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大明:從煤山開始

寂寞劍客

歷史軍事

我這是在哪?
朱高遠有些茫然的睜開眼睛。
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壹顆歪脖子老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壹百七十章 屠龍士子終成惡龍?

崇禎大明:從煤山開始 by 寂寞劍客

2023-10-25 22:08

  聽完胡國柱的報告,崇禎真不知道是應該高興呢,還是應該感到沮喪?
  他穿越來到這個世界之後,努力做了許多件事情,就連討虜詔都發布,還給李自成留下了李巖這員能打的大將,居然還是沒能改變歷史進程?
  多鐸的這壹路大軍,居然還是被吸引去了懷慶府?
  然後等打完懷慶府,多鐸是不是就會繼續西進潼關?
  然後李自成就被迫帶著原本已經北上的大軍南下潼關。
  再然後在潼關被多鐸打敗,李自成窮急之下流寇本性發作,不等李巖、高壹功的軍隊南下匯合就直接放棄西安及關中?
  然後流賊再次壹路流竄到湖北?
  想到這,崇禎忍不住以手扶額。
  崇禎忽然很想知道,李自成得知這個消息時會是什麽反應?
  是對晉南、豫西的大順軍余部的英勇表現表示贊賞呢?又或者被袁宗第、劉永福他們的擅自行動氣得暴跳如雷?
  ……
  李自成現在並不知道這個消息。
  因為袁宗第、陳永福從豫西還有晉南向懷慶府發起的反攻,只是壹次自發的行動,就是說並未征得李自成同意。
  從這就又能看出大順軍的隱憂。
  大順軍的這些獨鎮壹方的高級將領太隨性。
  又或者換壹種說法,就是大順軍的這些“軍區司令”享有的權力太大,居然可以未經中央批準就直接發動戰爭。
  現在再來說說陳永福和袁宗第。
  李自成途經山西時,留下陳永福守衛太原。
  陳永福雖然是降將,但對李自成十分忠誠,覺羅巴哈納圍攻太原數月,不得寸進,不得已只能夠向多爾袞求援。
  多爾袞派了葉臣率軍前來助戰。
  李自成也讓李巖出兵救援太原。
  但是李巖並沒有直接增援太原,而是采取了圍魏救趙的戰術,繞過太原進攻大同,大同鎮總兵姜瓖被打得大敗,困守愁城。
  多爾袞聞訊急令巴哈納北上增援。
  李巖又在中途設伏,壹舉困住巴哈納。
  只可惜,關鍵時刻石廷柱率八旗漢軍趕到。
  李巖因為糧草不繼,之前被打得大敗潰逃的唐通又卷土重來,後路有被斷的風險,出於安全的考慮,李巖最終撤兵返回了綏德州。
  李巖這壹撤,太原也就不可能再守住。
  陳永福也果斷棄城,率殘部退守晉南山區。
  說完陳永福,再來說說袁宗第,他是河南方向的大順軍主帥。
  但是之前建奴大舉追擊時,除了派主力部隊向固關方向追殺李自成的大順軍主力,還有壹支偏師往南殺入河南。
  面對祖可法金玉和高第等,袁宗第所部連戰連敗,接連丟掉了彰德府、衛輝府以及懷慶府,汝寧府、南陽府、開封府、歸德府的土賊還有明朝降軍也是紛紛復叛,這種情況下袁宗第的殘部根本頂不住,所以只能退守豫西山區。
  陳永福和袁宗第的殘部已經在晉南豫西山區堅守三四個月。
  這次向懷慶府發動反攻的目的其實很簡單,就是為了籌糧。
  因為晉南和豫西地區都是山區,地方狹窄百姓也貧瘠不堪,籌糧困難。
  關中地區之前幾年又連遭大災,就連李自成的主力部隊都面臨著軍糧短缺的困境,所以袁宗第和陳永福就沒有向關中求援。
  內無糧草,外無援助,袁宗第和陳永福就只能夠向外籌糧,要不然兩人麾下的幾萬軍隊很難熬過這個寒冷的冬天。
  向外籌糧,無非就是兩個方向。
