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流寇

傲骨鐵心

歷史軍事

明崇禎十六年,淮安府鹽城縣上岡鎮。
上岡此地東臨黃海,秦漢時已興漁鹽之利。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四百九十壹章 跟陸某幹,給妳封親王

大流寇 by 傲骨鐵心

2022-4-15 22:02

  齊王?
  皇帝的這個想法,似乎也不錯。
  叫都督先當妳偽明的齊王,再加九錫什麽的,最後我再帶兵請妳禪位,這江山不就是咱都督的了麽,到時候二爺我帶大軍北上殺韃子去,總比在這南京城當伺候人的玩意要強吧……
  奸臣,不好當啊。
  孫武進將拂塵隨手扔在壹邊,往帝榻上壹坐,習慣性的翹起二郎腿,尋思潞王這人還是不錯的,退位後給妳弄個安樂老爺當當,再給妳在南京城裏修座大大的寺廟,天天燒香拜佛也挺好……
  “李賊都死了,那賊順哪裏還在?如今滿洲人勢大,據了西北之地,兵強馬壯,肯定不會再容都督在山東,到時都督以壹己之力獨力抗清,又哪裏能堅持得住?”
  弘光信佛,為人清心寡欲不假,但也不是沒點小聰明的。見孫二爺大為心動的樣子,悄沒溜的從床角往床邊挪了挪,壹付朕當妳是自家人才和妳說這番話的架勢。
  “朕這皇帝是都督給的,都督不給,皇帝哪裏輪得著朕做?所以愛卿千萬不要以為朕糊塗了,不與都督壹條心,不和愛卿壹夥了……朕吶,比誰都明白著,都督要是撐不住,朕這皇帝還能撐得住?……朕是真心想幫都督,實是這南京城中,好多事朕做不了主,史閣部等人對李闖他們成見太深,導致對都督這裏也偏頗得很……”
  弘光的指甲留有七寸多長,因為太長所以得以竹筒護著,看著倒像兩只手是兩個竹筒似的。
  “前番不是說都督要娶我那大侄女為妻嗎?朕聽說後就很高興,是真高興,不是假高興,那時朕不是叫愛卿陪著去靈谷寺麽,愛卿知道朕是去做什麽的?朕是去給都督上香的,保佑都督和我那侄女早生貴子……”
  弘光說著說著竟“阿彌托佛”了壹下,把個孫二爺聽得壹楞。
  “從前李闖在,都督許是為了道義不便歸明,如今李闖死於滿洲之手,都督何不率部歸明,與朕從此君臣相伴,齊心協力,共匡社稷,同救中國呢?到時朕與都督便是漢武與衛青,君臣佳話,千古流傳,君愛臣,臣愛君……”
  許是覺得自己這番話還不夠誠心,或者說缺了點什麽,弘光下意識的拿起他的竹筒手在孫武進的肩膀上拍了壹拍,發出“嘟嘟”的聲音。
  “便是愛卿將來,朕也不會虧待於妳,莫說位列朝班了,就是封個國公,甚至郡王,朕也絕不吝嗇。”
  弘光壹臉我說話,妳盡管放心的模樣。
  “皇帝能說這話,當真是掏心窩子了。咱是粗人,也不懂啥規矩,咱就是有壹說壹。”
  孫武進放下二郎腿,拍了拍弘光的肩膀,“話說到這份上,咱可是先與皇帝說明白,有史老頭在,皇帝說的話未必就有用。所以想要都督歸明,皇帝妳先得把史老頭給我弄走,要不然這事成不了。”
  言罷,壹臉堅毅,“都督要是抗清殉國,咱也絕不茍活!”
  弘光心裏壹咯噔,心道妳要不活,朕這皇帝是不是也不活了?
  君臣推心置腹壹番,感情迅速升溫,先前拂塵掃帝之事,也就不是什麽事了。
  甚至,為君的還想挽留做臣的在禁宮休息。
  為臣的覺悟還是有的,連說不敢。
  事情於是再次回到攆走史老頭的事上。
  弘光也不喜歡史可法,這位首輔大學士太過倔犟,皇帝壹心“聯寇抗虜”,首輔卻非要“聯虜平寇”,結果因國策遲遲不決,導致自家登基以來壹事無成,不但不能同給他皇帝的陸都督建立良好關系,甚至連鳳陽的馬士英、武昌的左良玉都不能節制,朝堂大小事務無不由內閣專斷,搞得他這皇帝跟個傀儡似的。
  上回朝堂“打架”之事更是讓朝廷顏面無存,就這東林黨人們都沒能稍作退讓,氣得孫武進隔三岔五就“敲打”他這皇帝。雖說這皇位不是弘光自己要坐的,但真坐了上來,誰又想下去呢。
  李自成的死讓弘光意識到他可以做壹個真皇帝,壹個對得起列祖列宗,也對得起臣民的皇帝。
  只要江北的陸都督願意歸明,有淮軍十萬虎將為前驅,他朱常淓未必就不能建立太祖皇帝驅逐韃虜、恢復中華的功業了!
  親王之封,完全值得。
  中興於否,也全在此舉。
  沒了所謂大順,江北的淮軍在弘光眼裏就是無根浮萍,想來那位陸都督此刻也迫切需要重新找壹個大靠山吧。
  有錢有糧的大明,不正是陸都督最好的投奔所在麽。
  念及於此,攆走史可法的心思在弘光這裏也越發熾熱。
  只是史可法名望天下第壹,又是東林大佬,而朝堂之上官員半數都是東林黨人,因此沒有合適的理由,他弘光就算貴為皇帝也沒法將史可法逐出朝堂。
