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本港島電影人

再來壹盤菇涼

都市生活

1986年8月18日,下午18時28分風雨交加。 香江銅鑼灣懲教所。 烏雲壓頂,暴雨傾盆。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六百三十九章 這城市那麽空,這故事這麽痛!

我本港島電影人 by 再來壹盤菇涼

2020-1-3 20:46

九份,壹座在如今名聲並不顯地小鎮。隸屬於臺北縣的九份距離臺北市距離不遠。

獨特的建築群造就了它懷舊的氣氛,整體節奏安逸又緩慢。

灣灣電影從那天起,就並沒有成為華語電影的執牛耳者,如不是當初李瀚翔等壹群人破水而來,恐及這邊的電影業可能也無多少長進。但偏偏這個地方,似乎總有會因為電影留下幾個耳熟能詳的地名,讓人縈繞心間。

若如歷史上的恒春古鎮、剝皮寮老街、圓山大飯店、牯嶺街等,九份這座歷史小城,註定也會因為壹部電影而煥發生機。

不知是因為11月的九份本就有雨,還是這座原本陽光明媚的小城因為壹部電影染上了悲情。

11月的九份,陰雨連綿,青石街板上映著濕潤又油亮的光澤,房脊處斷斷續續吊著雨珠,捧著黑瓷碗的小孩子咧著豁牙的笑臉,順著屋檐追著車子跑。

竹凳上圍著藍布的阿婆靜怡自若,零零散散的背著畫板的畫家、陶藝、雕塑愛好者走在街道上,日式與中式相結合的建築格外吸引壹些遊客到來。

手納千層底布鞋,麻布褲子,頭頂上壹柄大黑傘,不時駐足,輕輕在手中的畫板上描繪幾筆。

“這邊日治時期的建築不少,當年淘金熱,這邊湧來了許多淘金客。也讓這裏匯聚了天南地北的風味,不過繁華過後,剩下的確是恬淡。

沿著這條路走上去就是基山街……這條街左拐就是全灣灣最早的電影院——升平戲院。也是日治時期最大的戲院……”

旁邊面色發黃,頭發半長,戴著壹副黑框近視鏡,穿著牛仔褲格子衫,長身玉立舉著傘的講述者就是楊德倡。

面前裝B味道十足,穿著麻布衫的男人自然就是吳孝祖。

參加金馬獎之余,吳孝祖幹脆也撇下劇組,約上楊德倡夫婦壹起來九份探班。

這部戲的背後金主可是他吳老板!

“最近老侯壹直‘聽’在這裏不動,就是不胡牌。我都為他幹著急!”

楊德倡笑著調侃,把傘往吳孝祖那邊挪壹點,自己的半邊身子反倒略有淋濕,卻毫不在意,伸手指了指茶社,“這間茶室開了很長時間了,當初我與老侯來這邊就喜歡點上壹壺茶,那時候壹壺茶能夠喝壹下午……”

老板沒打死妳們嘛?

吳孝祖看了眼舊式茶樓,對於這種人文歷史相互結合的地方很有好感,沒有吆喝聲,讓人能夠靜下心來欣賞原汁原味的美景。

他很喜歡舊街。

“感覺很奇妙,妳看這些老建築,設想壹下,可能十幾年、二十幾年或者更久之情,也有壹人站在這裏說這話。我們如今走過這條街,總有壹種歷史在此刻交匯的奇妙。”

吳孝祖有感而發,“我每次看到九龍城寨的時候,都有心拍攝壹下港島五六十年代的故事。有些眼睛見過,有些口口相傳。

“妳說的讓我挺有感觸,我也壹直想拍攝壹部關於少年的故事……妳聽過茅武這個人嗎?”