  壹是大明,二是清廷,大順現在跟大明已經是結成了同盟,自然是不能輕啟戰端,山西又是地瘠人貧,無糧可征,所以只能向懷慶府、衛輝府這壹方向發起反攻,爭取從清廷的手裏弄壹些糧食,順便還能洗刷前恥。
  真的,袁宗第和陳永福只是想籌集點糧食,真的沒有想到會把多鐸的大軍引過來,進而給大順朝廷帶來滅頂之災。
  如果事先知道這壹點,兩人估計寧可餓死也不會選擇出兵。
  遺憾的是,這個時代沒有無孔不入的間諜,更沒有無線電,所以袁宗第和陳永福根本不知道多鐸的六萬大軍恰好走到德州。
  袁宗第和陳永福聯手,先把清廷的懷慶總兵金玉和給滅了,又在懷慶府洗劫壹波,但沒搶到多少糧食,於是又接著往東打進了衛輝府。
  這會,袁陳兩人的三萬軍隊正猛攻新鄉縣。
  祖可法的三千降軍死守新鄉縣,危如累卵。
  然而此時,西安的李自成並不知道發生在衛輝府的這壹切。
  倒是鎮守陜北的李巖給西安發來壹封急遞,向李自成報告了阿濟格率領建奴主力,會同明軍降將姜瓖、王大業借道土默特蒙古再向南轉攻陜北的軍情。
  李巖的情報工作還是很給力的,不光探聽出了建奴的主帥是阿濟格,甚至還探明了建奴的總兵力大約在二十萬人。
  這個兵力數量還是十分靠譜的。
  因為阿濟格所率領的八旗滿洲、八旗蒙古和八旗漢軍大約為十萬人,除此之外還有包衣奴才約六萬人,再加上姜瓖唐通及王大業等的三四萬明朝降軍,差不多就是二十萬人,既便有所出入也不會相差太多。
  李巖還特意向李自成報告了壹個消息。
  就是吳三桂也跟著阿濟格壹同出兵了。
  接到李巖的急遞之後,李自成便立刻開始召集大順軍主力。
  時至今日,李自成都對山海關之敗耿耿於懷,他始終認為,山海關之戰大順軍敗得十分冤枉,要不是吳三桂這個狗漢奸兩面三刀,大順軍根本不會敗。
  所以,李自成恨建奴,但更恨吳三桂,恨不得剝了吳三桂皮。
  所以壹聽說阿濟格率領二十萬建奴準備伐順,吳三桂也來了,李自成的第壹反應並不是害怕,而是興奮,老天爺給了他壹個雪恥的機會。
  李自成發誓,這次壹定要在陜北打個大勝仗,狠狠的剎壹下建奴的威風,最好還能夠把吳三桂這個狗漢奸給活捉,押回到西安剝皮抽筋。
  所以接到李巖的急遞之後,李自成便立刻開始召集主力部隊。
  除了晉南的陳永福和豫西的袁宗第他沒有動,還有派去遠征青海甘肅的軍隊也沒調回來之外,李自成甚至把襄陽的白旺所部都調走大半,只剩下五千人。
  順便說壹句,大明朝派去大順的使臣左懋第此時仍還在西安。
  不是左懋第不想回去,而是李自成不讓他走,李自成也不知道哪根筋搭錯了,或許是因為被左懋弟的口才所打動,居然生出了愛才之心,想招降左懋第。
  李自成之所以將守襄陽的白旺所部抽走大半,就是聽信了左懋第的忽悠,左懋第告訴他他說,既然大順已經大明結成同盟,兩國就應該袒誠相待,就應該雙向撤兵,同時減少邊境地區的駐軍數量,向對方展示誠意。
  左懋第壹邊勸李自成,壹邊又給左良玉寫信。
  再多說壹句,左良玉這個時候已經重病在床,神誌也不清醒,所以武昌軍務事實上已經是何騰蛟在主持。
  何騰蛟能力還是挺強。
  趁著左良玉臥病在床,又有崇禎賜下的王命旗牌及尚方寶劍,成功的震懾住了左良玉麾下那群驕兵悍將。
  何騰蛟接到左懋弟的書信之後,當即大幅減少荊州府、承天府及黃州府南部地區的駐軍數量,向大順軍展示誠意。
  李自成接到軍報之後,正好李巖又送來急遞,便投桃報李把白旺的主力調往漢中,去防備已經占領四川的張獻忠,湖北就只剩五千老營外加兩萬多民壯。
  總之,西安就是這麽壹個情況,李自成正召集軍隊準備北上。
  至於剛進川的張獻忠,此時正忙著登基稱帝,建立大西政權。
  大西政權在草創之初,張獻忠又是編寫歷書,又是升爐鑄錢,又是開科取士,又是頒行三年免賦以安四川之生民,很是做了不少的工作,所以這個時候,張獻忠根本沒心思顧及川外的事情,壹心只想做他的川中王。
