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之南洋再起

聽風煮雨夜

歷史軍事

大明永歷十四年,清順治十七年,西歷1660年。
南洋,馬尼拉!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四百三十八章 決議

大明之南洋再起 by 聽風煮雨夜

2023-5-13 21:39

  蘇克薩哈,索尼,鰲拜,洪承疇也是紛紛附和,表示圖海更合適壹些。
  布木布泰所說的這兩人,都是戰功卓著之輩。
  其中圖海出身馬佳氏,隸滿洲正黃旗。順治二年,起家筆帖式,遷國史院侍讀。
  後來被壹路提拔到刑部尚書,太子太保的高位。
  曾被順治帝因過奪職,直到康熙登基,才被提拔為滿洲正黃旗固山額真。
  真正的正黃旗好奴才,愛新覺羅家的自己人。
  他年輕時,曾經上過戰場,立下過不少軍功。
  這才有了壹路提拔的順當!
  當然,比起軍功來的話,嶽樂要比圖海更勝壹籌。
  嶽樂曾經隨同豪格,鰲拜征四川,大敗張獻忠,也曾經隨軍西征草原,南下江南。
  打了大半輩子的仗!
  按理來說,南下領兵的話,嶽樂比圖海更合適。
  但問題是,嶽樂是宗室,他是清太祖愛新覺羅·努爾哈赤之孫,饒余敏郡王愛新覺羅·阿巴泰第四子,正兒八經的大清宗室。
  腦袋上還頂著壹個安親王的親王爵位!
  還是正藍旗旗主!
  就這麽壹尊大佛,誰敢把他給放出去?
  嶽樂現在已經是親王了,還是鐵帽子王,要是南下征戰再得勝歸。
  來,該怎麽封賞?
  封無可封啊!
  難道把康麻子屁股底下那壹把龍椅給賞出去?
  這也是為什麽洪承疇等人紛紛表示圖海更合適壹些的原因。
  戰爭是政治的延伸,他們做為朝廷大員,不能光考慮戰爭的事情,還得考慮政治上的得失。
  布木布泰聞言,頷首說道。
  “圖海確實不錯,但其在軍略上怕是比不得嶽樂啊!”
  索尼開口補充道。
  “或許太皇太後還可以讓洪總督隨軍參謀,為圖海都統參謀軍略。”
  索尼的話音剛落,諸人皆是眼前壹亮。
  對啊,既然圖海在軍略方面稍有些拉胯,那給他配壹個長於軍略的副手不就得了嗎?
  壹個洪承疇不夠的話,那就多來幾個,什麽李國英,趙良棟,什麽孫思克,嶽升龍,都可以派給圖海做副手嘛!
  圖海只要居中調度,做好監軍,以及統籌規劃的工作就好了就可以了!
  陣前指揮,沖鋒陷陣的事情,由那些漢人去做便是了。
  若南下之戰能勝,功勞自然都是圖海的。
  不信洪承疇等壹群漢人,敢和圖海這個滿人爭功!
  若戰敗了,也好推卸責任不是?!
  壹眾人商議好了動兵南下討逆的事情,確定好了圖海為將,洪承疇,李國英,趙良棟為副。
  調度京師八旗三萬,其中包括滿洲重步兩萬,滿蒙鐵騎壹萬。
  令調烏鎮超哈營三千人,攜紅衣大炮五十門。
  虎蹲炮,臼炮,佛郎機炮,以及仿制明軍的野戰炮等大小火炮,共三百門。
  以及直隸,甘陜,河南,山西,湖北,山東,兩淮……綠營二十萬大軍南下!
  這便是清廷的手筆,動輒數十萬大軍南下,壓向南方。
  這二十多萬大軍的戰鬥力如果真的能發揮出來,朱宏煜都不壹定敢和滿清剛正面。
  壹是怕戰敗,二是怕慘勝!
  康熙在布木布泰的控制下,於調兵的聖旨上用印。
  調兵的聖旨從京城發出,被用八百裏加急的速度,向著地方送去。
  商議好了南下討賊的戰事,清廷上下又商議起了吳三桂的事情。
  耿精忠的造反,讓清廷上下都感覺有些措不及防!
  但是耿精忠的實力畢竟有限,就算是他起兵造反,最多也就是影響江西,浙江這兩個相鄰的省份。
  但吳三桂不同!
  吳三桂手上的關寧軍,甚至可以說是目前整個八旗體系中,最能打的壹只軍隊。
  甚至是就連清廷手上掌握的滿蒙八旗,大概率也不是吳三桂的關寧軍的對手。
  並且,吳三桂的影響力可不僅僅局限於壹個雲南,雲貴川三省之地,地方官員大片大片都是“西選官”。
  歷史上,清廷往雲貴川三省摻沙子摻了十幾年,等到三藩之亂爆發的時候,整個西南三省都是瞬間易幟。
  何況是現在呢?
  現在吳三桂對西南三省的控制力,只會比歷史上三藩之亂時更強。
  若吳三桂也學著耿精忠要反清,恢復漢家江山,那清廷失去的,可就不止整個東南了。
  吳三桂隨時有可能帶兵殺入漢中,關中,以及湖廣等地。
  到時候,可就不是東南糜爛,而是整個南方半壁,以及西北也要糜爛了。
  對清廷來說,目前最要緊的事情,便是要先將吳三桂安撫住。
  無論如何,不能叫吳三桂也造反!
  布木布泰開口說道。
  “平西王坐鎮西南,使我大清邊陲安定,實乃擎天柱石,勞苦功高。”
  “我大清有功必賞,有過必罰,平西王壽誕將至,朝廷這邊也該有所表示才是!”
  “諸位卿家,可有什麽建議嗎?”
  “暢所欲言!”
  布木布泰想要先安撫壹下吳三桂,但卻不知道該給些什麽東西,開口詢問道。
  洪承疇開口提議道。
  “或許太皇太後派平西王世子吳應雄和建寧公主,攜帶上些禮品,前往昆明,為平西王祝壽。”
  布木布泰眉頭壹蹙,但隨即便緩解了開來。
  眉宇間反倒是多了些笑意。
  因為,洪承疇所說的,只有平西王世子和建寧公主,而沒有其他人。
  他的意思很明確,世子和公主可以放回去,但吳三桂的長孫不能放,依舊要留在京城做質子。
  這樣壹來,便算是朝廷對吳三桂示好了!
  可朝廷手上依舊控制著吳三桂的長孫為質子。
  壹旁的鰲拜卻是開口說道。
  “太後,要放,那就幹脆把平西王府上的所有人都放回去吧!”
  “畢竟幫人幫到底,送佛送到西!”
  “要向平西王示好,那就幹脆將事情給做完,做事做壹半,反而是得不償失。”
  布木布泰忍不住蹙眉,壹旁的洪承疇卻是有些明悟。
  對於吳三桂這樣的梟雄人物來說,壹個質子對他的控制作用,幾乎沒有。
  他如果真的有心起兵造反,朝廷手上的質子其實沒啥用。
  被殺也就殺了,他可不會在乎!
  兒子而已,死就死了,以後再生就是。
  壹個孫子而已,有了兒子還怕沒孫子?
  與其放了吳應雄和建寧公主,卻還要控制吳三桂的孫子,不如幹脆把人給放了。
  給吳三桂賣個好,以此確保大清西南暫時無恙。
上壹頁

熱門書評

  • 暫無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