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就是亡國之君

吾誰與歸

歷史軍事

  正統十四年,朱祁鈺在皇位上大夢初醒,睜開了眼睛。   土木堡之變已經發生,三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九百壹十九章 禁牙行、禁煙、摘鈴鐺

朕就是亡國之君 by 吾誰與歸

2023-7-15 23:36

  劉天和是個商賈,他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的本事,可比唐興要高得多,可是此時此刻,劉天和選擇了實話實說,因為陛下要立規矩,劉天和胡言亂語就是欺君,到了海外,就可以欺負大明的皇帝了嗎?那黑龍炮看著他呢。
  實話就是大明的人現在太貴了,買來做牛做馬貴的離譜,但是招募過來當家人待,放牧牛馬,那價錢就正正好,在商言商,劉天和的這番話反而讓唐興和劉永誠非常滿意。
  實話實說,正好說明了問題,陛下這規矩立得住,不是強摁牛頭喝水。
  “陛下在京城就老是說,這天下總要有受苦的人,不是大明人,就是海外番人,妳們啊,十壹年了,終於體會到了陛下的良苦用心。”唐興笑著對劉天和說著客套話。
  朘剝是壹個繞不開的話題,這些勢要豪右的大戶們,在陛下的鐵血手腕之下,這十多年來,不能朘剝大明百姓,那就得找地方欺負別人去。
  出來混是要講實力的,那勢要豪右自然要對跟著自己出來的大明人,好那麽壹些,實力才堅實,畢竟知根知底知道秉性,這些勢要豪右不依靠跟著自己出來的大明人,難道還要依靠連話都說不利索的番民?
  唐興繼續說道:“這第二條規矩,就是福祿三寶和類似的東西,凡是販此物至大明,無論是在哪裏被查獲,陛下都會追索萬裏,將人帶回解刳院裏,解刳院,知道是什麽地方嗎?”
  “那是連緹騎的左都督去了,都腳軟的地方。”
  劉天和猛地打了個寒顫,這南洋福祿三寶的買賣是個大行當,大明又是當下天下最多人丁的地方,是最大的市場,可是和命相比,這錢有命掙,真的沒命花,解刳院那就是人間地獄,緹騎這些爪牙,就是大明皇帝的索命牛頭馬面,但凡是得罪了大明皇帝,就是人在海外,照樣要被拿進解刳院裏。
  袁彬這個大明最勇猛的男人的惡名,即便是在萬裏海塘,也是臭名昭著,小兒止泣。
  唐興嘴角勾出了笑容說道:“不僅如此,妳在南洋的棕櫚園、椰園、莊園,會壹並查抄,緹騎們抄家的本事,想來劉商總也有耳聞,不聽沒關系,抄幾家,也就記住了。”
  “記得,記得,我壹定傳達,這掉腦袋的買賣,不能幹。”劉天和擦了擦額頭的冷汗說道。
  唐興看著劉天和的表情,陰森森的問道:“劉商總如此緊張,是不是有涉足這行當?”
  “唐國丈說笑了,說笑了。”劉天和有些心虛的說道,他家還真涉及到了這個產業,而且規模很大,打開大明市場,壹直是劉天和的夙願,這要是能打開,那大明的財富還不如流水壹樣嘩啦啦的流進他的口袋裏?
  唐興嗤笑了壹聲,下意識的離遠了壹些說道:“聽我壹句勸,不要試探陛下在這件事上的耐心,渠家三兄弟服用了大量福祿三寶後什麽樣?連鬼見了都得繞著走。若是劉商總肯多聽我壹句勸,多行不義必自斃,妳種福祿三寶,萬壹妳染上了,若是妳子嗣們染上了,妳這偌大的家業,給誰賺?”
  “石灰泡了,毀了吧,這錢快是快,可是斷子絕孫的錢。”
  劉天和的臉色變了數次,才俯首說道:“謝唐國丈指點,明天,咱回去就把貨毀了!”
  劉天和也不裝了,明說自己真的涉足這個產業,並且承諾會毀掉,因為唐興的話有道理。
  近水樓臺先得月,做生意,絕對免不了沾染,不了解怎麽做生意?
  這拉皮條的,哪個不偷吃?他從事這個行當,他劉天和能忍得住,兒子呢?那交了八成的移民稅跑到海外來,難道是為了讓自己斷子絕孫?
