庶子風流

上山打老虎額

歷史軍事

 本是個平凡少年,意外得到光腦,壹朝回到大明正德年間,成為士紳家族的壹個私生子。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壹百七十五章 討債的又來了

庶子風流 by 上山打老虎額

2018-7-3 19:47

  這時代同鄉的關系可不比專坑老鄉的後世,倒不是因為人心壞了,實在是這時代交通不便,出門不易,好不容易能見個同鄉,聽到鄉音,不免有些難得。再加上妳人在外頭,需要時不時給人寄點東西,或者托人寄東西來,都需要同鄉來幫襯,說再難聽點,若是妳客死異鄉,妳也不能埋在外頭,大家最忌諱的就是活著在外頭,死了還要埋在幾百裏上千裏之外成了孤魂野鬼,所以也少不得要同鄉幫襯著,壹起出力,買了棺材,收斂了妳的屍骨將妳送回老家去。
  妳若是在同鄉圈子裏壞了名聲,那幾乎就等於是寸步難行了,除非是破罐子破摔的人,但凡是同鄉有難處,或者壹些舉手之勞的事,大抵都肯施以援手的。
  而今同鄉們已經和葉家兩個舉人老爺接了頭,也是三請五請,都是去吃酒,這種事葉春秋是不肯去的,好在有個爹做招牌,小孩子不懂事嘛,可以理解,而葉景自然不可避免的要出現在那種場合,有時被人醉醺醺的攙扶回來。
  人情往來,幾乎是這時代的主旋律,同鄉、同年、同窗,但凡是沾點關系的,妳想躲都躲不開,葉春秋不肯回河西去,也是因為這個緣故,這尼瑪的,在杭州就突然無數八竿子打不著的人了,不勝其擾,雖然也曉得對方是好意,很能體諒對方的心思,可若是回奉化縣,這日子還過不過?
  何況留在這裏讀書交友,也沒什麽不好。
  在同鄉的幫助下,葉景父子在杭州已經租了個房子,地處在西子湖畔不遠,頗為幽靜。
  住了幾日,卻有人來拜訪,葉春秋開門,此人有些面熟,竟是那個曾經賭坊裏的賬房。
  賬房想必是曉得葉春秋身份的,不敢對葉春秋頤指氣使,卻是笑吟吟道:“噢,是葉解元,葉解元讓我尋得好苦。”
  葉春對對於這種賭坊的人,歷來敬謝不敏,便淡淡道:“不知有何見教。”
  這人便道:“是這樣的,葉解元的伯父,對了,就是葉弘,他欠了賭坊數百兩銀子,此後利滾利驢打滾,前後總計是三千二百兩銀子的帳,他不肯還,賭坊是小本經營,怎麽能不催討?現在人已經被我們綁了,本來嘛,是該尋到他家讓他爹還的,偏偏據說他爹氣得病倒在床,而且杭州葉家又因為和親戚有田產的糾紛,所以焦頭爛額,也拿不出錢來了。”
  他瞇著眼,上下打量葉春秋,慢悠悠的繼續道:“既然如此,葉解元好歹是他的侄兒,這帳……怎麽說?”
  葉春秋奇怪地看著他:“他欠的債,為何向我討,何況我哪裏來這麽多錢?”
  這人氣得有點想吐血,這不是幾十幾百兩銀子,而是數千兩啊,若只是小錢,看在這個解元的面上,他們也不敢放肆,偏偏這數目太大,非要討到不可。
  於是他咬咬牙:“葉解元,醜話說在前頭,若是三日之內不送銀子來,妳那族伯可就遭了,賭坊裏的規矩,少不得要壹塊塊敲碎他的骨頭。”
  見這人言辭厲色,葉春秋的臉拉了下來:“是嗎?”
  “當然!”來人露出猙獰面目:“否則,這賭坊就沒法兒開了,少了壹塊骨頭都不成。”
  “哦。”葉春秋頜首點頭,然後朝來人作揖:“既然如此,能否煩請先生壹件事。”
  來人見葉春秋服軟,心裏頗為洋洋自得,道:“葉解元,妳是什麽身份,小人又是什麽身份,只要還賬,什麽都好說,莫說壹件事,壹百件也無妨。”
  葉春秋嘆口氣道:“其實只是舉手之勞,不算什麽大事,葉弘終究是學生伯父,所以妳們敲碎他骨頭的時候,看在我的面上,煩請下手溫柔壹些,春秋在此謝過。”
  “……”來人的腦子嗡嗡作響,有點兒抽筋。
  啪的壹聲,葉春秋已經狠狠地把門關上。
  吃了閉門羹。
  這人看著這黑黝黝的門,禁不住破口大罵:“這是什麽世道,真是世風日下啊,這年月連親戚都這樣靠不住了。”說著,眼眸裏掠過壹絲獰然:“等著瞧,別以為妳是解元就了不起,妳還當我嚇妳嗎?不敲碎葉弘渾身上下的骨頭,我便跟妳姓。”
  說罷,才氣沖沖的離開。
  ……
  這幾日,陳蓉和張晉也來了,幫著搬了些家具,順便打了秋風。
  葉春秋不願埋頭讀書,便琢磨著同濟女醫堂的事,便修書給了舅父,讓他差遣壹些女童來,又請他再買壹些學徒,有備無患。
  解元的名聲總是光芒四射的,近來拜訪的人很多,不過現在最要緊的事,還是拜謁大宗師。
  這壹日清早,葉景和葉春秋早早出門,帶著禮物前去提學都督衙署,這提學都督的衙署,其實就在學廟裏,他屬於學官,這時代的學已經上升到了信仰的層次,所以必須得有大成寶殿,得祭祀至聖先師以及諸賢。
  鄭敬忠早就等著這兩個家夥來,此次鄉試,確實是出人意料之外,連他自己都沒想到,等那糊名撕下來的時候,這鄉試前三,差點就被壹對父子包攬,所以當榜單放出去,頓時江浙嘩然,連南直隸都驚動了,許多人都修書來問,四處打聽,前幾日,連吏部尚書王華竟也修書來。
  鄭敬忠素來是很敬仰王部堂的,這位剛正不阿,不肯依附劉瑾的帝師,甘於放棄大好的前途,寧願清閑的來做南京做壹個閑職,實在可敬。
  這年月,舉人或許袞袞諸公們未必看得上,可特麽就怕這種出名啊,鄭敬忠連帶著也跟著沾了點光,點了父子同舉人,包攬鄉試前三,這是壹段佳話,保不準要名留青史的。
  葉景父子到了明倫堂,接著便行弟子禮拜倒在地,壹齊道:“門下見過恩府。”
  怪怪的。
  鄭敬忠有點傻眼,嗯,這個年長的是年幼的爹,爹叫自己恩府,兒子也要恩府,這……也罷,想必當初太祖皇帝訂立學規的時候,也不曾想到這壹層吧。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