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就是亡國之君

吾誰與歸

歷史軍事

  正統十四年,朱祁鈺在皇位上大夢初醒,睜開了眼睛。   土木堡之變已經發生,三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七百七十六章 鐵匠皇帝

朕就是亡國之君 by 吾誰與歸

2023-7-15 23:35

  朱祁鈺在景泰九年八月份收到了三份祥瑞,而後大明皇帝便開始了深居簡出,若非朝臣們送入南塘別苑的奏疏壹直有在批復,廣州府的地方官員甚至懷疑,大明皇帝是不是出現了什麽意外。
  秘不發喪,載輼涼車;載壹石鮑魚,以亂其臭、秘運回京之類的猜測,也曾壹閃而過。
  南塘別苑的周圍是設立在廣州府的官廠特區,這裏都是工地,如火如荼的建設著,每天都會有紅袍的宦官帶著壹份圖紙來到南塘鋼鐵廠進行采買定制,帶回去壹大堆的零件。
  朱祁鈺當然沒有什麽意外,他在琢磨如何更加高效的燒開水。
  蒸汽機的原理並不復雜,就是將蒸汽的能量轉換為機械功的往復式動力機械,其結構而言,對於朱祁鈺而言,也不算困難。
  蒸汽機包括了鍋爐、氣管、調速結構、滑閥配氣裝置、氣缸、活塞、連桿、曲軸、飛輪,這些東西對於大明的工匠,尤其是鋼鐵類的大工匠而言,都非常的簡單。
  只是在尺寸和精度上,朱祁鈺的要求極高,推進緩慢但足夠的堅定。
  八月十五日,又是壹年中秋節,已經和各種機械打了壹個月交道的朱祁鈺終於放下了手頭的活兒,來到了禦書房,給在正統十四年中秋節陣亡在土木堡的大明軍士們上了壹炷香。
  待到三炷香完全燃盡,興安才開窗通風,而後將靈牌再次翻轉了過去。
  “即便不是從無到有,也是困難重重。”朱祁鈺坐在禦書房內,再次開始奮筆疾書,修改著自己的圖紙,桌上零零散散的扔著壹大堆的圖紙,都是之前試制失敗的蒸汽機模型。
  蒸汽機最難的部分大約是氣缸活塞。
  最簡單的單動活塞,就是托馬斯·紐科門式的蒸汽機。
  往氣缸裏沖入蒸汽,蒸汽將活塞向上頂,而後向氣缸裏註水,使蒸汽快速液化形成真空,活塞因為大氣壓的緣故,向下滑動,往復運動。
  想要實現,就需要打開節氣閥、關閉節氣閥、打開冷凝器閥門註水、關閉冷凝器閥門、打開水閥排水、再次打開節氣閥等數個步驟,壹臺這樣的單杠活塞至少要三到五個人操作。
  消耗煤量巨大的同時,效率極其低下,在壹分鐘之內,只能往復運動十二次,速度不可以控制的同時,也無法長時間工作,需要不停的灑水冷卻,來保證氣密性。
  這種單動活塞式的蒸汽機,只有家裏有煤礦才能使用,否則煤炭的消耗就是個天文數字。
  吃的比人多,幹的比人慢,這種東西,只有煤礦排水可以使用,而且還沒人弄得快。
  朱祁鈺要幹的活兒,就是在單動活塞式蒸汽機上增加壹個滑閥配氣裝置,頭部註入蒸汽推動活塞,而連桿帶動滑閥配氣裝置,再從尾部註入蒸汽,推動活塞,這樣從蒸汽單動,變成了蒸汽雙動。
  單動活塞到雙動活塞之後,還需要加入壹個飛球式離心調速器,飛輪轉動越快,飛球轉動越快,進氣越少,飛輪轉動越慢、飛球轉動越慢,進氣越多。
  這個飛球式離心調速器的目的,是為了維持飛輪的旋轉速度在壹個穩定的區間之內,才能正常輸出。
  理論歸理論,實踐是實踐,在實踐過程中,朱祁鈺遇到的工程問題,如果寫下來,怕是罄竹難書了。
  朱祁鈺的對蒸汽機的落地,僅僅進行到了單動活塞,連雙動活塞都沒能實現。
  對於大明而言,潤滑不是問題,這是個考古科研。
  大明的工匠們和那些窮經皓首的讀書人們,從舊紙堆裏翻找出了《博物誌》書中言:取著器中,始黃後黑,如凝膏,燃極明,與膏無異。膏車及水碓釭甚佳,方人謂之石漆。
  就說在甘肅玉門這個地方,有壹種名為“石漆”的東西,從石油中提煉而成,可以用於機械的潤滑。
