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姓竊明

浙東匹夫

歷史軍事

崇禎十二年五月十九,芒種。
蘇州太倉劉家港,壹座八進深的豪宅內。
月初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二百四十三章 李自成先憋不住了

國姓竊明 by 浙東匹夫

2023-11-5 17:30

  李自成聽信了宋獻策對於官軍進軍路線和糧道的分析後,也覺得河南平原雖然廣闊,可能夠定向運糧的河道畢竟只有那麽幾條。
  官軍要推進到開封府,無論如何糧道都是繞不開郾城的,所以在郾城集結絕大部分主力,絕對是應該的。
  想明白這壹點後,後續的安排也就順理成章了。
  李自成這種草莽出身,本就很有執行力,於是當晚就讓宋獻策把給左良玉的回信寫好了。
  第二天壹早又召見了郝效忠,恩威並施敲打了幾句,然後讓自己麾下壹個還算機靈的心腹,跟著郝效忠回去,確保把回信親自送到左良玉手上,再觀察壹下左良玉的反應,其中細節自不必提。
  從開封到南陽,快馬趕路至少也要兩整天,何況李自成的使者還不用非常急,所以整整五天之後,九月二十四這天,李自成派去送回信的心腹,才回到開封。
  這五天裏,李自成也沒閑著,已經在按照宋獻策的建議,逐步開拔部隊南下,以每天兩三萬人的速度,往郾城前線集結部隊。這天已經是最後壹批需要調動的人馬了,連李自成本人都即將上路。
  然而,那個送信的心腹回來後,卻帶來了壹個讓李自成警覺的壞消息。
  那心腹大致是這般說的:“大王,宋軍師的信,咱有親自交給左良玉,左良玉看了之後,也非常感激大王願意與他和平相處,還設宴款待了小人。
  不過,就在咱要離開南陽時,發現了壹個事兒——那沈狗官,也有派人去聯絡左良玉,也送了壹封信。那使者貌似還是壹個在江南挺有名聲的讀書人,咱特地偷偷問了名字,好像叫顧炎武。
  我得知之後,又折回去質問左良玉,左良玉看起來有點尷尬,但賭咒發誓說他跟沈狗官有仇,絕對不會跟沈狗官合作的。最後似乎是怕咱不信,他還把信原原本本拿給我看了。
  小人怕有詐,想問左良玉要信、拿回來給大王過目。左良玉卻說,‘誰知道妳會不會拿著這封信,再去給朝廷,陷害於我。咱跟闖王的兩不相犯,不能留下證據’,於是只許讓人抄錄了壹份沒有沈狗官印信的,讓小人帶回來——所抄信件在此,請大王過目。”
  李自成壹聽,眉頭壹皺,立刻接過抄的“沈樹人給左良玉的信”,瀏覽起來,然後又揮揮手示意使者退下,並讓人找宋獻策。
  對於使者轉述的左良玉的保密操作,李自成倒是沒太懷疑。因為左良玉和他聯絡,確實是需要保密的,信箋上連印信都沒有蓋,筆跡也不是左良玉本人的,全靠郝效忠這個人證證明其真實性。
  這樣信使壹走,就不會留下物證。就算原件被偷去或者拿去別處用於告發,也能說是有人偽造陷害——
  而李自成給左良玉的回信,左良玉看完後肯定也是直接燒了,壓根兒不會留,真跡或抄寫倒是無所謂了。
  雙方看似精誠合作,其實誰不是八百個心眼子防著對方呢。這都是應該的,談不上沒誠意。
  不過,李自成不在乎左良玉的保密措施,不代表他同樣會不在乎書信的內容。
  宋獻策來了之後,仔細研究了壹下這封“沈樹人通過顧炎武送給左良玉的信的抄錄件”,立刻就覺得有些不對勁。
  宋獻策斟酌著說:“大王,我覺得這封信有些古怪,但又說不出明證來,不敢妄下定論。”
  李自成神色轉為警覺:“但說無妨!咱寧枉勿縱!”
  宋獻策這才說道:“這封信上,沈樹人勸說左良玉捐棄前嫌、繼續同心為崇禎效力的理由,總覺得有點跳脫。
  前面說沈樹人對劉國能等降將尚且壹視同仁、絕不跟其他文官壹般冒進,不珍惜士卒性命,不把武人當人。
