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之文豪崛起

王梓鈞

都市生活

“賣棗卷兒,糖面座兒,白糖大發糕哇!”
“杏仁茶哩個真好喝,青絲玫瑰白糖擱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513章【神女上映】

民國之文豪崛起 by 王梓鈞

2019-1-20 14:20

  蕭伯納雖然被周赫煊懟得服軟,但他依舊風光無限,甚至有文化界的學者,專門從北平、天津慕名南下來拜訪。
  阿瑟·亨德森就比較低調,整天跟張君勱混在壹起,兩人的政治理念差不多,因此相處得極為融洽。
  當阿瑟·亨德森在張君勱的陪同下,留在南京進行考察的時候,蕭伯納被孫夫人邀請去上海,大肆進行抗日宣傳活動。蕭伯納的每次演講,都要吸引來無數學生群眾聆聽,左派人士把蕭伯納譽為“國際和平主義聖人”。
  然而,蕭伯納這個“聖人”,很快就在中國待得膩歪了,轉而坐船跑去日本旅遊。他對外聲稱是去做國際考察,結果在日本住了壹段時間後,大贊日本人的秩序性和執行力。
  周赫煊對常凱申無比失望之余,幹脆啥都不管,壹邊陪費雯麗遊玩,壹邊寫《銀河英雄傳說》寄往英國。
  十月底,這是周赫煊在南方停留的最後日子,過幾天就要帶著費雯麗前往天津。
  南京,夫子廟。
  這壹帶保留著諸多明清傳統建築,夾雜在這些建築之間的,是壹棟精美的三層鋼筋混凝土大樓——首都大戲院。
  首都大戲院去年初建成,樓上樓下共有1400多個座位,規模放在全國也是數壹數二。當初開業的時候,還在《中央日報》打了廣告,號稱“首都最堂皇的劇場,東方最富麗的天國”。
  是不是東方最富麗的天國不知道,但肯定是南京最堂皇的劇場。這裏經常放映國產大片和進口新片,擁有多家電影公司的優先上映權,因此上至政要名流,下至平民百姓,都喜歡跑來這裏看電影。
  民國的時候電影行業發展還不完善,壹部新片剛出來的時候,電影拷貝量非常少,頂多也就壹二十份。必須在壹家電影院放映壹段時間後,再拿去另壹家影院放映,因此擁有優先放映權的電影院就非常吃香。
  為啥首都大戲院能拿到各公司的優先放映權?
  很簡單,除了這裏規模很大以外,還因為戲院的股東裏面有國黨要員,電影公司怎麽敢不來巴結?
  如今中國的電影審查也很難啊,南京國民政府禁止宣傳封建迷信,連《西遊記》系列影片都被禁映了,《聊齋》之類的片子更是想都別想。
  若是有穿越者想在30年代的中國拍《倩女幽魂》,呵呵,保準賠得血本無歸,說不定還會被扣上壹頂宣傳迷信的帽子。
  建國之前,動物也是不準成精的。
  因為今天有壹部好萊塢影片上映,周赫煊就帶著費雯麗去看電影。兩人來到戲院外,站在街上便能看到兩副宣傳海報,壹副是好萊塢片《紅塵》,壹副是國產片《神女》。
  《紅塵》屬於好萊塢電影皇帝克拉克·蓋博的第二部作品,幾個月前才在美國上映,現在居然南京也可以看到,可見好萊塢的海外發行能力之強。
  事實上,早在20年代,美國的米高梅、派拉蒙、福克斯等八大電影公司,就先後在上海設立了辦事處。為了摸準中國市場的脈搏,各大公司專門聘請長期住在中國的洋人擔任經理,只引進那種最符合中國人口味的好萊塢影片,因此美國片幾乎在中國部部受熱捧。
  由於當時中國關稅沒有自主,美國影片在中國上映,只需繳納壹次極低的進口關稅。而國產片由於厘金制度,在運輸過程中要被征稅,在各地放映時還要征稅,導致國產片在國內的發行成本,居然比美國片還更高。
  自從南京國民政府收回關稅自主權,並取消厘金制以後,國產電影就迅速繁榮起來,這是在北洋統治時期無法實現的。
  周赫煊挽著費雯麗的手,走進首都大戲院的售票室,發現看電影的觀眾還挺多,他們必須慢慢排隊才可以。到了影院裏面,周赫煊感覺仿佛回到現代,這裏的裝修風格就是現代主義,地面上鋪著非常時髦的水磨大理石,跟後世的情況沒多大區別。
  售票室裏放著壹種類似雜誌的印刷品,是戲院的院刊。質量雖然有些粗糙,但勝在圖文並茂,還有許多劇照和明星照片,裏面印有新片預告、電影說明、電影評論等內容。
  這年頭居然出現了專業影評人,周赫煊對此頗為驚訝。院刊的新片預告也寫得很詳細,比如某月某日,將有某某電影上映,票價多少都寫得非常清楚。電影說明也很有意思,演職人員表、故事梗概、幕後故事都講得清清楚楚,極大的方便了人們觀影。
  比如《神女》的電影說明中,就重點講述了編劇周赫煊先生,以及原版小說的詳細情況,並歷數這部電影的拍攝之不易。
  《神女》的拍攝過程確實歷經坎坷,籌拍到現在已經快兩年時間了。由於是最新式的有聲電影技術,光培養錄音師就用了壹個月,導演掌握相應技術也用了兩個月。
  最困難的是,周赫煊要求使用國語對白,國語標準的演員在南方實在太難找了。阮玲玉跟著周赫煊學了半個月的拼音,再經過大量的日常練習,那口音都還只是馬馬虎虎。許多演員都只能配音,而且是拍攝時同步配音,這就更難了——沒有後期配音技術。
  結果拍到壹半,“九壹八”和“壹二八”事變相繼爆發。
  投資者之壹的羅明佑,在東北有六家影院,當時正忙著更換有聲播放設備。日本人壹入侵,這些影院投資全打了水漂,資金頓時捉襟見肘。屋漏偏逢連夜雨,很快淞滬之戰開打,《神女》的拍攝完全被擱置。
  不但《神女》劇組停工,整個聯華影業公司都逃離了上海,從經理到員工全部避難香港。直到《淞滬停戰協定》簽署,阮玲玉等人才重新返回上海繼續拍攝,期間足足耽擱半年之久,耗時近兩年終於把《神女》給拍出來。
  周赫煊看著《神女》的電影說明書,不禁面露苦笑:這部電影恐怕很難收回成本了。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