  朱祁鈺遇到的頭等難題就是活塞的氣密性問題,即便是單動活塞,氣缸內壁也會被活塞拉成很深的溝紋,活塞、活塞環與氣缸壁摩擦時喪失密封性,從而導致氣缸壓縮壓力降低,動力喪失。
  通俗易懂的講,就是拉缸。
  朱祁鈺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可謂是費勁了心思,才得到了解決。
  “陛下,這東西有什麽用嗎?還沒人做的快,即便是有人做得快,也沒有畜力做得快啊。”興安看著滿桌子的廢棄草稿,略微有些心疼的說道。
  興安是心疼陛下,在京師忙的混天暗地,這好不容易出來壹趟休假,這休假半途,又開始忙碌,陛下都三十歲了,有這個功夫,去勾欄聽聽曲看看舞,休息休息多好。
  朱祁鈺擺了擺手,點了點自己的圖紙說道:“興安,妳說壹個嬰兒剛出生有什麽用嗎?”
  “它現在是不如畜力,甚至不如人力,那是因為它現在是個嬰兒。”
  “南宋初紹興二年,陳規駐防德安,金兵來犯,陳規制作了竹竿火槍二十支,以巨竹為筒,內安子窠,點火後子窠發出,如炮聲,遠聞百五十余步,最開始的突火槍,就是用聲音嚇唬馬匹。”
  “現在的手銃、鳥銃、燧發手銃、長銃、擡銃,大將軍炮、子母炮、黑龍炮、開花彈,還靠聲音嗎?”
  “此物,大利大明。”
  “妳還記得朕在廣州府見的踩水車嗎?”
  興安趕忙說道:“記得。”
  朱祁鈺看著自己的圖紙,這是第壹款雙動活塞,也就是知名的瓦特改良版的蒸汽機,他繼續說道:“踩水車是人在踩輪轂,還有壹種是牛車,牛圍著木樁轉動,木樁帶動齒盤,齒盤帶動水車,用以澆灌。”
  “如果是用此物,是不是可以省人力,也可以節省畜力呢?”
  朱祁鈺真的見過畜力水車,相當好用,就是比較廢牛,壹頭牛壹天只能幹壹個半時辰,若是多幹,就得在草料裏加豆子,否則牛是決計不肯幹的。
  若是不肯給豆子,還要拿鞭子抽,脾氣差的水牛,壹頭把人頂的腹裂,脾氣好的黃牛,也會踢壹腳,臥在地上壹動不動。
  不像人,畫個餅,還沒充饑,就肯主動加班了,牛必須要給草料裏加豆子。
  朱祁鈺繼續勾勒著自己的雙動活塞蒸汽機,問道:“還記得八十錠紡車嗎?”
  “記得。”興安再次研磨回答道。
  朱祁鈺壹筆壹劃的畫著圖紙,看似漫不經心的說道:“松江府遍地都是棉田,壓根沒有農田,遍地都是失地的農民,可是八十錠紡車,除了咱松江府織造局,居然沒人要用。”
  “按理說,飛梭有了之後,織布的效率大幅提升,棉紡供不應求,這八十錠的紡車,比不那單錠的紡車紡紗速度更快嗎?”
  “為何沒人用呢?”
  “因為買壹臺八十錠的紡車成本建造工坊,高於從百姓家中購買棉紡的成本,他們自然不買,不會辦工坊生產。”
  “直到皇叔說要搞供銷官鋪,下鄉收棉紡,這些遮奢豪戶們,終於肯用八十錠的紡車了,建立棉坊了。”
  “大明的人力成本,實在是太低了。”
  朱祁鈺說的是壹段過往,他南巡到松江府的時候,李賓言就和陛下講了八十錠紡車的推廣難題。
  自己建立棉坊、購買紡車、雇用工匠的成本,遠比直接從棉農手中收購價格要高,而且高很多。
  人力成本過低,就是人人常常歌頌的大明百姓優秀品德,吃苦耐勞。
  在上學的時候,有人在朱祁鈺的耳邊,不停的說,工業革命之所以發生在英格蘭中部,有幾個原因。
  第壹個原因是君主立憲制讓英格蘭朝局穩定,近百年沒有發生戰亂,為工業革命提供了穩定的社會環境。
  可是中原王朝的穩定,動輒數百年。
  第二個原因是圈地運動,地主獲得了大量的土地,提高了生產效率,失地農民向城鎮轉移,為工業革命的孵化提供了條件。
  兩宋三百余年,不設田制,不抑兼並,倒賣官田,百姓們被迫進城當牛做馬,失地農民多到了必須要建立坊郭十等戶去區分。
  兩宋生產力有質的飛躍嗎?
  恰恰相反,兩宋末年,都伴隨著土地大量逃農,百姓不耕種,最終導致小農經濟崩潰,商品經濟無法建立。
  第三個原因是英格蘭中部擁有大量的煤炭資源,使用機械生產成本低於人力生產成本,這是小農經濟根深蒂固的中原王朝所不具備的。
