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

七月新番

歷史軍事

新朝天鳳五年(公元18年)秋八月,關中,列尉郡首府長平縣官學廳堂。
明明是大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261章 西漢

新書 by 七月新番

2022-3-22 20:51

  此共和非彼共和,第五倫也不是真心想與劉歆、隗囂做同誌,所以名義不重要。
  關鍵的問題在於……
  “孰為周宣王?”第五倫盯著劉龔,根據現在的情報,劉嬰很可能已經到了隴右。
  但劉龔也沒傻到將己方底牌悉數供出,只沈吟反問第五倫:“將軍以為,南陽更始帝如何?”
  “劉玄?”
  第五倫現在也知道南方綠林擁立的漢帝尊名了,要是在後面加個“德”字,變成劉玄德倒是如雷貫耳。
  但既然是他不知道的,那肯定沒成事!時代的過客而已。
  第五倫笑著搖頭道:“我聽說過壹件事,巫蠱之禍後,漢武帝以車千秋為丞相,匈奴單於沒聽說過此人名姓,遂言‘非用賢也,妄壹男子而已’!”
  “我對劉玄的評價也壹樣,綠林隨便找了個劉氏宗室作為傀儡而已!這不是真漢,是假漢!他被擁立前,世人但知劉伯升,稱帝後王莽的通緝令上,劉伯升的人頭價值十萬金,而劉玄身為‘漢帝’,卻只有五萬,尚不如其臣,豈不可笑?”
  “且不說劉玄能耐如何,南陽雖復立漢室,看似衣冠博帶了,但恕我直言賊就是賊……”
  第五倫本來要搞點地域攻擊,說楚人沐猴而冠的,但忽然想起來,劉歆和劉龔是楚元王之後,孺子劉嬰是楚孝王之後,這會不好罵。
  遂改口道:“綠林亦來自湖澤,流寇習性不改,我聽說許多渠帥有屠城惡習,專殺新吏,哪怕投降也不能幸免,霸占其妻女,搶奪其財帛,對擁立過王莽的漢時老臣也喊打喊殺。”
  妖魔化綠林,是第五倫的老路數了,這也是劉歆對綠林更始遲疑,力挺劉嬰的緣故啊。老家夥和劉龔,都是新朝高官,過去很難洗清,害怕事後會被綠林政權清算,倒不如自己立壹個更放心的,如此漢也復了,家也保全了,豈不美哉。
  第五倫挑明了態度:“若是叫這群南蠻子入了關,驅逐王莽的功臣都要被攆到邊角去,關中隴右群豪的利益,如何能夠保全?依我看,這周宣王,還得是土生土長的關中人才行!”
  見第五倫對劉玄和綠林頗為輕蔑,劉龔了然,只提出要去城裏,謁見孝平太後。
  第五倫欣然同意:“為免驚擾嫌隙,我只讓人看護定安館,未敢入內拜見,頗為失禮。如今劉大夫來了,不妨同去!”
  ……
  “明公,當真要與劉歆、隴右合流麽?”
  劉龔下去鄭重洗沐做準備時,馮衍立刻來到第五倫身旁,下拜如是說。
  人的心思真是頗為有趣,短短十多天,馮衍就從積極建言復漢,到力阻第五倫做糊塗事了。
  馮衍道:“用兵之害,猶豫最大;三軍之災,生於狐疑。既然湯武革命,再造乾坤的大策既定,焉能隨意更改?檄文上所書句句都在臣心中。”
  他甚至引詩說:“女也不爽,士貳其行。明公此行,真乃是二三其德啊!”
  海誓山盟猶在耳,哪裏料到妳會先違反誓言,馮衍真是痛心疾首,覺得自己跟錯了人。
  壹旁的任光也有所疑惑,但他不說,只讓馮衍沖前頭。
  “敬通誤會了,此乃脫困之策也。”第五倫特地將他們喊來,便是為了告知自己腹中之策。
  “吾之大欲,並無半分更改,此番也不是改弦易轍。”
  第五倫攤手道:“但己所欲之,勿施於人。”
  “我不復,還能攔著別人復?”
  馮衍壹楞,頓時了然:“這莫非是坐山觀虎鬥之計?”
  任光亦明白了:“綠林已立更始皇帝,倘若隴右復立壹位漢帝,便是東西兩漢並立!”
