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就是亡國之君

吾誰與歸

歷史軍事

  正統十四年,朱祁鈺在皇位上大夢初醒,睜開了眼睛。   土木堡之變已經發生,三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四百三十章 烏魯格別克天文表、六分儀

朕就是亡國之君 by 吾誰與歸

2023-7-15 23:35

  也先沒有騙人,他就只是想當可汗,已經想了三代人了。
  就想實現這個願望。
  王復讓他看到了當可汗的可能,至於最後鬧到什麽地步,那也是當上可汗之後的事兒了。
  “妳知道晉元帝什麽下場嗎?”王復十分直接了當的說道。
  王與馬共天下。
  司馬氏衣冠南渡之後,什麽都沒有,瑯琊王氏幫著司馬家建立起了東晉。
  瑯琊王氏王敦,最後反了晉元帝,把晉元帝囚禁起來,晉元帝郁郁而終。
  伯顏帖木兒點頭說道:“知道,我們的母親,敏答夫人是壹個知書達理的人,她教我們讀書識字,跟我們講過這段歷史。”
  “晉元帝最後被奪了權柄。”
  王復十分鄭重的說道:“妳知道,權力,是比福祿三寶還要可怕的東西,它會讓人父子相殘,讓兄弟鬩墻。”
  “帖木兒王國,剛剛經過了父子兵戎相向,子殺父,兄殺弟,弟殺兄,才讓烏茲別克人有了可乘之機,城頭王旗四變。”
  “即便是大明朝,為了這權力二字,也有靖難之役,漢王府全家族誅,稽戾王被斬太廟之中。”
  “如果妳們放任我,我們最後必然兵戎相向。”
  伯顏帖木兒笑著點了點頭,說道:“我的好兄弟,很感謝妳的坦誠,這些後果,也先大石也都考慮過。”
  “但是妳也知道,也先大石也只是大石,他想要做可汗。”
  “我們不能去預計十年後,甚至二十年後發生的事兒,甚至五年後的事兒,我們都無法預料不是嗎?”
  “五年前,我們剛戰勝了不可戰勝的大明京營,五年後的今天,我們已經在撒馬爾罕了。”
  伯顏帖木兒很務實,他當然知道日後有壹天,必然會有沖突,而且王復還是他們不斷放縱餵大的。
  王復點頭說道:“那倒也是。”
  “那麽王資政,既然我們說清楚了,那就做吧。”伯顏帖木兒站起來說道:“我就不打擾王資政做事了。”
  王復看著伯顏帖木兒離開,目光閃爍。
  王悅景泰二年進士及第,請旨前往河套,隨後棄筆從文當了夜不收,到了和林,又隨著王復遠征到了撒馬爾罕。
  王悅滿是古怪的說道:“妳們倒是坦誠,這樣的話,都是明說的嗎?不都應該笑裏藏刀,綿裏帶針,然後心懷鬼胎,暗中積蓄實力嗎?”
  王復壹楞,隨即說道:“那說明白了好做事啊,陛下不就是這樣,大家都說開了,省的猜來猜去的。”
  王悅點了點頭,總覺得哪裏有點不對勁兒,但是又很對勁兒。
  景泰朝為官,多少都沾了點光明磊落。
  “王悅。”王復忽然開口說道:“那個兀魯伯建的天文臺有壹張九百九十二個星星的星表,妳送走了嗎?”
  王悅正在梳理撒馬爾罕、白帳汗國的眾多事物,還要參詳大明律去制定新的憲章,還要給帖木兒王國寫國書,他事兒多著呢。
  他點頭說道:“送走了。”
  “六分儀呢?”王復繼續追問道。
  王悅點頭說道:“兀魯伯天文臺能搬的都搬走了,不能搬走的,都畫了圖給陛下參詳。”
  王復這才點了點頭,那些寶石牲畜的資財,的確是收獲,但是那座天文臺,同樣也是巨大的收獲。
  尤其是那架十丈大小的六分儀。
  兀魯伯的六分儀很大,是六分之壹圓的壹個弧,刻在巨大的大理石板上。
  每壹度間隔兩尺,曲率極為精準,這壹巨大的六分儀,安裝在離地面三丈深、六尺寬的斜坑道裏,部分伸出地面。
  這個六分儀被命名為法克裏,他將歲差確定為每七十七年差壹度。