  按說後面就該以此展開,招攬左良玉、說左良玉只要捐棄前嫌就能有長遠富貴。可是信中這方面卻戛然而止,後面只籠統說‘跟著闖王不會有長遠富貴’。
  還有好幾處,語言文筆辭藻高下相差甚巨。學生懷疑……是不是沈樹人的原信裏,說的道理還要透徹明了,但肯定有對比侮辱大王之處。
  所以大王您的使者索要沈賊書信時,左良玉怕惹怒了大王,就讓人臨時改寫抄錄了壹封、刪掉了那些對大王您不敬的言語?”
  宋獻策指指點點,對著信上好幾處言辭轉折生硬的地方,言之鑿鑿,李自成雖然沒文化,可經他壹點撥,也意識到了問題。
  這壹點,其實也不能怪左良玉疏忽大意,實在是事出倉促,左良玉想偽造也沒法偽造得太精妙——主要是左良玉手下的文人幕僚,全加起來,文采辭藻也不能跟顧炎武相比。
  顧炎武代筆的那封沈樹人密信,雖然只是離間計的壹顆棋子,但顧炎武也是賣力好好寫的,使出了渾身解數,所以言論頗有幾分殺傷力,真被李自成看見的話,絕對是會懷疑其對左良玉的拉攏效果的。
  左良玉不得不刪改,可手下人文采又太垃圾,這就讓宋獻策看出了脫節刪節、文風不統壹。實在是水平相差太大了。
  但問題是,崇禎十五年秋,天下能找出幾個文采能跟顧炎武相提並論的文豪?就算有,以左良玉這種藩鎮的名聲,怎麽可能吸引得到這種級別的文人,留下破綻也就是沒辦法的事情了。
  這點小動作,原本問題說大也不大,可架不住李自成也是個多疑之人,琢磨了壹會兒之後,他還是覺得不能完全信任左良玉,便憤怒拍板道:
  “果然不能輕信左賊!這廝騙我各自撤去裕州、葉縣的兵馬,怕不是想配合沈樹人偷襲吧?就憑他跟沈樹人書信往來、刪改欺瞞,就該讓他付出點代價!
  傳我將令,把原本打算調去郾城的最後兩波人馬,移防到葉縣!左良玉這邊,也不可不防!”
  宋獻策覺得有點分散兵力,忍不住委婉勸道:“會不會過於謹慎了?縱然左賊有私心,可葉縣在我軍之手,桐柏山險隘不是左良玉能輕易翻越的,此前這點兵力已經夠守住了。
  而且葉縣地勢險要,人口稀少,無水路可通大船,糧草轉運困難,不像郾城直接靠著討虜渠和汝水。在葉縣駐紮兵力多、駐紮久了,就算靠吃人解決軍糧,都沒那麽多當地百姓可吃。”
  李自成壹擡手,示意宋獻策住口:“小心無大錯!再說了,這樣也好趁機看看左良玉真心。孤就算增兵葉縣,也會偷偷地去。甚至可以讓左良玉再讓那個郝效忠監督。
  咱就玩戲文裏董卓李世民那招,而且反過來玩,‘夜裏偷偷帶兵進城,白天大張旗鼓出城’,告訴左良玉咱把葉縣的兵力大半撤走了。
  要是左良玉也信守諾言,把對面裕州的兵力撤去大半,咱就相安無事。要是有個風吹草動,或者真的葉縣駐軍軍糧不濟,對面又有機可乘,咱就撕毀盟約,偷襲南陽就糧於左良玉!
  孤可是聽說,南陽原本是楊嗣昌出擊的根據,還是有壹些存糧的,河南周邊都被戰亂禍害得沒糧食了,劫了左良玉老巢的余糧,也能貼補壹二。”
  宋獻策聽大王把話說到這個份上了,背棄盟約誓言如喝水放屁壹般輕松,他當然也不好再勸。
  ……
  這事兒終究因為李自成的多疑,撕開了壹道裂痕。
  此後幾日,李自成也如約多分了四五萬兵力去葉縣,而葉縣那邊原本該抽調來郾城的人馬,也因此完全沒有抽調。
  壹來壹回,此消彼長之下,李自成的三十八萬大軍,原計劃該在郾城周邊駐紮二十萬,葉縣最多三五萬,開封周邊留十萬,剩下少量零星的四處散布劫掠補充糧草。
  現在卻變成了在郾城駐紮不足十五萬,葉縣那邊也達到了七八萬,還有更多的預備隊留在沿途後方,可以隱蔽起來隨時機動增援,具體壹時難以贅述。
  壹言以蔽之,沈樹人僅僅靠壹封信、再加上讓李自成的心腹看到顧炎武的存在,就把李自成給調動了,也讓李自成部署到郾城正面的兵力,抽調削弱了至少三成,去提防並不存在的威脅。
