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好屠夫

祝家大郎

歷史軍事

  鄭智穿越到了北宋水滸世界,變成了那個被魯提轄三拳打死的鎮關西、鄭屠戶。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四百二十四章 此人便是鄭智

大宋好屠夫 by 祝家大郎

2018-7-24 14:52

  王黼回身出得艮嶽,也不走遠,只在艮嶽之外等候,也有太監已經去傳童貫了。
  王黼此時才明白,不論自己與皇帝趙佶的關系有多好,終究不可能變成朋友,皇帝還是皇帝,臣子還是臣子。玩樂可以在壹起肆意揮灑,但是公事還得公辦。員工永遠不可能與老板變成真正的朋友,朋友的氛圍必須是在把工作做好的基礎上。
  趙佶本來極為愜意的心情早已煙消雲散,看著面前的新畫也沒有了興致。似乎心中又想起了蔡京的好處,蔡京雖然不懂得王黼這些遊戲的手段,上朝時候多有壓抑。但是真正有遇到事情的時候,蔡京總能侃侃而談,壹個壹個的解決辦法呈現出來給皇帝趙佶來挑選。
  原來的趙佶,覺得有解決方案的商量挑選過程都心煩。此時來了壹個王黼,連解決方案都提不出來,這種差距才真正在趙佶心中醞釀與感受。
  “父皇,是不是又要打仗了?”趙纓絡此時開口問道。
  趙佶回身看著趙纓絡,眼神中滿是疼愛,答道:“這世間的人才,有人擅文章,有人擅治國,有人擅打仗。大宋人才濟濟,卻是也多煩亂之事。大宋八千裏山河,任何事情不過都是壹時煩憂,過不得多久就會風平浪靜。打仗的事情童貫自有辦法,也不需朕多操心。”
  “父皇,為何那個王黼束手無策,童貫就能有辦法呢?”趙纓絡多習文藝,卻是當真不懂世間百態,出身於這種家庭,自帶壹股不食人間煙火。不過十三歲的少女,更是不懂家國之事,不免有此壹問。
  “瓔珞,就如朕剛剛說的話語壹樣,人各有所長,王黼並不擅長這些事情。”趙佶解釋壹句。
  “哦,王黼不擅打仗,那他必然是擅長治國與文章了。”趙纓絡倒是聰明,聽懂了趙佶的話語,也就有了這麽壹個結論。
  卻是趙纓絡這麽壹個結論,把趙佶說楞了,王黼拜相也有壹段時間了,朝堂上也不見有什麽建設性的意見,兩人相熟也不是壹日兩日,平常更不見王黼作什麽錦繡文章。便是趙佶畫了壹副山水,王黼題跋,壹筆字也寫得毫無特色。
  此時認真想來,當真不知王黼擅長什麽。
  趙佶想不出王黼擅長什麽,若是換做旁人來評價,必然給出四個字:阿諛諂媚。王黼就擅長討皇帝開心。
  趙佶想到此處,又想起剛才王黼那幾句支支吾吾的依臣之見,依來依去依不出壹個所以然,心中不免更是心煩,開口道:“瓔珞,這王黼當真壹無所長。”
  趙纓絡聽言壹楞,實在有些不明白了,問道:“父皇,若是這王黼壹無所長,為何不教童貫來當尚書仆射呢?”
  這話語要說旁人來說,必然聽得趙佶大怒,朝廷任免豈能由他人隨意議論。但是趙纓絡卻是能說,只因她還是壹個小姑娘,又極為聰慧,極具藝術細胞,深得趙佶喜愛。
  趙佶聽言忽然覺得有趣,哈哈壹笑道:“哈哈……瓔珞,壹個太監如何能當文官之首,豈不讓天下笑話,太監只能給差事去做。”
  趙纓絡聽言也笑道:“父皇,如何壹個文官還比不過壹個太監,宮裏這麽多太監,不若都去做官算了。”
  趙佶也只趙纓絡是在開玩笑,聽得更是開心,口中答道:“要不要給瓔珞也封個官,瓔珞聰穎過人,若是做官,可比司馬光。哈哈……”
  趙佶也是說笑,大宋朝不可能有女人做官的事情,即便是公主帝姬也是不可能的。其實司馬光與王安石是同時期的,王安石變法的主要對手便是司馬光,王安石自然是壹個比較激進的改革派,司馬光卻是壹個極為守舊的保守派。兩人算是政敵。黨爭有壹段時期也是圍繞著兩人進行的。
  司馬光算是儒家代表,王安石便算是法家代表。兩人政見不同,但是兩人私交卻又是不差。治國理念上也不壹定非要說誰高誰下,都是極為有才之人。
  王安石的主要理念在於用新法來充盈國庫,增強國家實力。意思大概是善於理財者,可以讓民不加稅賦,國家府庫充盈。
  司馬光的主要反駁思想便是:天下每年的生產結余都有壹定的定數,這些東西不在民就在官。若是官府收入增加了,那麽民眾的收入就減少了。府庫充盈必須就是盤剝百姓。
