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3章 “豆”爭(上)
超級農業強國 by 淩煙閣閣老
2022-9-11 21:40
甘蔗未長成,大豆先豐收,桂省蔗農心中樂開了花。
雖然人工將種在甘蔗地裏的優質大豆收割捆紮很忙很累,但對於很多蔗農來說,今年是甘蔗生長期間心情最好的壹年。在桂省的各個甘蔗主產區,走到哪兒都是蔗農的歡笑聲、贊揚話。
在甘蔗主產區重左市,出現了往年甘蔗榨季類似卻又完全不壹樣的熱鬧。
本地的糧企,外地的糧企,摩拳擦掌,攜款入市,謀求著收購大豆。
宋連城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加入重左市的“搶豆大戰”的。
宋連城是壹家糧食貿易商的員工。從6月份開始,他就被派往桂省,公司給他的任務只有壹項——“搶豆”。
在重左市,他看到不少糧庫門口貼著告示,上面寫著:大量收購早熟大豆,每市斤2.15元,水分13.5%。
宋連城嗤笑,就這樣,還想“搶豆”?開什麽玩笑。
對於糧食公司來說,有糧就有效益。在糧食豐收季嗓子冒火地到處搶購優質糧源,宋連城可謂是身經百戰。
不過重左市的情況又有點不壹樣。
宋連城以前搶糧的方式多是依靠當地的糧食經紀人,但重左市以前主要是產甘蔗,而甘蔗往往是分區由糖廠承包的,不需要所謂的糧食經紀人。
這難不倒宋連城。自己走街串村,現場與種植戶商談,壹手交錢,壹手交貨,直接收購糧食拉到公司,他也不是沒有經歷過。相反,要想搶糧,地頭收購是最行之有效的手段。
好吧,說白了,宋連城所在的公司就是壹糧食“二道販子”。
他們瞄準桂省的大豆,自然是有利可圖。
在第壹批國內大豆上市之前,受美國持續幹旱與超級雜草蔓延的影響,進口大豆的均價已經連續三個月上漲。
而我國大豆的對外依存度較高,國產大豆沒有定價權,所以,進口大豆價格上漲勢必會拉動國內大豆價格的不斷上漲。
現在農民、企業、客商都相當壹致地看好後市,大大小小的加工企業紛紛出動,外地的客商和本地的糧企也都加入了搶“豆”大戰,各路兵馬廝殺,被哄搶的大豆價格壹路走高。
宋連城深知,這種情況下,妳就是與種植戶談好都沒用,只有親自收購到手的大豆,才是自己的,要不然別人在半路上可能就把它們給截走了。
宋連城按照計劃,開著卡車找上了老蔗農楊福堂。
楊福堂堪稱是重左市第壹批加入“甘蔗—大豆”套種合作社的蔗農,他的決定可能會影響到壹大批蔗農,對於“搶豆”的各方來說,他就是壹塊“唐僧肉”。
剛到楊福堂家,就看到有大老板模樣的人前腳剛離開,宋連城仿佛嗅到了同行的味道,不由得心中壹緊。
面對主動上門的宋連城,老蔗農楊福堂穩當得很。
“楊大爺,妳們合作社的大豆還沒有賣出去吧?”宋連城笑瞇瞇地確認道。
楊福堂不置可否:“才剛開始收割,不急。”
“那您套種的大豆品種是嘉谷的‘南早大豆’吧?”