  馮衍應和:“兩虎方且食牛,食甘必爭,鬥則大者傷、小者死;從傷而刺之,壹舉必有雙虎之名!妙哉!”
  第五倫微笑頷首,其實還不止於此。
  這大半年來,第五倫細細思量過了,“人心思漢”“劉氏復興”,確實是天下明面上的潮流。畢竟王莽這漢家忠良幹得實在太好,矯枉過正,王莽否定的,肯定會被大力推崇。
  王莽也想要毀掉漢家合法性,做了不少努力,但他就像鯀治洪水壹般,用的是堵。結果越是壓制,這股潮流就越是洶湧,最後成了王莽的夢魘。
  現在,輪到第五倫也要面對這洶洶潮流,他的對策和大禹壹樣……
  “堵不如疏!”
  當天下只有壹個漢時,所謂正統,沒有疑問。
  可要是有壹二三四五六七,西漢東漢胡漢趙漢綠漢赤漢壹個接壹個冒出來呢?誰才是正統?世人恐怕要眼花繚亂了。
  當“漢家天子”們全湊壹塊能打兩桌麻將時,可以預見肯定十分熱鬧。
  此事都不必第五倫主動做,復漢陣營裏,山頭太多了,數都數不過來。王莽壹倒,沒了共同敵人,大家都是地方實力派,誰也不服誰,野心必然滋長。
  第五倫只需要順勢而為,妳看我身為誅莽最大功臣,不稱帝不立漢,就保持中立,妳們爭妳們的,我發育我的,恐怕各方還得奮力拉攏他呢!
  現在的關中是壹個死局沒錯,但第五倫,該進的地方進,該退的地方退,卻非要將這死棋,壹舉盤活!
  “但還差點火候。”
  現在的局勢很微妙,第五倫拿下常安後,壹直在焦急等待東方的消息,但卻遲遲不來。倘若和歷史上壹樣,秀兒發威,綠林大勝,各路的野心家們又要嚇得聽其旗號,蟄伏等待了。
  所以第五倫得幫隴右,盡快下定決心,給他們拱火,騙得劉歆、隗囂匆匆造壹個“西漢”出來!
  於是第五倫對馮衍、任光說了自己的辦法,如此這般,讓二人下去辦。
  “臣知曉!”馮衍恍然大悟,擊節而贊,立刻奉命而行。
  倒是任光停了下來,朝第五倫作揖:“既然明公也欲同去定安館中,臣也有壹事,不知當講不當講。”
  “伯卿但說無妨。”
  任光遂道:“定安館中,有劉秀劉文叔未婚妻子陰氏,因小長安之敗被擄入京,如今陰差陽錯,成了黃皇室主婢女。”
  “臣派人去定安館發糧時,她托人送信請見,說有要事相商。臣在嚴公軍中時,念及明公與劉文叔有舊,不忍她受辱,還賄賂押送士卒,勿要苛待她。”
  “但如今卻不敢私見,特稟於明公知曉!”
  和想壹出是壹出的馮衍不同,任光做事就是這麽穩妥得當,從來不敢替主公拿主意。
  第五倫壹楞:“陰氏?莫非是昔日功脩公王興欲納的新野陰家女,她姓名如何稱呼?”
  對大家閨秀來說,本來名是只能告訴丈夫的,但陰氏作為俘虜,當初押送入京的名籍還是任光簽的,故而知曉,遂告於第五倫。
  “陰麗華……娶妻當娶陰麗華?”
  第五倫從自己的記憶深處想起了壹句其實很著名,看過,但他直到現在才想起的話,輕輕念叨後,壹拍額頭。
  “何不早言!”
  ……
  第五倫對陰麗華不感興趣。
  他對劉秀很感興趣!
  現在但凡跟秀兒有關,第五倫都極其上心。
  但事有輕重,今日他還是得先和劉龔,去定安館中拜見王嬿,至於陰麗華,只讓任光回應她的請求,先召出定安館,在宣明裏中妥善安置。
  第五倫今日穿著壹身緋服,戴武弁大冠,腰上卻不掛印章——暫時不會掛了,直到能掛的東西能夠被稱之為“璽”之前。
  而定安館就在宣明裏對面,第五倫這幾天裏數次經過,也曾駐足,只是再看不到飛起的木鳶。
  之所以不進去,壹是因為太忙,沒啥好來的;二來是身份尷尬:王嬿尬,第五倫也尬。
  見了面,是該當她是新朝公主,還是漢家太後呢?
  而第五倫自己則又非新非漢,雙方關系是什麽?禮要怎麽行?
  但今日就簡單了,只需要跟著劉龔演場戲就行。