  唐興面露可惜,這立規矩講究個殺雞儆猴,這眼瞅著雞就在眼前,結果這雞聽了兩句,撲騰著翅膀飛了!唐興搖頭說道:“妳毀不毀是妳的事,不入四方之地,概不過問,不過不要用火燒,用石灰泡。”
  “這第三條規矩,江山是漢室江山,大明天下是大明天下,陛下不希望看到滿大街的串串兒,擱街上溜達,陛下犯惡心,所以,這第三條規矩便是任何入大明的番奴,男丁無論老幼壹律去勢,方能入明。”
  去勢,劉天和當然明白是摘鈴鐺,地道的大食商賈販賣的各種奴隸,都是去過勢的,不去勢,容易鬧事,不如去了勢省心,串串兒這個詞,劉天和不懂,但聯系了前後,也就明白了陛下的擔心到底在哪裏。
  “明白,明白。”劉天和笑呵呵的回答著。
  唐興面色壹變說道:“嚴肅點!這個問題很嚴肅,陛下格外重視,不要嬉皮笑臉!”
  劉天和連連擺手說道:“唐國丈誤會,陛下在京師,對著萬裏海塘的生意只知其壹,不知其二,陛下看串串兒惡心,那我們這些勢要豪戶也有女眷,我們看見也惡心不是?”
  “說實話,我們出來不就是為了萬古不移嗎?這子孫後代都不是我的了,我還拼這個命作甚?唐國丈,您說是不是這個理兒?”
  唐興壹聽壹樂,點頭說道:“嗯,有幾分道理,我可提醒妳,這要是沒有閹幹凈,就入了大明,入市舶司查驗的時候,那可是要罰錢的,壹個就是五百銀,而且還要二次官閹,壹人是二十銀,若是死了,也別鬧騰,朝廷概不負責。”
  “妳聽明白了嗎?”
  劉天和壹聽要罰錢,面色壹變,稍微壹合計,立刻不住的點頭說道:“明白明白,唐國丈安心,陛下安心,為了不賠錢,我們也不敢在這件事上弄虛作假,這事兒,本就是大明說了算,官禁之事,那要掉腦袋的。”
  唐興見劉天和等壹眾商賈,就是辦三件事,禁牙行、禁煙、摘鈴鐺。
  劉天和這會兒代表著壹眾商賈好說好商量的答應了下來,至於他們是否遵從,唐興不管,膽敢犯禁,那最好不過了,大明皇帝正好缺個立威的靶子。
  唐興巴不得他們犯點事,大明水師也好活動活動筋骨,不發飆,這萬裏海塘人人以為大明是病貓。
  這萬裏海塘諸番,之前還扣大明使臣,這就是典型的欠揍,給幾記重拳,就老實了,唐興現在帶著大明水師漂洋過來來了,怎麽沒見有人敢扣住唐興?黑龍炮都擦的油光鋥亮,就等壹個不長眼的。
  唐興和這些商賈聊了幾句,這酒過三巡,菜過五味,劉永誠才開口說道:“稅,必須要交,這事妳們不要心存僥幸。”
  “朝廷做任何事,都得要錢要糧,這市舶司的稅銀,即入國帑,也入內帑,朝廷要,陛下也要,陛下要追繳,便沒人會反對,因為官署所有衙門口,都張著嘴要錢,咱家話放在這兒,妳逃的每壹厘稅銀,陛下都會討回來,錯非妳不跟大明做生意。”
  “扣妳的船、抓妳的人、市舶司拒入,甚至到婆羅洲、四王島上去抄家,也不是不可能。”
  在大明,唯有納稅和死亡不可避免,這是當年南衙僭朝作亂,陛下用戰爭打出來的結果,為了稅銀,無論是皇帝,還是帝國,都不介意發動壹場保稅戰爭。
  這裏面涉及到了壹個政治的基本原則,共同認知。
  陛下用戰爭和血立下的規矩,已經形成了大明內外的共同認知,保稅的意義重大,即便是朝堂上那些老爺們,也要保稅,因為不保稅,老爺們做老爺都底氣不足,都得看別人臉色行事,老爺還要看別人臉色行事,那還是老爺?
  錢不是萬能的,但是沒有錢是萬萬不能。劉永誠是朝中六朝元老,他就知道壹個事兒,這件事劉永誠曾經上奏要增補到稽戾王實錄內,可惜文已經定稿,連稽王府,現在沂王府的增補都未曾收錄。
  正統十壹年文淵閣首輔楊溥去世,首輔之位空懸,為了爭奪這個首輔之位,朝中展開了激烈的爭奪。
  在那時想當首輔,得給王振塞銀子,這其中就有壹個震驚朝野的大案,永樂十三年進士張益,家境本不富裕,自然拿不出那麽多的銀子,最後張益通過‘眾籌’輸賄七萬兩銀,案子被捅破之後,張益這爭首輔之位自然求而不得,但張益沒有受到責罰,反而在正統十四年入閣參軍機務。
  稽戾王要罰張益,就得把錢退給張益,稽戾王不想退,那自然不處罰了。