“嗯。”
宋連城內心先是壹松,又是壹緊。
喜是因為,楊福堂他們種植的果然是嘉谷的大豆品種,而且還沒出手。
在市場上,不少南方地區大豆價格高於東北品種和黃淮品種,形成了南高北低的大豆價格體系。因為南方更接近豆制品消費市場,高蛋白大豆供不應求。
嘉谷的高蛋白大豆品種尤為受歡迎——蛋白質平均含量達到47%,最高達54%,加工豆制品產量高、品質好,可以說不愁買家。
好吧,只要是嘉谷系大豆品種,無論是高蛋白品種,還是高油品種,都不愁買家——就拿後者來說,含油率不遜色於進口轉基因大豆也就算了,同樣是壹噸豆粕,嘉谷高油大豆豆粕做飼料產生的效率都比進口大豆高。
這也是桂省出現大面積的嘉谷大豆種植區後,各路買家蜂擁而入搶收的主要原因。
但楊福堂的平靜反應,讓宋連城感覺不妙了。
他怕是想要更高價而“捂豆惜售”了。
對於買家來說最怕出現這種情況,因為各市場主體都積極收糧,但價格越高農民越不賣,“壹戶有豆,多家出價”,被哄搶的大豆價格壹路走高。
宋連城果斷出價了:“楊大爺,妳把大豆賣給我,2.55元/斤,有多少要多少。”
“2.55元/斤?”楊福堂雙眼微瞇。
“對,裝多少貨直接給現金。”宋連城爽快道。
做生意,尤其是做糧食生意,有時候不需要技術含量,膽大敢賭就行了。
宋連城所在的公司,認為優質國產大豆的價格還會蓄勢上揚,所以敢囤貨賭價。
宋連城開出的,已經是公司的底價。他知道,當農民出現了惜售心理後,最直接的辦法就是開出壹個無法拒絕的收購價。否則越是拖下去,豆價上漲局面越容易出現失控局面。
就他所了解的,應該沒有比他出價更高的了。
也確實如此。
楊福堂都不由得上下打量了他幾眼,半是感嘆道:“也有幾家企業上門找,老實說,妳是出價最高的。”
宋連城心裏壹定。
“但是……”
宋連城心裏壹揪,他最恨“但是”!
“但是,我還是不能賣給妳。”
“楊大爺,妳還是嫌價格低嗎?我們公司已經是最有誠意的了。不怕說,估計不會再有比我們開價更高的了。”宋連城信誓旦旦道。
“我信。”楊福堂點點頭,道:“但是妳應該知道,我們合作社是與嘉谷合作的,我們種植的大豆,壹般是由嘉谷收購的。”
宋連城大松了壹口氣,原來是這個原因。
他微笑道:“我知道。不過,楊大爺,我想嘉谷的收購價也不會比我們公司更高了吧?能多賺點錢為什麽要說不呢?至於與嘉谷的約定,您放心好了,嘉谷這樣的大公司,不會因為妳們違約而告妳們……”
這方面宋連城已經有相當豐富的經驗了。
在國內,無論是農民合作社,還是種植大戶,訂單生產並不是萬能的。只要收益更高,毀約是經常可見的。而企業往往也不會為了農民的毀約而大動幹戈。
但楊福堂搖搖頭:“妳不懂。”
“妳知道今年我們的大豆套種畝產有多高嗎?接近600斤。去年才多少?400多斤吧。為什麽會有這麽大的提升?是嘉谷提供了新技術。”
“就是之前的400多斤,種子也是嘉谷提供的,條件就是與嘉谷簽訂惟壹采購協議,所以我們的大豆在還是種子狀態的時候,就已經是人家嘉谷的了。”
“我也信妳說的,賣給妳嘉谷應該也不會喊打喊殺,但明年呢?說話不算話,還指望嘉谷與我們合作嗎?如果沒有嘉谷的種子和技術,頂天了也就300斤/畝,這筆賬怎麽算,都不會有人將豆子賣給妳的。所以,妳想買豆,只能跟嘉谷談。”楊福堂語重心長道。
宋連城傻眼了,“……妳不早說?”
老蔗農楊福堂壹臉無辜地憨笑道:“呵呵,我也想看看,我種的大豆有多歡迎嘛。”
宋連城差點被氣了個倒仰,笑妳個憨憨啊,糟老頭子壞得很,白浪費我表情和口水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