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子風流

上山打老虎額

歷史軍事

  穿越成了壹個敗家大少爺,知風月、懂風情,不會彈琴卻會談情。   不幸成了天子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五百八十九章:錚錚傲骨

公子風流 by 上山打老虎額

2018-8-3 14:01

  朱棣很認同郝風樓的話,頜首點頭道:“鶯歌燕舞,消磨誌氣,朕倒是有意,遷都於北平。”
  對於朱棣的這個心思,郝風樓竟是無動於衷。
  朱棣倒是覺得奇怪了,按理來說,自己的這個想法壹直埋藏在心裏,不曾向人吐露半分,蓋因為這件事實在是聳人聽聞,在沒有準備之前,貿然說出去,必定要引起軒然大波,到時候,朝野必定爭議不休。
  這不是壹件開玩笑的事,這事兒實在是太大了,要知道金陵的文武百官,絕大多數都置業於金陵,壹家數十乃至於百來口都在那兒,跟著天子去北京這種天寒地凍,且距離邊鎮不過百裏的地方,換誰都不樂意。到時候必定是無數人跳出來反對。
  今日朱棣有些觸景生情,忍不住說出了這心事,本以為郝風樓必定要大驚失色,誰曉得這個家夥,竟是平淡如水,壹時之間,禁不住奇怪,道:“郝風樓,妳認為遷都北京,如何?”
  “好。”郝風樓當然曉得歷史,所以並不覺得奇怪,反而點頭:“微臣以為,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並無什麽不妥。”
  這本是後世的壹句總結,郝風樓也不過是脫口而出。
  可是朱棣的虎軀卻是壹振。
  必須得明白,朱棣遷都,有兩方面的原因,壹個是不喜歡金陵的生活,對北京擁有很深受的感情,正因為這種感情,讓朱棣對遷都的願望越來越強烈。
  而另壹方面,則是百官的問題,這些文武百官,與金陵瓜葛太深,根深蒂固,如今已經形成了壹個極大的阻力,朝中許多的政令,分明是好的,可是頒發下去,卻往往起不到任何的效果,最後無疾而終。
  朱棣深深明白,這裏的根源就是廟堂上的許多大臣與地方上的諸多世族已經勾連在了壹起,想要將他們連根拔起,太祖倒是有個法子,那便是舉著屠刀,瞧誰不順眼,便殺他全家,殺壹人是殺,殺十萬人也是殺,不過是人頭落地而已,誰敢不服來著?
  而另壹個法子,就是遷都,徹底斬斷這裏的聯系,來這北京,重新生起爐子。
  只是這兩個都不是遷都的理由,難道天子告訴大家,因為自己對北京有感情,所以才遷都到這北京來?又或者告訴大家,妳們這些家夥,樹大根深,老子要將妳們連根拔起,所以大家都給老子收拾了包袱,到北京去。
  無論如何壹個理由,都是荒謬,是絕不能擺出臺面的,否則是給反對者授人以柄,怕還要讓人笑掉大牙了。固然妳是天子,有權、任性,想如何就如何,卻終究不是太上老君、玉皇大帝,可以隨心所欲。
  可是郝風樓方才‘無意’的壹句話,卻給了朱棣壹道曙光。
  朱棣禁不住喃喃念著:“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
  需知道,歷朝歷代,就不曾有天子將國都建設在距離邊鎮百來裏的地方,而大明的邊患,不就是主要來自於大漠麽?遷都北京,說是天子守國門,也不為過。至於這君王死社稷,道理上也勉強能站住腳,這個理由和口號,正對了朱棣的胃口,這個旗號光明正大打出去,可以大大減輕阻力不說,而且確實從社稷角度來說,有很大的裨益。
  其實明朝的軍制,和宋朝有諸多相似之處,都是強幹弱枝,宋朝是收十數萬禁軍於京畿,而大明的京營,亦有二十余萬精銳,都布防於京畿各處,而金陵終究是在王朝的中心,將如此精銳的兵力布防於此,那麽邊鎮的力量,就不免薄弱,假若京師是在北京,那就大大不同了,禁軍和邊鎮的軍馬相距不遠,可以隨時換防,換句話來說,那時候朝廷加強京畿的防衛,某種意義來說,就是加強邊鎮的防衛,壹旦有事,兵馬可以隨時調動,不必遠在金陵,等到朝廷從水陸抽調了兵馬,也早已遠水救不了近火了。
