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6章 投資限制太多了
帶著醫院回80年 by 烤餃
2022-3-6 20:33
省裏大開綠燈,越州方面和香江南瓜藤醫藥公司開始了第二輪談判。
這時候分歧就出來了。
陳淑琴的意思是想設立外商獨資企業,但內地的政策目前暫時還是以合資為主,國家要占有壹定的股份,甚至越州地區提出來的是51%的控股權。
這個要求讓陳淑琴和壹眾香江談判團隊目瞪口呆,怎麽回事?合著我出錢出設備出資金,結果我只占了不到壹半的股份?
這對資本主義地區出來的人根本就難以想像。
甚至連陳夏這個重生者同樣難以想像,習慣了後世商業規則的他想法很簡單,占股比例是根據出資比例來的,怎麽可能莫名其妙給妳大半股份?
而且無論是阿莫西林還是奧美拉唑,光是憑這兩個產品,陳家準備投資的這家藥廠完全就是要大賺特賺的節奏,這蛋糕怎麽可能說送就送出去?
陳淑琴和陳夏這姑侄倆的想法很堅定,最好是獨資,實在不行就壹定要控股。
如果連控股都做不到,那還玩個屁呀,不如直接換到深真市去投資,或者直接在香江買地開幹。
香江方面這麽個態度擺出來,李兵權和韓丁澤就尷尬了,其實連他們自己都覺得不合理,錢都人家出,自己反而要拿大頭,換他們也不願意。
於是談判就有點陷入僵局了。
陳夏現在根本就沒心思管這些事兒,他連班都不上了,天天在家裏當自己的“十二孝好丈夫”,每天變成花樣給顧琳找好吃的。
什麽野雞野鴨野豬就不用說了,龍蝦鮑魚燕窩樣樣不缺,反正現在只要顧琳說想吃啥?天上飛的海裏遊的,哪怕是牢底坐穿獸他都會想辦法去搞來。
這天天大魚大肉的,結果被前來西園探望的婦產科主任曾老太太好壹頓臭罵:
“陳夏,妳自己是不是醫生?每天這麽又是肉又是甜食的,妳覺得對不對?妳不怕吃出個妊娠糖尿病或者妊娠高血壓出來?”
陳夏這汗呀,跟成吉思汗壹樣不斷地流,壹連老老實實接受批評。
就在西園裏每天歡歌笑語的時候,越州藥廠的職工們又開始不安份了,壹季度壹次的抗議活動又開始了。
李兵權和韓丁澤看著地區駐地門口的那些工人,那是真當無語了。
這過壹段時間就要來鬧壹鬧,拿不到錢就堅決不走了。現在工人可都是有編制的,都是國家的主人,地區也沒辦法對他們動粗呀。
不但不能動粗,不能抓幾個帶頭挑事的,反而還要好言相勸,再掏筆錢當補貼發下去。
這沒完沒了的,什麽時候是個頭啊?
看到兩位主官這愁眉不展的樣子,醫藥公司經理鮑勇腦子壹直在快速開動。
壹想到他們辛辛苦苦從慶豐分廠賺來的錢要拿出壹部分去補貼越州藥廠,這就跟刮了他的心頭肉壹樣。
既然杜會主義國家的工廠不能關停,不能破產,沒業務也要養著他們,那麽是不是可以換個思路,把這家工廠承包出去?
哎,1984年,其實工廠,或者車間的承包風已經開始了,這是沒有公開的秘密而己。
原本的歷史上,越州在84年就開始股份制改革,第壹家改革的“越州百貨大廈”,後來直接上市了。
再過幾年,別說工廠了,連醫院裏的科室都可以承包了,之江省肖山縣更是壹口氣將當地所有鄉鎮醫院,部分公立縣級醫院全給賣了。
所以某些讀者不能拿妳們當地的情況來看待全國的狀況。
尤其是內陸地區的讀者不要武斷的認為八十年代就是怎麽怎麽保守,怎麽怎麽不開放。
其實每個省份,每個地區的發展程度都不壹樣,沿海和內陸地區的開放程度,真的只能用“代”來劃分。
就像糧票肉票布票之類的,很多地方壹直到九十年代初才取消。
而之江省到1984年的時候,糧票肉票已經沒啥大用處了,因為商品經濟已經開始流通了,農民自己挑著擔子來城裏賣肉賣雞鴨的,要啥肉票?
糧食更加了,隨著家庭聯產承包制以後,之江省這邊根本就不缺糧食,想買糧食,誰去糧店啊,農貿市場裏不要太多哦。
什麽糧食是專營的,咋滴,農民賣點自己家種的大米,犯法啦?
而且隨著經濟發展,很多副食品店,如蛋糕店、傳統糕餅店、小飯店等都重新煥發了生機,他們是可以自由采購糧食的,並不是只有糧站壹家才能收購。
八十年代是轟轟烈烈的開放時代,不要把這個時代想得太誇張,盡管窮,但絕對不保守。
反而是2020年是越來越保守了,妳領導有沒有膽子把醫院賣了?國進民退行業比比皆是。
鏡頭轉過84年的越州機關。
鮑勇暗自給自己鼓了鼓勁,深吸壹口氣:“李書記,韓專員,我有壹個建議,香江客商不是想投資壹家藥廠嗎?那我們是不是把越州制藥廠賣給香江客商?”
李兵權剛吸了壹口煙,差點咳死,而韓丁澤則是壹口茶水全噴了出來。
“賣國營廠?”
韓專員瞪了鮑勇壹眼:“妳這膽子是不是太大了壹點,我們是杜會主義,怎麽能把國營廠賣給資本家?”
鮑勇壹陣汗下,階級路線在D內可是很要命的事情,他不由地為自己擔心起來。
李書記冷靜下來後,輕輕用手指敲著桌面,“老韓,我覺得這好像也不是不能考慮哦。”
韓專員壹聽就急了:“李書記,妳這是要犯錯誤的,我們之江省還沒有這樣的先例過,萬壹被人抓到把柄,妳我都要下臺的。”
韓丁澤不能不急了,政績他喜歡呀,有外商投資他同樣喜歡,但這個都是在沒有觸碰政策紅線的前提下,現在要把國營廠賣給外國資本家,這就讓他受不了了。
李兵權看向鮑勇,覺得既然是他首先提出來的,壹定有他的想法:
“鮑經理,妳說說,妳為什麽提出把制藥廠賣給香江投資商?妳考慮過利弊嗎?”
鮑勇也豁出去了,
“李書記,韓專員,我是這麽想的,D中央也提出過,我們經濟要多元化發展,在發展經濟的過程中膽子要大壹點,步子要快壹點。
現在越州制藥廠的情況,兩位領導也清楚,設備老化、沒有拳頭產品、職工沒有進取心,這樣的工廠,除了我們醫藥總公司養著他們,簡直看不到頭,也看不到希望。
這次不如趁外資進來,我們把制藥廠作為轉投的典型,也許就能成功救活這家藥廠,還能讓藥廠的職工走上富裕的道路呢?這是不是也是我們的越州經驗呢?”
鮑勇的話壹出,李兵權欣慰地點點頭,韓丁澤則若有所思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