  ……
  徐州,崇禎臨時召集了壹次禦前軍事會議。
  參加會議的有馬化豹、金聲桓等十鎮總兵,屯田禦史兼右僉都禦史堵胤錫、水師總兵鄭鴻逵、兵部郎中兼暫攝總兵事金鉉。
  鄭鴻逵升官了,水師遊擊成了水師總兵。
  金鉉也升官了,兵部員外郎升兵部郎中。
  此外還有定王朱慈炯,司禮監掌印太監王承恩,鄭森、陳子龍、夏允彜、方以智等六十四個士子長壹並列席會議。
  站在行在大廳,鄭森、夏允彜等士子胸中有驚雷激蕩。
  盡管他們身上沒有諸如堵胤錫、金鉉他們這樣的官袍,也沒有馬化豹、金聲桓他們身上披掛的威風凜凜的山文甲,可這絲毫不影響他們的參與感。
  也是到這壹刻,六十四個士子長才真正意識到他們已經進入權力中樞。
  也是從此刻起,他們的壹句話壹個建議,就有可能決定大明朝的興衰,這也意味著他們終於有機會壹展胸中抱負,去做壹些有益於天下黎庶的事。
  這也是舊文官集團與勤王士子的最大的最本質的區別。
  舊文官集團優先考慮的永遠都是削弱皇權,閉塞民智,保證本階層利益。
  而勤王士子優先考慮的已經變成保證黎庶百姓的利益,然後是皇帝權威,最後才輪到官員縉紳階層的利益。
  將來會怎麽樣不知道。
  但至少現在,勤王士子壹個個都充滿朝氣,充滿理想。
  至少在現在,勤王士子們想的就是要革自身階層的命!
  因為勤王士子們發現,官員縉紳階層的頑固以及貪婪,已經使得大明朝的官僚機構變得極其低效又貪鄙,也使得大明的黎庶百姓被壓得難以喘息。
  如果不能幹掉大明朝的官員縉紳集團,大明就不會有希望。
  如果不能幹掉大明朝的官員縉紳集團,廣大黎庶百姓就無法過上好日子。
  勤王士子滿腦子想的,不是官要當到多大,不是立功、立德、立言成就聖人位,更不是升官發財、卦妻蔭子這些,而只是為了能讓天下萬民過上好日子!
  ……
  而這,也是崇禎在之前長達兩個月的苦難行軍中灌輸給勤王士子的初心。
  崇禎要告訴這些士子,妳們事功不是為了我朱家事功,而是為了天下萬民事功,妳們當官事功的唯壹使命就是讓百姓過上好日子。
  當然,無需諱言的是,這只是創業階段所講述的故事。
  等到創業成功了,崇禎要講述的就會是另外壹個故事。
  屠龍者終成惡龍,這是歷史的周期率,誰都無法超脫。
  因為人類社會終究需要壹個統治階層,永遠不能免俗。
  等這些勤王士子成長起來,幹掉舊有的官員縉紳集團,那麽要不了多久,就會變成自己曾經最為厭惡的模樣。
  但從本質上來講,勤王士子和舊有的官員縉紳集團仍是兩個不同的階層。
  舊有的官員縉紳集團代表的是地主階級利益,勤王士子代表的將是資本。
  總之,作為壹個穿越者,崇禎比誰都更清楚,壹家之天下是不可持續的,朱元璋想通過厚養宗室永保朱家之天下已經被證明是癡心妄想,建奴的鐵血屠殺兼愚民養豬政策,倒是可以保證未來三百年之家天下,但這絕非崇禎所願。
  所以,歷史大勢浩浩蕩蕩,順之則昌,逆之則亡。
  開民智、漸新學,乃是大勢所趨,尤其是隨著大明工商業的興盛,隨著資本的力量逐漸壯大,縉紳士族再想壟斷知識就再無可能。
  所以,廣大庶民庶族的崛起已經是大勢所趨。
  好吧,所謂的庶民的崛起,其實就是工商資本的崛起。
  所以,皇室必須盡快轉型,從最大的地主轉型成為最大的資本家。
  而這六千多勤王士子以及他們所代表的無數庶族,也將成為新時代的即得利益階層,並且與皇室實現牢固的利益捆綁。
  唯其如此,皇室才能夠繼續保留。
  不然的話,大明早晚爆發大革命。
  朱家的龍子龍孫也早晚會被送上斷頭臺。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