  似宋朝那樣雖坐擁精兵,卻往往調度困難的局面,從此壹去不復返。
  至於這理由,聽上去就高大上了許多,還顯出了大明天子護國愛民的決心,即便是後世之人,怕都不免為之嘖嘖稱贊,朱棣苦苦尋覓,要的就是壹個理由,只是可惜,他壹人的思維畢竟是有局限,而壹些朝廷大臣,他又不好輕易吐露,就怕他們行事不密,或者故意宣傳出去,八字還沒壹撇,就鬧到天下震動,非議四起。
  可是現在,郝風樓只是隨口壹說,卻壹下子,將壹下子讓朱棣豁然開朗,朱棣瞇著眼看郝風樓,慢悠悠的道:“郝風樓,這壹次,妳是真正立了大功了。”
  郝風樓倒是有點傻眼了,道:“陛下的意思……”
  “賢婿啊……”朱棣激動的老臉脹紅,毫不吝嗇的給予郝風樓鼓勵,大手壹拍,重重的拍在郝風樓的肩上。
  郝風樓懂了,他才不管天子為何如此,也不管為何突然變得如此親昵,打蛇隨棍上,哪裏還顧得了許多,郝風樓忙道:“泰山大人,小婿慚愧,為泰山大人鞍前馬後,實在是小婿的本份……”
  左壹口泰山,右壹句小婿,順溜無比,臉皮那東西,索性也就丟開罷。
  郝風樓哪裏知道,這天子的肚子裏,已是開始謀劃和盤算起來,再不似從前那般舉棋不定了。
  ……
  除夕之夜,北京的雪停了,朱棣帶著壹幹文武巡營,旋即回宮,朱高燧則是尋了郝風樓吃酒,他二人如今都是孤家寡人,壹起廝混倒倒也算是般配。
  次日清早,便有許多人來拜年了,其實說是拜年,絕大多數,都是遞上名帖的,吩咐了家人,過來說幾句吉利話,少不了送上禮物若幹。
  趙王殿下和郝風樓與大家經歷了北京保衛戰,大家的關系都不錯,如今既是過年,朝廷的升賞怕也要出來,大家多多少少,都能雨露均沾,所以大家的心情也格外的好。
  自然也有壹些人,就是未必了,趙王殿下的心機,實在是有些深,和這位仁兄走的太近,沒什麽好處,可是這身上,卻又有和趙王殿下壹起賺來的功勞,更有從前對趙王殿下的吹捧,這些人都是精明人,知道朝局可能會發現轉折,自己極有可能會卷入其中,只是眼下,想洗清也來不及了,於是只得捏著鼻子,走壹步看壹步。
  這個年過的很快,善乏可陳,天子雖是對這北京有太多的不舍,可是壹份份的奏書,卻還是讓他頭腦有些發暈。
  金陵那邊,出事了。
  卻是應天府尹,就在這大年初壹的時候,因為出去訪友,卻是被幾個京營的官兵遭遇,本來這只是壹件小事,對方乃是神機衛的指揮使僉事,官兒不大不小,偏偏這位仁兄吃了酒,街道狹隘,做官的出門,不免擺壹些譜,既有前頭敲鑼的,又有隨員若幹,結果就這麽,居然卯上了。
  結果可想而知,吃醉了酒的僉事大人二話不說,把府尹揪出來,痛打壹頓,然後揚長而去。
  朝野頓時嘩然,堂堂朝廷命官,被丘八打了,這還了得,於是乎,這角力也就開始了。
  這邊廂,禦使們磨刀霍霍,壹個個慷慨激昂,口誅筆伐,寫下奏書無數,將這僉事乃至於整個京營,罵了個狗血淋頭。內閣那邊,據聞也是過問了,解縉解學士親自去探問了府尹大人的傷情,自是不免囑咐他,好生養病之類。
  可是這個舉動,意思當然是再明顯不過,當然是給府尹大人鼓氣,同時告訴大家,大家使勁的折騰吧,這件事,沒玩。
  而另壹邊,那僉事倒也不蠢,二話不說,直接就倒地了,據說是與府尹‘毆鬥’,那府尹好大氣力,壹個黑虎掏心,直接中了心窩子,壹開始還不甚覺得什麽,後來壹回去,便感覺五臟俱焚,這壹條命,去了七分。
  如此壹來,家眷就去應天府了,自是哭哭啼啼,要那府尹‘償命’。
  這僉事無論是真的傷了還是假的傷了,不過意思倒是夠了,但凡遇到了事,大家都壹副受害者的樣子,人人抹著眼淚吸著鼻涕,逢人便說,對方如何如何,人人都成了祥林嫂。
  偏偏這僉事還是靖難的功臣,當年是跟著張玉張將軍的,張家當然不能漠視,那張輔也去查問病情,又去五軍都督府鬧,非要討個公道,五軍都督府那邊於是下了條子往兵部,兵部送了公文轉去內閣,內閣態度強硬,難得的表現出了錚錚傲骨,指斥無恥之尤四字。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