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4章 亂花迷眼
明朝偽君子 by 賊眉鼠眼
2018-7-10 17:04
壹次偶然的大霧,壹支走錯航道的艦隊,壹位莽撞沖動的將軍,以及壹發意料之外的炮彈,終於完整地構成了壹場令天下人瞠目結舌的意外戰爭。
八艘巨艦在長崎港口外壹字排開,黑洞洞的炮口對準鋪天蓋地沖來的日本船艦,水師提督楊德全的壹聲令下,火炮發出震天怒吼,當即便有十余艘日本漁船被炸得粉身碎骨。
其余的日本船艦緊急在海面停下,雙方相隔不到壹裏,卻壹片死寂無聲,大明造作局所制的佛朗機炮第壹次展示了它的威力,日本船艦被驚呆了。半炷香沈默過後,八艘大明巨艦不再客氣,開始第二輪炮擊,鐵彈無情地朝海面上的日本船艦傾泄而去,海面上硝煙彌漫,仿佛平空升起壹團濃霧,只聽得到船艦被炸毀的爆炸和日本武士臨死前絕望的慘叫聲。
火炮的怒吼裏,繁華的長崎在硝煙中愈見模糊。
※※※
京師,寧國公府。
秦堪已近半月沒有出過門,每日在家賦閑逗弄女兒秦樂,杜嫣和金柳眼裏的他總是笑吟吟的,壹點也看不出身處絕境的憤怒和悲愴,府裏仍舊如往常般安詳寧靜,外面的狂風暴雨似乎只在秦府的圍墻外,翻過圍墻,府裏永遠是壹片晴朗碧空。
書房內的長案上靜靜擱著壹封急信,秦堪卸下在家小面前的偽裝,壹臉疲憊地展開信箋。
信是遼東葉近泉派人送來的。
去年秦堪狠心將新募的五百少年兵送去遼東,讓葉近泉給他們實戰的機會。
溫室裏的花朵不可能經受得住風雨,這五百人是秦堪心中的種子,種子若想生根發芽,必須獨自承受磨礪,自然界的法則是殘酷無情的,秦堪也沒有別的選擇。
葉近泉的信很簡潔,抒情表忠心部分被他直接省略了,開篇便直奔主題。
去歲冬月,北方韃子不出意料再次襲邊搶掠,韃靼小王子伯顏猛可糾集數十蒙古部落,兵力二萬余人,直奔遼東,宣府和大同三地,邊關告急,三地總兵官下令抗擊。
五百少年兵也參與了這壹戰,於廣寧長城隘口將韃子壹支三千人的鐵騎攔於國門之外,大戰整整三天兩夜,三千韃子鐵騎終究未入國門壹步,被遼東的邊軍和五百少年兵死死攔截在長城以北,此戰遼東邊軍戰亡四千余人,少年兵戰亡近百人,余者皆傷,辛苦栽培兩年多的好苗子,壹場大戰便減員兩成。
秦堪沈默地看著信裏的壹字壹句,眼神迅速浮上壹層深深的陰霾。
不知過了多久,秦堪齒縫中終於迸出兩個字:“壯哉!”
隨即秦堪思索了壹陣,提筆在紙上疾書,壹道命令很快飛出國公府,再募五百少年兵。
※※※
隨著正德四年的第壹次朝會時間臨近,京師莫名蒙上壹層凝重的色彩,處於休沐期的朝臣們也安靜下來了,仿佛什麽都沒發生過似的。
安靜並不代表平靜,所有人在沈默中睜圓的兩眼,他們的目光充滿了惡意,靜靜等待正德四年的第壹次大朝會來臨。
在這暗流湧動的敏感時節,楊壹清和王守仁竟相攜來到秦府,拜訪正處於風暴中心的秦堪。
秦堪很意外,按說這種時候大家應該對他避之而不及,說整個朝堂是個糞坑或許有罵人之嫌,可他秦堪確實是壹根很不厚道的攪屎棍,把壹些約定俗成的規則破壞殆盡,然後處處招人恨,秦堪有時候都情不自禁產生了壹種自厭情緒,暗自思量若是碰到像自己這種損人不利己的人會怎樣,思來想去大抵會把自己拖到暗巷裏敲幾記悶棍吧。
這麽討厭的人居然也有人登門拜訪,看來這世上終歸君子比較多。
秦堪坐在前堂,靜靜看著楊壹清和王守仁滿臉笑容走進來,秦堪眉梢挑了挑,既不請他們落座,也不叫人奉茶,劈頭便問道:“來看我笑話的?”
楊壹清和王守仁互視壹眼,臉上的笑容更深了:“不是。”
“那就是提前來參加我的葬禮?”
“也不是……”楊壹清忍不住道:“妳見過誰臉上帶著笑容參加葬禮的?”
