰積蓄精神力量。”
  “說得好!”
  周赫煊取來壹張大額銀票,交給盧廣績說:“這些錢我捐給‘東北民眾抗日救國會’,希望諸君能夠堅持到底!”
  “死而後已!”
  盧廣績接過銀票壹看,足足有20萬元,他抱拳道:“多謝周先生慷慨解囊!”
  周赫煊又拿出壹本印刷精美的小冊子,只有薄薄的十多頁,分別遞給盧廣績和馮庸道:“這些東西,希望兩位能夠轉交給各地的抗日義勇軍。”
  “七人背?”盧廣績好奇地翻看。
  馮庸看著看著猛拍大腿,贊道:“這本書足抵十萬義勇軍!”
  王化壹等人也湊過來看,驚問道:“此書是何人撰寫?真真是人才啊。”
  周赫煊笑道:“北大科研部的學生搞出來的,只要有黑火藥、廢鐵和木材就能夠輕易制造手榴彈,熟練工30分鐘就能制造壹枚。”
  “哈哈哈哈,”閻寶航大笑道,“此物甚秒,而且還不怕泄露給日本人。關東軍看不起這樣的土制手榴彈,但對義勇軍將士來說卻是寶貝,我都能想象到小日本被炸得人仰馬翻的情形。”
  馮庸高興地說:“等這次從南京回去,我就讓學校師生趕緊學習。我的學生或許打仗不行,但卻可以專門給義勇軍制造手榴彈。七個人壹組,分散到各個義勇軍部隊,專門為義勇軍將士們提供手榴彈!”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