  蘇軾比兩人年輕不少,卻是也參與了這些故事。蘇軾烏臺詩案之前,是壹個保守派,也是反對王安石變法的,而且還受到王安石的排擠。司馬光上臺要廢除新法,蘇軾又反對司馬光對新法的全盤否定,也受到排擠。
  但是王安石與蘇軾兩人互相的評價又是極高。王安石評蘇軾:不知更幾百年方有如此人物。
  蘇軾看了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懷古》,極為敬佩,誇道:此老乃野狐精也。
  幾十年前的大宋文人,當真是極為有風骨與品格的,真正做到了君子和而不同。幾十年後的大宋文人,相去甚遠。司馬光還有壹個突出的貢獻便是歷時十九年編撰了歷史巨著《資治通鑒》。
  還有壹個姓司馬的也寫了壹本史學巨著,便是西漢司馬遷寫的《史記》。
  司馬,本就是官名。從西周開始便有了這麽壹個官名。許多人便以自己的官名為姓氏,所以有了司馬這個姓氏,中國古代的文人傳承便是如此,司馬壹姓,名人輩出,還做過華夏正統。便是有家學淵源與傳承。
  也是世家士族的傳承,壹兩千年都能如此,即便朝代無數次更叠,姓司馬的總能在時代中留下印記。也間接說明了歷朝歷代的貴族階級其實也是相對比較穩固的,並不因為朝代更叠而造成社會階層的大轉變。
  底層窮苦,基本上世世代代都是底層窮苦,這也與教育資源有著極大的關系。後世教育資源也決定了階級形態,“讀書無用論”從來都是底層自欺欺人的借口。中西皆是如此,階層差別基本都是穩固的形態。
  這個世界有的時候就是這麽殘酷。
  社會的進步標誌也就是讓更多的人能接受教育,讓更多的人有機會獲得更高的教育資源。這也是新時代能帶來的壹點新希望,但若是真想完成壹個階級的大反轉,那也不是壹代人可以成就的。而是壹步壹步的往上,這個往上的過程也足以安慰人心。
  趙佶與趙纓絡閑聊,家庭的溫馨似乎也能消解趙佶內心的煩亂。文化人的文雅便是受不得心態的煩躁,只願意追求內心的安寧。
  童貫來了,後面還帶著鄭智。兩人覲見,又壹次打破了趙佶的安寧。
  趙佶閑話也懶得多說,開口直問:“童貫,黨項之事該如何?”
  童貫早已有腹稿,開口答道:“回稟陛下,黨項之事,三百萬貫錢糧加上壹人便可解決。”
  趙佶聽言,不自覺露出喜色,忙問道:“快快與朕道來。”
  “陛下,西北雖然卸甲幾年,但是精兵悍將並不缺乏,只是藏兵於民,西北府庫之中的軍備也極為齊整。只要有壹個名望極高之人振臂壹呼,必然能在組壹支強兵,所以只要有糧餉,人馬倒是不愁。”童貫說道。
  “那何人可堪此重任?莫不是種家種師道?”趙佶再問。雖然問出此言,心中卻也知道誰能到西北振臂壹呼。便是那個被趙佶卸下壹身軍權的種家了。
  站在趙佶個人立場之上,種家對於中央的威脅當真不小。若是種家當初真要起兵造反,這個時候的大宋朝,誰又能擋。當然,這也僅僅就是趙佶個人的立場而已。對於國家來說,這個立場其實是不成立的,是極為自私的。
  童貫聽言,連連點頭,還躬身壹禮,口中答道:“陛下聖明,臣之所想皆在帝心,臣所言之人正是種師道。”
  童貫的馬屁自然比鄭智高明了幾倍,拍馬屁的詞句雖然沒有變。但是方法截然不同,用自己的話語去引導皇帝的結論,再來稱贊這個結論,如此這馬屁才能讓趙佶自己覺得可信,自己覺得受用這個馬屁。
  這個馬屁還有壹個好處,便是讓趙佶潛意識裏都不好意思拒絕童貫的提議,讓種師道再回西北的事情更加定妥。
  趙佶想了片刻,開口答道:“如此也好,三百萬貫倒是不多,此番定然要滅其國,壹勞永逸。朕這個決定,妳也壹並傳給種師道。戰事定妥之後,再行卸甲屯墾。”
  “謹遵陛下聖明。”童貫又是大禮。
  鄭智卻是聽得眉頭壹皺,還要特別交代壹句完事之後又去屯墾,這些西北出生入死的軍漢,到了趙佶這裏當真就不值錢了,用的時候便讓他們賣命作戰,不用的時候便棄之如敝履。
  這種隨意處置的態度,鄭智只感覺如吃了大便壹般,惡心至極。
  趙佶此時又輕松起來,說道:“便把此時速速辦妥,攻遼之事也不得延誤。”
  “遵旨,臣先告退了。”童貫壹禮之後後退便走。
  鄭智自然相隨而去。卻是趙佶忽然又開口道:“鄭卿,妳且留下。”
  鄭智聽言,與童貫對視壹眼,止住了腳步。
  此時趙佶卻與趙纓絡也對視壹眼,笑意盈盈道:“瓔珞,此人便是鄭智。”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