“那可不壹定,民間有壹種說法叫‘喜喪’……”秦堪不滿地撇了撇嘴。
王守仁指著秦堪笑罵道:“從來只聽說上門是惡客,卻沒見過惡主人,妳好歹也是讀書人出身,壹點待客的禮數都沒有麽?”
秦堪也笑了:“既然妳們不是來看我笑話的,我就不放狗咬妳們了……來人,上茶。”
俏麗的丫鬟奉上香茗,前堂又陷入了沈默。
楊壹清慢條斯理端起茶盞,細細啜了壹小口,瞇著眼睛笑道:“去年的雨前龍井貢茶,秦公爺四面楚歌之時倒也不委屈自己,養氣功夫令人佩服。”
秦堪聞言眼神頓時有些不善:“非常時期楊大人別怪我敏感,妳這話不是明褒暗貶吧?”
楊壹清楞了壹下,接著苦笑,嘴裏不自禁冒出壹句陜西話:“妳這人咋連好賴話都聽不出來捏?”
這位楊大人曾任三邊總制多年,說話時常帶著壹口陜西腔。
秦堪急忙報以歉意的目光:“楊大人莫怪,最近的我有點脆弱,可能是春天快到了……”
楊壹清笑了兩聲,垂頭又啜了壹口茶,慢悠悠地道:“再過三日便是大朝會了,秦公爺有何想法?”
秦堪想了想,似真似假地笑道:“我只希望楊大人能給我親筆題壹副挽聯,上曰‘音容宛在’……”
楊壹清眉頭漸漸皺起,深沈地盯著他,緩緩道:“我與妳雖相識日短,但對妳多少有些了解,妳不是那種束手待斃之人,是信不過我,還是真的沒主張?”
秦堪深深地看著他,不答反問道:“我已身處絕境,妳為何在這個時候來我府上?”
楊壹清肅然道:“因為妳在做的事情,正是我想做而沒做到的。”
秦堪的心瞬間抽動了壹下。
強國富民的誌向,原來世上並不止他壹人才有,很多人壹生默默無名,卻堅守著自己的信念,靜靜等待機會,有的人沒等到,於是終其壹生碌碌無為,臨死前長嘆壹句“壹生襟抱未曾開”,有的人等到了,壹遇風雲便化龍。
楊壹清接著道:“除了這個,還有別的原因,師兄李東陽致仕之前囑咐我在朝中與妳守望相助,而當年劉瑾亂政時,妳也巧施計謀救了我壹命,於公於私,我這次都應該義無反顧站在妳這邊……”
秦堪的目光隨即望向王守仁,王守仁垂頭正喝著茶,仿佛感受到秦堪的目光,王守仁驀然擡頭,然後笑道:“我只是忽然想起,當初妳還欠我壹壇女兒紅……”
※※※
正月十四,上元節的前壹天,京師市井熱鬧非凡,百姓們攜家帶口走出家門,穿上嶄新的衣裳,拋卻壹切煩惱,興致勃勃逛著廟會集市,忍著心疼排出積攢了許多時日的銀錢,為妻子兒女添置衣裳頭香和最便宜的首飾。
民間的其樂融融並未給朝堂帶來多少歡樂的氣象,就在百姓們翹首盼著上元節夜晚鬧花燈的時候,壹個又壹個的壞消息將休沐在家的朝臣震得搖搖欲墜。
寧國公私造海船與藩國貿易壹事的影響已擴散到地方官府,不知有人煽動還是地方官府們自發而起,數日之內,無數參劾奏疏飛進了京師,飛向內閣和司禮監的案頭。
更有甚者,山東登州知府徐泰福聞知朝廷態度曖昧不明,皇帝更是欲蓋彌彰,徐泰福憤慨之下連上五道奏疏,結果石沈大海杳無音訊,於是憤而跳海自盡,死得不清不楚,只留下壹封所謂的絕筆信。
與此同時,福建,浙江,南直隸,廣東,江西等八省布政使及總督紛紛上疏,參劾寧國公秦堪違反祖制,請求朝廷查辦嚴懲,同時各地藩王亦上疏朝廷,語氣嚴厲地指責朝廷縱容奸佞,禍國誤君,朝臣不力愧對朱家列祖列宗雲雲。
若說天下誰最恨秦堪,除了京師那些文官,便只剩散布大明各地的朱家藩王。
安化王被平,寧王被平,說來是朝廷之功,實則大家都知道,這兩位藩王的覆滅與秦堪脫不了關系,這家夥就像藩王終結者,天生跟朱家藩王的八字犯沖,滅了壹個又壹個,如今好不容易等到秦堪落難的機會,若不狠狠落井下石壹番,怎麽對得起永樂皇帝坑蒙拐騙得來的江山社稷?
仿佛幕後有壹只無形的大手在興雲布雨,離上元節後的大朝會只有壹天之時,天下的地方官府,衛所,藩王們如同商量好了似的,參劾秦堪的奏疏如雪片般飛進了京師。
壹直淡定以對的秦堪,這回終於變了臉色,他無法再淡定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