  王悅壹直在測算這個數字,最終確信了兀魯伯,帖木兒這個孫子,的確是個天文博士和算學博士。
  兀魯伯是個好人,是個好的天文博士,是好的算學博士,但是不是壹個好的國王。
  兀魯伯的父親沙哈魯死後,帖木兒帝國陷入了長期的同室操戈的地步。
  王復繼續開口說道:“三角學、球面幾何學、幾何學圖表都送回大明了嗎?”
  王悅繼續說道:“送走了。”
  兀魯伯是個很強的學者,他的幾何學圖表中,將正弦和切線的數值,精確到小數點後第八位。
  兀魯伯在天文和算學上傾註了極大的熱情,他既不情願理政,也拙於理政。
  在教派中,兀魯伯也是個異端,兀魯伯當了國王之後,他的兒子開始煽動保守派,反對兀魯伯的統治。
  最終兀魯伯的兒子和他兵戎相見,兀魯伯被他寄予厚望的兒子殺死在了無名河畔。
  “妳說咱們腳下真的是個球嗎?”王復面色古怪的說道。
  王悅停筆,想了許久說道:“應當是吧,兀魯伯計算了地軸傾角是六十六度。”
  “這聽起來很復雜,兀魯伯說歲差的根由就是因為地軸的進動,進動是兀魯伯的說法,在我們大明叫做交點退行。”
  “所以我們腳下的大地,不僅僅是個球,還是個傾斜的球。”
  大明的兩個進士艱難的交流著他們不太擅長的知識。
  王悅拿出壹個陀螺來,擰動了陀螺讓它旋轉了起來笑著說道:“這是兀魯伯的陀螺,垂直於地面叫做旋轉軸。”
  “如果我這樣按壹下,他的旋轉軸便不再垂直於地面了,旋轉軸在空中,畫出壹個圓錐面,這就是兀魯伯所言的地軸進動。”
  王悅手中的陀螺開始搖晃,似乎是有壹根旋轉軸掃過了空中,掃出了壹個圓錐面。
  王悅收起了陀螺說道:“壹年之中有兩天的時間,白天和夜外的時間完全相同,我們叫那壹天為春分和秋分,在黃道上,有春分點和秋分點。”
  太陽壹年走過天的路線,叫做黃道,當春分和秋分的時候,日夜等長,觀星者在黃道上標註了春分點和秋分點。
  王悅繼續說道:“如果真的是個球的話,地軸不變,那麽二分點不變,但其實在西漢的時候劉歆就發現了二分點,在由西向東緩慢漂移。”
  “這就是劉歆所說的交點退行。”
  “所以,假定是個球的話,那必然存在地軸傾斜,才導致了歲差。”
  “而且兀魯伯算出了傾斜的角度是六十六度,歲差是每七十七年壹度。”
  王復對這些東西不是很理解,就像是聽天書壹樣。
  不過這還像真的是天書。
  王復笑著說道:“這些都送到大明,讓陛下去發愁吧。”
  王悅頗為遺憾的說道:“兀魯伯在筆記的最後,他很興奮的寫到:他有壹種猜測,正在驗證。”
  “但是很可惜,他被他的兒子殺死了。他甚至連那個猜測,都沒有寫下來。”
  王復聽聞也是搖頭,算準了歷法,就可以安排農時,但很可惜兀魯伯算準了歲差,他有個猜測,卻再也無法去驗證了。
  王復贊同的說道:“那真的是太遺憾了。”
  整個高高石拱下的大殿之內,壹片沙沙的聲音,王復沒有完全聽懂王悅表達的含義,但是他知道那些東西,對大統歷的編纂,有很大的幫助。
  王復忽然停筆,十分平靜的說道:“如果有壹天,我背叛了大明,妳要第壹時間殺死我。”
  王悅也放下了筆,揉著手腕,搖頭說道:“妳會嗎?這點西域的權力,難道還有去京師當師爺的權力大?”
  王復壹楞,隨即笑了出來,的確如此,在西域翻了天,也不過是個汗國的國王罷了,到了京師當師爺,才是權力制高點。
  “有理。”王復點頭。
  王悅手中抽出了壹份文稿說道:“我寫好了給帖木兒國王蔔撒因的國書,妳看下。”
  王復跟也先說和帖木爾王國交好的意圖是很明顯的,瓦剌現在立足不穩。
  “妳不打算翻譯壹下嗎?就直接用漢文寫嗎?要不找人用蒙文寫壹遍送過去?我們是瓦剌啊,不是大明……”王復看著漢文的國書,格式很正確,行文很規範,但是異味太重了。
  蔔撒因知道是瓦剌,不知道還以為是大明寫的國書呢。