  堂堂內閣輔臣,做官做到這份上,劉永誠壹個宦官,都替張益寒磣,這還是天朝上國的明公?太特娘跌份了。
  朱祁鈺給劉永誠的批復是:俱往矣,張益土木天變,為國死難盡忠,彼時朝堂昏暗,天日不昭,無可奈何。
  朱祁鈺不認為錯在張益身上,張益要是能憑著功績堂堂正正的入閣,還要跌份到四處拆借?
  劉永誠增補這件事,也不是說怪張益個人道德敗壞,張益為官數十載,清廉公正,可朝堂之上,不是人人都是於少保,有那個才情,有那個底氣,持節守正。
  劉永誠只是把自己知道的告訴陛下,陛下錄不錄,那是陛下的事兒,至於究竟怪誰,自然有春秋論斷。
  “劉大珰,能不能跟陛下說壹說,減壹減,抽分三成,實在是太多了。”劉天和的語氣裏帶著央求,他本是浙江鹽行商總,鹽這個行當,富得流油,但是劉天和就是不服,覺得皇帝下手太狠,壹狠心壹跺腳,離開了大明。
  這離開了大明做買賣,劉天和才發現,這不是大明人,根本享受不到陛下的給銀蠲免四分的六分稅優待。
  大明市舶司的抽分是壹百銀的貨物,抽分壹銀,若是用銀納稅,則可蠲免四分,只納六分。
  這個稅低的可憐,幾乎等同於沒有,市舶司對大明商舶的抽分主要是為了吸納銀兩鑄幣,十多年過去了,市舶司仍然是這個功能。
  可商舶不是大明的商舶,那壹律三成抽分,壹百銀的貨,直接抽分三十銀!這稅已經不是用重來形容了,這完全是在竭澤而漁。
  這也是為何船證到現在仍然是奇貴無比,只要拿到船證,甚至不需要去海上冒險,收收番舶的貨,就賺出了稅的差價來。
  劉永誠就那麽看著劉天和也不說話,直到把劉天和看的心裏發毛,劉永誠才嗤笑了壹聲開口說道:“好好的人不做,非要當孤魂野鬼,現在三成稅收到了命門上,知道改悔了?”
  “晚了。”
  劉永誠這頭犟驢,聖旨猶在,聽到這裏,也忍不住的惡語相向,劉天和本就是大明兩淮鹽行商總,何等的光耀,就是松江巡撫李賓言這等貴人,劉天和若真有事,也是能遞拜帖見得到的。
  只要遵紀守法,大明皇帝日理萬機,閑的沒事抄他劉天和的家?
  可是難就難在遵紀守法這四個字了。
  人不做,非要當孤魂野鬼。
  “悔之晚矣。”劉天和並沒有惱怒,這也是他聽聞聖旨,聞王化泣下的原因,悔。
  劉永誠甩了甩手,站起身來凈手後,走了出去,沒壹會兒取了壹個檀木盒子回來,當著眾人的面打開說道:“陛下有旨,明歲正月初壹起,納銀蠲免壹成,即本三成稅,改兩成,壹百銀貨物抽分二十銀,納銀才有蠲免。”
  “陛下仁厚啊,咱家拿到這聖旨就上奏,陛下說,都是同文同種,多少給點恩惠,不至於在海外困苦不堪,陛下說,咱大明都不護助妳們,妳們豈不是真的成了孤魂野鬼?”
  “陛下還說,準爾等子嗣回明就學,至於是留是走,悉聽尊便。”
  今參局勸說唐興客氣些說要讓這些海外棄民心裏有個根兒,這個根兒可不是沒著沒落的虛話,而是實打實的蠲免,實打實的可以正大光明的回到大明去就學。
  這就是根兒。
  劉天和聞言驚駭到了極點,他不敢置信的看向了其他的商賈,壹眾皆是瞠目結舌。
  劉天和再次三拜五叩,跪在地上,連萬歲和謝恩的話都說不出來,有些人人在極其激動的時候,容易失語,劉天和真的是壹句話說不出來,就這樣跪在地上很久很久,才痛哭流涕的說道:“謝陛下隆恩,謝陛下……”
  劉天和等壹眾商賈走後,唐興看著這壹眾的身影,笑著說道:“好好的六分銀的稅不納,非要交三成,陛下減免壹成,就感恩戴德到這副模樣,早幹嘛去了。”
  “總得有人開路不是?”劉永誠笑了笑,對這些人並不在意,而是看著堪輿圖說道:“唐國丈,咱們明日揚帆起航,要到舊港,到那兒,咱們估計得打壹仗。”
  “劉大珰怕了嗎?”唐興活動了下手腳說道:“舊港宣慰司,文皇帝留下的舊產,這被賊寇們占領了這麽些年,該拿回來了。”
  劉永誠同樣站起身來說道:“誰怕誰孫子。”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