  遼東廠、石景廠、集寧廠、勝州廠、六枝廠、江淮廠、馬鞍廠、廣州興寧廠以及在建的廣平廠,哪個不是煤炭資源豐富?
  朱祁鈺壹直在琢磨這個事兒,後來發現,想要真的進行工業革命,將小農經濟蛻變為商品經濟。
  就要想方設法的把工匠和農民聯合起來,比如農莊、比如工會,只有將勞動者組織起來,增加他們的議價權;
  進而才能從上而下、從下而上的提高工匠的勞動報酬,有了錢的工匠們才能創造需求,創造出供不應求的市場;
  隨著市場需求的擴大,手工生產無法滿足市場需求,才會有人為大規模提高生產率滿足市場,研發、使用先進的生產工具,生產力才會提高。
  最終實現朱祁鈺的綱領和目標:讓大明再次偉大。
  煤炭、鋼鐵、蒸汽是工業革命的基礎,但是工業革命,不僅僅是生產工具的更替,還有社會的變革、思想的革新、生活方式的改變,是壹個巨變的時代。
  朱祁鈺致力提高大明的生產力,進而推動社會結構性變革。
  在士林之間,大明至高無上的皇帝陛下,有壹個除真武大帝外的雅號,名叫鐵匠。
  朱祁鈺壹直深居簡出,制作壹臺可以使用的蒸汽機,提高大明的生產力。
  鐵匠皇帝在打鐵,而已經被大明宣戰的安南‘皇帝’黎宜民,在做什麽?
  “哈哈哈!”黎宜民捧腹大笑,笑的眼淚都出來了,喝著冰鎮的酸梅湯,看著面前的五個壯漢,狂笑不已,笑的臉都扭曲在壹起了。
  黎宜民面前的五個壯漢,是升龍軍和禁衛的軍士,這些軍士虎背熊腰,上了戰場,絕對是壹把好手,但此刻都是面色痛苦。
  他們在陪黎宜民玩。
  玩壹個彈弓弦的遊戲。
  每個人的身上都交叉綁著三道弓弦,鼻子裏塞著紙團,嘴裏塞著哨子。
  兩個人摁著其中壹人,剩下的兩個人用鐵鉤拉動弓弦,拉滿之後,用力松開,弓弦重重的打在身上,留下壹道血淋淋的紅痕。
  如果被弓弦彈的那個人,嘴裏的哨子響了,就會被懲罰,再被彈壹下,為了不被彈,被摁著的那個人,面紅耳赤,咬牙切齒的忍受著痛苦,也不敢讓嘴裏的哨子響起。
  彈得地方包括不僅限於虎口、手腕、手背、前胸、後背、兩股、小腿、腳背等地方。
  這種疼痛遊戲,也不僅僅包括弓弦、柳條、針刺等等,也不僅僅是禁軍的壯漢,還有宮婢們。
  每壹聲慘叫之後,都引起黎宜民的哈哈大笑,而宮婢們都嚇得面無血色,與被摁著的壯漢漲紅的臉,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每到這時,宮婢們都時常感慨,還不如被賣到大明。
  壹個太監匆匆跑了進來,氣喘籲籲的說道:“聖上,聖上。”
  “何事如此慌張,成何體統?”黎宜民不滿的對著這太監說道,他這兒正高興,這太監攪了他的雅興。
  “柳太尉進宮來了,說是有要事稟報。”太監趕忙俯首說道。
  黎宜民面色瞬變,揮動著手臂說道:“快快快,撤掉,撤掉!柳太尉看到,又要嘮叨了,快撤掉。”
  此時的柳溥正在拾級而上,他入宮,自然是有要事稟報,他壹擡頭,就看到行色匆匆的禁衛,他鼻子壹動,立刻聞到了鐵銹味,看著這幾個人遮掩的模樣,便叫住了幾人。
  “見過柳太尉。”五個人慌慌張張的見禮。
  柳溥從袖子裏拿出了幾兩現銀和十枚銀幣說道:“來,來,給弟兄們點傷藥錢,聖上年紀尚淺,性情還沒定性,幾位辛苦了。”
  幾個禁衛捧著手裏的錢,被弓弦彈的時候都沒流的淚,如同豆子壹樣掉在了地上,他們跪在地上不停的磕頭說道:“謝過柳太尉,謝過柳太尉!”
  這個錢可以拿,因為是柳太尉給的,柳太尉是他們的頂頭上司,柳太尉給這個錢,就代表著若是黎宜民怪罪,柳太尉會抗下。
  “快起來,快起來。”柳溥伸手將幾個人拉了起來說道:“快回去吧,壹定要找個醫倌好好看看,去吧,去吧。”
  柳溥看著幾個壯漢的背影,他們本該上陣殺敵建功立業的,卻要受到這種屈辱和折磨。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