  關閉多日的定安館大門緩緩開啟,任光下午已經派人進去巡查過壹遍,要保證大將軍的安全,正是那是將陰麗華召出。
  雖然對士卒三令五申,但他們的眼睛還是會亂瞥,聲音又大,安寧多時的定安館頓時雞飛狗跳。
  第五倫在前,劉龔在後,進入宮中,這宮室很大,當初漢武帝修建它,本就是為了求仙,又發燕趙美女二千人充之。雖然漢家宮闕依舊,但現在卻只住了兩百來人,頗有些冷清空曠,第五倫鞋履的聲音回蕩在殿中。
  而大殿之上,有壹素裝女子正襟危坐於中央,身旁侍女戰戰兢兢,她卻巋然不動,她年歲三十不到,大第五倫好幾歲,身子長直,頭發盤成已嫁婦人的樣式,容貌雖無粉黛裝飾然甚麗,唯獨雙目描過,顯得更加有神。
  第五倫記得,自己應是三年前,初次入宮與王莽問對時見過王嬿壹面,她兄長死時出殯,又見了壹次,似乎每次都戴著孝,現在也不例外。劉龔彬彬有禮,才入殿門就長拜於地:“臣,漢大夫劉龔,拜見孝平太後!”
  “多年未見大夫了。”王嬿朝劉龔頷首,又看向渾當沒事人似的第五倫道:“第五將軍。”
  “君來謁駕耶,君來驚駕耶?”
  第五倫笑道:“自然是特來拜謁鸞駕。”
  頗為信任的陰麗華被莫名帶走,讓她有些火氣,王嬿是有些剛烈的,竟也不怕第五倫,若是相辱,不過是壹死而已,故而不卑不亢:“既來拜謁,何不行禮?若非拜謁,請君自出。”
  行,今晚妳說了算,第五倫遂心不甘情不願,亦以臣禮拜之。
  接下來,基本是劉龔在那垂淚,表示京師的大亂讓太後受委屈了,言語裏不在將她當做新朝長公主,倒是第五倫沒什麽話,只偶爾瞧王嬿壹下。
  王嬿也不是壹直剛硬,亦有她的策略,她知道常安還是第五倫說了算,只對劉龔道:“虧得第五將軍派人守護宮室,糧食肉菜每日供應,與平素無異,吾才能安然等到大夫抵達,不過,我的侍女今晨卻被兵卒帶走……”
  第五倫道:“是女涉及綠林大將,請去相詢罷了。”
  王嬿頷首,又提起自己心切的壹件事:“還有壹事,大鴻臚府在亂中被破,太子不知所蹤,至今也沒給我壹個答復。”
  劉嬰,名義上還是王嬿的兒子呢!
  “太後請放心。”不等劉龔回答,第五倫卻發言了。
  “太子已至隴右!有子駿公相教,無虞也!”
  這壹席話讓劉龔大為驚訝,孺子嬰是他們的底牌,他都是路上遇到方望才知曉此事,第五倫從何而知?但這壹愕然,卻坐實了此事,在王嬿的追問下,既然瞞不住了,劉龔也只能硬著頭皮承認。
  “太子確實已在隴地。”
  “既然太子已安。”第五倫忽然變得頗為殷勤:“太後也不該長居在這明光宮中。”
  “而應該回到長樂宮去!宮室已令人清掃,只待太後入住。”
  明光宮是新室長公主所居,但長樂宮,卻是太後居所,與未央並列。
  這讓王嬿很意外,劉龔則大喜過望,看來叔父沒有看錯,第五倫是願意隨他們壹起復興大漢了。
  他聽說了第五倫在常安期間遇到的挫折,許多大儒不願依附,卷鋪蓋西逃,看來第五倫也發現號令難行,所以改變初衷了。
  而尊崇王嬿,讓她復為太後,入主長樂,在劉龔看來,無疑是為劉歆、第五倫的“共和”增加合法性,對漢而言,太後太重要了。
  再加上王嬿身份特殊,她安然無恙,意味著先前王莽大臣改換門庭,亦不會受到清算。壹個孝平太後,壹個孺子皇帝,真是極妙的牌面,現在唯壹需要擔心的,就是綠林那位皇帝了……
  然而就在這時候,狗頭軍師馮衍卻滿臉驚慌地匆匆來報,拜在殿門處。
  “大將軍!”
  “出事了。”
  馮衍擡起頭,臉上不知是水還是汗:“城外有消息傳入,說王邑、王尋於潁川昆陽城大破綠林,殺劉伯升,雖有折損,但仍坐擁二十萬大軍,不日將揮師西返,勤王!”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