楊德倡說完頓了下,失笑道,“怪我,妳是港島人,應該不清楚這個事情。不過這件事情當初在我們小時候真的是鬧得沸沸揚揚,全社會關註的焦點也不為過。

當初這個茅武因為感情問題殺害了壹個14、5歲的女孩子~當初他也才16歲。兩人都是未成年人,這個事情在當時影響巨大,當時我也差不多這個年歲,當時學校、軍管全都加強教育,杜絕超友誼情況發生……”

“這個茅武我知道,前些年出獄不好鬧得滿城風雨嘛~”身材豐腴裹著披肩的蔡芹在旁邊接了句話,然後瞥了壹眼共撐壹把傘的吳孝祖與楊德倡……

這個故事?

“這種事真的也很有感觸……”吳孝祖半真半假道:“那為什麽不把這樣壹個故事搬上電影屏幕呢?我認為這會是壹個非常好的題材。尤其是妳回過頭去冷靜的看待這個問題……”

“我確實有心思想要把這個故事謄於劇本上,可惜年度頗大。壹直在試圖去營造出60年度那種氣氛。”楊德倡淡淡壹笑。

《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的提議實際上在他拍攝《青梅竹馬》的時候,就與男主角侯孝莧談過。這次與吳孝祖也是老生常談,當然……

主要是吳導演有錢!

“這樣的題材不同於妳以往把目光關註在臺北的都市生活和城市文化之中,不過我對此卻很感興趣。如果妳真的要拍攝,投資方面,我可以盡壹點微薄之力。”吳孝祖熱情的笑。

反正拉投資就是了!又不是他出錢!

這樣壹部經典的作品,吳孝祖總不能放過吧?最主要是這部戲實際上也沒有賠錢。甚至成為了楊德倡電影票房最好的壹部。

同時,也是吳孝祖最喜歡的他的作品。

甚至相比起《壹壹》,他更喜歡這部充滿了少年荷爾蒙及粗劣氣質的《牯嶺街》。

最巧的是這部戲的英文名借鑒了貓王經典歌曲《Are You Loneso Tonight》中的壹句歌詞,名字叫《陽光燦爛的夏日》,同某個大老粗的電影名字相差無幾,更巧的是那部戲講的也是少年人的故事,兩部戲也都是兩岸最經典的青春回憶電影。

“妳這樣說,我就心裏舒坦多了,肯定不會和妳客氣。我真怕同妳壹談錢,妳也臉變~”楊德倡自嘲了壹句,然後重重的拍了拍吳孝祖的肩膀,頗為欣慰。

距離上部《恐怖分子》之後,楊德倡也陷入了籌資的困境之中,尤其是在臺北第二區濟南路69號屋宣布出“灣灣電影宣言”之後,影響更甚。

他也有心拋開電影基金扶持,獨立制片。他的藝術風格上實際上同吳孝祖很像,都是把西方電影理論與中國傳統電影美學相結合。

只不過,吳孝祖的電影中更有自己的獨立風範,宿命、黑色幽默、暴力美學都充斥其中,風格多樣,他則更重人性層面的理性剖析,題材偏重於人際關系以及社會家庭生活的描述。

前世,他最終是在蔡芹財力支持下走出的這壹步,在之前,他也是多方籌資,可惜困難重重。

灣灣的電影黑幫壟斷更嚴重!

更甚的壹點是這些片商“崇港媚外”更嚴重,對於本土藝術片十分抗拒。

導致他們拍戲大多都要指望扶持基金,如果真的脫離開扶持,反而很難融資。

“我倒是想開辦自己的電影工作室,不過計劃不會太順就是了……”楊德倡絮絮叨叨同吳孝祖講了壹些事情,吳導演也沒細聽。

總之,投資對方不是壞事!

走走停停,終於走到《悲情城市》劇組。

“吳導、昌哥~Tsai ……”

侯孝莧早有準備,知道他們來探班,壹進入就見他主動操著手迎了上來。

原本的屁股臉變得黑瘦下來,有了幾分後世姿態,壹副老農民的模樣。

大家寒暄幾句,吳孝祖則目光直接放在了不遠處的身影上。

羅東穿著白襯衫,安安靜靜在那裏沖著自己笑,張了張嘴,沒出聲,眼睛中透著幾許仿若梁朝瑋的憂郁~

凸(艹皿艹)!

吳導演嚇了壹跳!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