  王悅兩手壹攤說道:“這個瓦剌人用的是回鶻體蒙文,脫脫不花很擅長那種文書,大概咱們也先大石自己也看不明白回鶻體蒙文,也先平日都用漢字。”
  “反正帖木兒王國要給咱們大明朝貢,他們那邊有人看得懂漢文,就用漢文吧,省的翻譯來,翻譯去,搞混淆了。”
  這就是為什麽也先連成吉思汗法典都不知道,因為也先看不懂。
  成吉思汗法典是用回鶻式拼音寫的,後來忽必烈又推行了蒙古新字,折騰了半天,退回草原之後,又開始用回鶻式蒙字,但是和當初已經完全不同,變來變去,也先能看懂才怪呢。
  尤其是回鶻體是拼音文字,每個拼音都沒有含義只有發音,妳讓也先怎麽看?
  伯顏帖木兒為什麽說現在的瓦剌比當初衣冠南渡還要慘?
  他們連文字都沒有定式,豈止是慘?
  “怯薛護衛,妳拿這封國書給大石。”王復最終決定還是問問也先怎麽辦,他叮囑了衛兵壹番,讓衛兵去了。
  沒過多久,衛兵跑回來說道:“大石說,王資政看著辦吧,要是打起來,大石說他去揍蔔撒因就是。”
  對於也先而言,他早就習慣了用漢文,妳讓他寫壹封歪歪斜斜的回鶻式蒙文,他也寫不出來,那不是為難他也先嗎?
  既然大家都用漢文,帖木兒王國那邊也對大明朝貢,有人懂漢文,就用漢文寫就是了。
  王復拿著那封國書,看了許久,看著那個印璽,又看著王悅說道:“這算怎麽壹回事?!”
  這封國書本身就是用漢文寫的,本身就很有異味兒了,結果也先下了印,不過下的印是【敬順王印】。
  這四個字是漢字,是當初也先去京師朝貢的時候,稽戾王賜給瓦剌人的王爵。
  王悅壹臉嫌棄的說道:“他知道單說瓦剌,帖木兒王國不怕,但是拿出這敬順王印下印,蔔撒因會不會以為大明在西征?”
  “大明強啊,等到帖木兒王國搞清楚咋回事的時候,咱們也在撒馬爾罕站穩腳跟了。”
  “這是在狐假虎威啊!”
  “這老頭,精得很。”
  王復將那封國書放好,非常氣憤的說道:“哼,陛下果然說得對,都是壹群餵不熟的白眼狼!”
  “用到的時候,當大明是宗主,唯唯諾諾,用不到的時候,就是毫無恭順之心。”
  王悅左右看了看,神秘兮兮的說道:“我這裏有本好東西,妳要不要看看?”
  王復看王悅說的神秘,好奇的說道:“什麽?”
  王悅從袖子裏拿出了壹本書,塞給了王復,十分確定的說道:“看看,保妳滿意。”
  王復打開壹看,是邸報,他頗為驚喜的說道:“哪來的?”
  “賽因不花送來的。”王悅說道:“賽因不花也是從河套搞到的,就這壹本啊,妳看完了,我還看呢。”
  “知道,知道,我謄抄壹本,把原本還給妳。”王復目不轉睛的說道。
  人在異地他鄉,才知道王化的好處來,這壹本邸報頗有點家書的味道了。
  “咱們給陛下的奏疏送去了嗎?”王復的手有些顫抖的摩挲著書的封皮,想到了重要的事兒。
  王復他們送往京師的密報,是用牛奶寫的,只要用火烤才會顯出文字來。
  這是個精細活,而且寫的是陰書,還要翻譯成陽書,保密是絕對可以保密的,不怕截獲,就怕送不到。
  畢竟撒馬爾罕太遠了。
  但是這份邸報能夠送到撒馬爾罕,至少說明奏疏能送到大明的概率很大。
  王悅不厭其煩的說道:“送走了。”
  機事不密禍先行,王復之所以壹直嘮叨,不是王復不信任王悅,而是必須詢問。
  王悅等人的奏疏,從撒馬爾罕至碎葉城,延著天山古道行至嘉峪關,隨後至河套官道驛路,送去了宣府,最後送進了大明的京師。
  他的奏疏和朱瞻墡博頭版頭條的奏疏,幾乎是前後腳入的京師。
  朱祁鈺先看的是王復的奏疏,這可是數萬裏送來的奏疏。
  “偷,就硬偷!都是賊啊!”朱祁鈺先看完了行制疏,壹種熟悉的既視感回來了。
  又壹個賊,緊盯著大明偷。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