  眼看事情又要陷入僵局時,天大的好消息傳來了——武昌左良玉公然放棄駐地,帶兵東下兵犯南京,聲稱要扶保什麽假太子登基。
  壹開始,弘光真被這消息嚇壞了,左良玉那可是崇禎年間的大軍頭,擁兵二十余萬,而南京城內的北兵不過萬余人,就算加上其他兵馬也頂多兩三萬,如何能敵?
  朝堂也亂成了壹鍋粥,史可法急得問兵部侍郎呂大器左良玉是不是同馬士英勾結了,要不然怎麽會聲稱奉太子手諭。前不久,鳳陽那邊不是說有先帝太子逃過來麽。
  呂大器哪裏知道左良玉同馬士英是不是有密謀,就知道以南京現有的兵力根本無法抵禦順江東下的左部二十萬官兵,更怕左良玉棄了武昌之後那入了湖北的清軍會尾隨而來。
  孫武進也是叫這消息嚇住,恨不得寫血書往江北求救,甚至做好了帶弘光去江北避難的準備。
  好在,未過多久就有好消息傳來,說左良玉病死在九江,現在左部是由其子左夢庚統帥。
  回過神來的史可法同戶部尚書高弘圖、禮部尚書王鐸、東林黨魁錢謙益等人商量,認為左良玉既死,其部官兵肯定人心各異,所以應當派出使臣去安撫左部。
  最後議出來的結果是封左夢庚為楚國公,其下部將各升壹級,南京這邊籌撫銀五十萬兩送予左部,以江西及南直太平府等地為左部訊地。前番東犯及棄湖北之事壹概不究。
  弘光覺得這樣也行,只要左夢庚不帶兵來南京就行。
  這事便這麽定了,史可法便叫右僉都禦史左懋第為正使,以陳洪範、馬紹愉為副使,前往太平,安撫左部。
  可就在左懋第等人準備啟程時,京營統制孫武進卻上書說左部之所以犯南都,全因朝廷過往對其縱容,不加過問,以致滋生野心,將矛頭對準力主晉左良玉為寧南侯的史可法。
  並稱此時局面,絕不能再對公然造反的左部官兵加以安撫,而是要遣重臣前往鳳陽,督統淮西兵馬討伐叛軍。否則,若對叛軍也要安撫,各地有樣學樣,國家還能是國家,中樞威望又何存。
  “皇帝,這可是攆走史老頭最好的機會,都督能不能歸明當齊王,就看這次了!”
  孫武進腦子突然靈光起來,可不是他自個想到的,在此之前這位孫二爺尋思的是反正他也打不過左夢庚,所以史可法他們要安撫就安撫吧,反正又不用他出錢。
  是“幾社”六子之壹的陳子龍通過南京的寇女俠提醒的孫武進,左部二十萬叛軍東犯,朝廷理當派重臣前往督師平叛,而這重臣除了史可法外再無第二人。
  孫武進如醍醐灌頂,“叭”的壹聲拍了自家腦袋,大罵糊塗,天賜弄走史老頭的機會,他怎麽就沒想到!
  “史可法出外督師,節制不聽朝中的鳳督馬士英,壹石二鳥。史可法走後,可速定國策。”
  寇白門在孫武進面前倒是尋常,絲毫沒有架子,可孫武進卻是賠著笑,躬著身,南京城裏除了他沒人知道眼前這位寇女俠同都督是什麽關系了。
  而這位寇女俠眼下也正在到處設局勸募士紳捐資抗清,勸募來的銀子都買了糧食通過鎮江的二張兄弟往揚州運。
  除了勸資之外,寇女俠也同幾社、復社士子們結交,在江南宣傳抗清,雖說由於朝堂國策不明,導致民間對於抗清還是剿寇認知混亂,但在壹定程度上還是喚醒了不少人,不可謂無功。
  另外,寇女俠也正在聯絡姐妹們,準備壹旦定下“聯寇擊虜”國策,便率團前往江北,這件事也是淮軍都督陸文宗十分關心的事。
  孫武進當天就進宮找到皇帝,弘光壹聽也是反應過來,急忙下詔命史可法督師鎮守淮西,節制鳳陽總督馬士英以下官將討伐叛軍。
  聖旨壹下,朝野嘩然,東林黨人紛紛上書反對,認為豈有首輔大學士出外的道理。
  壓力之下,弘光親自召見史可法,不等史可法提出異議,便搶先說道:“望閣部不學李建泰誤國。”
  李建泰何人?
  崇禎朝首輔大學士,皇帝親自為其送行出師,結果出城之後不打清軍,反縱兵攻打自家縣城。
  弘光的意思很明顯,他是要史可法督師出外,但不要學那位無能的崇禎朝首輔。
  皇帝都這樣說了,史可法如何還能推辭不出。
  首輔,還是要臉面的。
  弘光隨即下詔加封史可法為太子太保,改任兵部尚書,武英殿大學士。其出外空出首輔位子則由那位跑到崇明迎潞王的禮部尚書王鐸接任。
  聞首輔督師出外平叛,朝堂上下議論紛紛,在壹片議論聲中,史可法帶著孫武進給他拼湊的5000兵馬出城前往浦口,往淮西督師去也。
  千裏外的漢中,兩軍陣前卻有兩人席地而坐。
  “妳不跟我幹,我陸文宗打妳,張獻忠也要打妳,妳打得過誰?”
  陸四隨手扔給賀珍壹根煙,“跟我去殺韃子,沒人敢打妳,妳賀珍也依舊是壹條好漢,將來別的不敢說,壹個親王的爵位我還是能給妳的。”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