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章 好聽的流行歌曲
帶著醫院回80年 by 烤餃
2022-3-6 20:33
得到消息的人都趕緊去向陳亦根打聽,當聽說招工要求是女性,未婚,會識字後,馬上淘汰了絕大多數人。
越州農村的識字率在這個時代並不高,尤其是女孩子。很多人都後悔不叠,早知道就送自家的丫頭去上學了,這種感覺,就像錯過幾個億壹樣讓人心痛。
陳夏回村了,這對村中的年輕人來說,絕對是個大新聞。
這不,陳夏家的老房子裏,好多年輕人已經聚集在壹起了,桌子上擺滿了零食了,尤其是那些熱帶水果,芒果、菠蘿、木瓜更是他們聽都沒聽說過的。
陳秋熱情地在幫大家切水果,周圍壹群人饞得口水直流,陳冬則在跟大家展示自己的小人書。
錄音機裏正在播放著這個時代的流行歌曲《飛向遠方的故鄉》,這是現在最火的電影《廬山戀》的主題曲,磁帶還是陳夏從省城新華書店好不容易買到的。
同樣有壹群音樂愛好者圍坐在壹起,如癡如醉地聽著錄音機裏傳來的聲音,有些人還跟著在哼唱。
陳國林的小女兒陳娟在幫陳秋處理水果,壹邊還羨慕地說道:
“阿秋,妳們家現在真好,當上工人後的生活原來是這樣的?有錄音機,有肉吃,有水果,哇,簡直就像做夢壹樣。”
陳秋笑著回答:“所以說呀,我們都要好好努力學習,爭取考慮上中專或者大學,到時也有當工人,過上妳羨慕的那種生活了。”
“那是妳哥厲害,像我哥就不行了,他那點工資就只夠養活他壹個人了,傻大個似的。對了,妳哥有對象不?現在村裏好多人家都想給妳哥哥介紹對象,反正妳家也不嫌棄農村戶口。”
陳秋想了壹下,“不知道算不算,不過有個姐姐跟我哥走得挺近,我看兩人能成。”
“真的呀?長得好不好看?比巧姑姐還好看嗎?”
“當然好看啦,跟巧姑姐不壹樣,人家是城裏姑娘,長得白,還是護士。就是脾氣比我還小孩子,我家的零食有壹大半都被她吃掉了。”
“阿秋,妳跟我說說,妳們家平時都有什麽零食?”陳娟的心思馬上轉移了。
陳秋很隨意的回答道:
“反正壹年四季水果不斷,什麽麥乳精、大白兔、水果糖、巧克力都是應有盡有,什麽桂花糕、綠豆糕、華夫糕都吃膩了,夏天最多是汽水,棒冰要自己去買。對了,我哥說今年想辦法去買臺冰箱,這樣想吃棒冰隨時都可以有。”
旁邊的陳娟已經流了壹地的口水了,恨不得自己也能嫁給陳夏,以後也能過這種皇帝般的生活。
陳秋不知道旁邊的女孩有別樣的心思,她拿陳娟當閨蜜,陳娟卻想當她嫂子。
當陳夏出現時,所有人都站了起來,除了小叔公陳亦則。
陳亦則整個頭都埋在木瓜裏啃,也不知道他咋樣的,難道是想變性做人妖?男的要那麽大幹嘛。
“夏哥……”
“小夏哥……”
每個人都規規矩矩地站著打招呼,陳夏揮了揮手,“別管我,想幹嘛就幹嘛,想吃什麽自己拿。”
越州這邊的年輕人比較靦腆害羞,不像當初在瑞麗碰到的少數民族,動不動就唱起歌跳起來舞來,所以當陳夏出現後,氣氛就有點冷了下來。
人家現在已經把他當作壹個“大人”了,在他面前不大放得開。
陳夏也想放松壹下呀,否則怎麽對得起這具才19歲的身軀呀,
“來,妳們誰先唱首歌?我請他吃巧克力糖”,說完從口袋裏掏出壹把糖果出來。
旁邊壹個小女生驚喜地說道:“我來我來,我給大家唱個《泉水叮咚》。”
陳夏壹拍手,“好。”
“泉水叮咚泉水叮咚泉水叮咚響,跳下了山崗走過了草地來到我身旁。泉水呀泉水妳到哪裏妳到哪裏去,唱著歌兒彈著琴弦流向遠方……”
壹曲唱完,大家都鼓掌叫好。陳夏吹了個口哨,拿出兩塊巧克力給了她,又問道:
“誰再來壹首?”
接著又有好幾個文藝積極分子舉手,陳夏示意他們壹個個來,只要唱歌跳舞的每人都有巧克力。這下好了,陳家院子裏充滿了壹片歡歌笑語,所有人都樂呵呵的。
這時候陳亦則不幹了,“小夏夏,要不妳也給大夥兒來壹首怎麽樣?大家說好不好?”
“好!”喊聲很熱烈。
陳夏無所謂,站起來清了清嗓子,“那我給妳們唱壹首大城市的流行歌曲吧,歌名就叫《遲到》。”
“妳到我身邊帶著微笑
帶來了我的煩惱
我的心中早已有個她
哦……她比妳先到
妳到我身邊帶著微笑
帶來了我的煩惱
我的心中早已有個她
哦……她比妳先到
她溫柔又可愛
她美麗又大方
直到有壹天,妳心中有個他
妳會了解我的感覺
愛要真誠不能分享
哦……對妳說聲抱歉。”
陳夏唱得俏皮,但聽的人都傻掉了,這歌詞,這曲調,怎麽這麽不嚴肅?怎麽這麽……好聽?
等他壹曲唱完,所有人都熱烈的鼓起掌來。
1981年,原唱張行還在上海群益無線電廠當工人呢,陳夏無恥當了回文抄公。
不過陳夏也是只有在村子裏敢唱這種歌曲,要是在單位唱這種靡靡之音,鐵定要被舉報,哪怕要唱也只能唱大家都聽不懂的粵語歌。
港臺那邊的流行歌曲在內地的大城市已經有盜版磁帶,非常受歡迎了,可是在小城市還是停留在革命歌曲的年代。
不過這種不正常的意識形態也持續不了多久了,隨著開放的日漸深入,社會的包容性也越來越強,慢慢的,大陸的歌星們也開始出來了,
後來像《花房姑娘》《壹無所有》《亞洲雄風》等壹大批流行歌曲的開始,包括港臺音樂和電視劇的強勢來襲,可以說整個八九十年代的文藝界絕對是百家爭嗚,百花齊放的。
陳家大院裏熱鬧,陳巧姑則壹直在村子裏找同伴。
村中像她這樣初中畢業,沒有考上中專和高中的女孩子還有好多,她就專挑那些跟自己關系好的女孩兒。
陳夏不知道這情況,知道了也無所謂,壹個班長想自己組閣無可厚非,難道要招幾個對手給自己頭痛頭痛?這又不是官場小說。
這些女孩子壹聽去柯鎮工作,每月50元的收入,全都是驚喜得快跳起來了,要知道她們這個年齡,考不上好學校,回家只有兩種可能。
壹種是嫁人幹農活,另壹種是在家幹農活。
可是這些已經有知識,開了眼界的女孩怎麽可能安安份份去種地?
更何況這50元的月工資,在農村可是頂得上2個壯勞力了,女孩們的家長也是強烈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