  而左良玉也被沈樹人調動了,他原本明明不想為沈樹人分攤壓力的。可是跟李自成拉扯出裂痕、並且讓李自成知道了“南陽城裏有楊嗣昌死前為剿賊大軍囤積下的相當壹批存糧”後,左良玉也不得不自保,
  他其實也在裕州玩“假裝沒在前線留很多兵力,但實際上只是偏偏李自成的查驗使者,玩白天公然撤軍夜裏偷偷再回來”的把戲,雙方都只能被猜疑鏈僵著。
  而三方的戰略目標,也在這壹番拉扯中,越發的明確了——
  流賊就在等沈樹人強攻郾城,或者如果沈樹人敢繞過郾城直接去開封,就斷沈樹人糧道。
  而沈樹人卻可以利用“流賊移動到郾城後,因為兵力集中,越發難把大部分人馬撒出去殺人搶劫找糧食,難以持久”,等李自成露出破綻,或者不得不分兵,到時候沈樹人再動手。
  這裏面的關鍵,就成了各種各樣的心理戰,
  比如沈樹人要如何讓李自成相信“我比妳更能耗,我糧食比妳多,我也不怕崇禎逼我決戰”,
  而李自成又要如何讓沈樹人相信“我不相信妳比我更能耗,我不相信妳能頂住豬領導崇禎的逼迫出戰”。
  這種心理戰當然是不能急的,所以兩軍在郾城、上蔡之間相持後,最初四五天,沈樹人什麽都沒幹,只是做好情報偵查工作,雙方也爆發了壹些小規模的沖突,都是斥候戰。
  而這種小規模的斥候戰,往往也都是官軍取勝——因為小規模騎兵對抗,官軍的裝備優勢太明顯了。
  朱文禎麾下的精銳騎兵,在全員轉輪噴子手槍的加持下,絕對可以把數倍的敵軍斥候轟殺成渣。相比之下,流賊那邊的人數規模優勢,在斥候戰中卻根本無從發揮。
  不是李自成的斥候騎兵,和沈樹人的斥候騎兵遭遇,然後被屠戮大半。
  就是李自成派出殺人搶糧食的小股部隊,遭遇了襲擊,然後連人帶搶到的糧食統統丟了。
  要不就是李自成吃虧後,想派出機動部隊迂回滲透繞後,截斷沈樹人在上蔡部隊的糧道,但依然被沈樹人擊潰——
  主要是沈樹人在上蔡和汝陽都有分兵嚴密把守,而上蔡和汝陽之間的距離又不遠,可以迂回穿插的空間很小,李自成的斷糧部隊壹滲透進來,立刻就會被發現,然後被援軍圍毆。
  吃了幾次虧後,李自成終於發現了壹個問題。
  “這沈狗官居然如此囂張?聽說他在信陽府,全軍也就七八萬人,還要留壹些守後方,前軍應該也就五六萬吧?就這他還敢同時在上蔡、汝陽都留兵處處嚴防死守跟我軍相持?
  他就不怕被咱各個擊破?妳們有沒有打探清楚,上蔡、汝陽二城,每處到底有多少守軍?”
  九月底的壹天,又是兩場斥候戰和騷擾糧道戰失利後,李自成忍不住怒斥手下眾將。
  他已經是看出來了,沈樹人的這個部署,因為步步為營,所以是很不利於闖軍穿插分割斷糧道的,後方太穩固了。
  但後方穩固也是有代價的,因為總兵力就那麽多,處處都設防就等於處處都兵力不足。
  要是李自成挑選壹個城圍點打援、強力吃掉,沈樹人就會被各個擊破了。
  認清這個形勢後,李自成帶到郾城的眾將也鼓噪起來。
  頭號大將劉宗敏和侄兒李過因為被留在開封圍城,所以沒來到郾城前線。另有袁宗第被留在葉縣提防左良玉。
  所以地位在劉宗敏之下的劉芳亮、田見秀等人,便紛紛借機請戰:“大王,末將前日派人打探,雖不得詳細,卻也能估計出,上蔡城內守軍,最多不超過兩三萬!
  末將願領本部兵馬,先強攻上蔡,殲其壹部,掃滅沈狗官銳氣!若是沈狗官敢以官軍主力從汝陽等地來援,那大王正好親統大軍,圍城打援野戰擊滅之!”
  李自成考慮了壹下,便宣布:“好,就依妳,田見秀,妳先帶本部兵馬出戰!劉芳亮,妳作為預備隊,如果田見秀攻城不力,妳再上!如果有官軍援軍異動,妳也立刻迎擊,本王自會率主力接應!”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