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大明:從煤山開始

寂寞劍客

歷史軍事

我這是在哪?
朱高遠有些茫然的睜開眼睛。
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壹顆歪脖子老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五百六十九章 崇禎二十壹年

崇禎大明:從煤山開始 by 寂寞劍客

2023-10-25 22:09

  時間很快來到崇禎21年4月。
  這已經是崇禎穿越來到這個世界的第五個年頭,年齡也來到38歲,不過由於崇禎壹直有鍛煉身體,所以身體狀態很不錯。
  蓋州衛和大沽口仍處於對峙狀態。
  小規模襲擾戰以及斥候的獵殺戰每天都在上演。
  但是百人以上規模的戰鬥很少見,千人以上的戰役就更是絕無僅有。
  朱慈炯對朝鮮的攻略也開始發力,在把三萬叛軍發往蓋州服苦役後,又接著往南京發送了五萬工匠以及十萬女工。
  水師來回跑了好多趟才運來南京。
  這十萬朝鮮女工全都是育齡女子。
  十萬朝鮮女人來大明做工的消息,很快發表在各家報紙的頭版頭條。
  在南京各家工廠做工的工人聽了,頓時喜出望外,聖上這真是急他們之所急,想他們之所想啊,知道他們缺婆娘,所以特意找來了十萬朝鮮婆娘。
  這些工人多來自農村,根本娶不起城市裏的姑娘。
  現在好了,有了這麽多朝鮮婆娘,真可以在城市安家立業了。
  其實這些光棍漢想多了,十萬朝鮮女子根本不是為他們找的。
  李香君在四川戰場居然連戰連捷,繼平定袁韜、武大定之後,又平定了曹勛、範文光等好幾路叛軍,並光復了東川、馬湖以及嘉定數府。
  現如今,李香君所部土兵的兵鋒已經直指眉州。
  張獻忠再次急成了熱鍋上的螞蟻,想著撤往川北。
  江南的工商業仍還在蓬勃的發展,規模正急劇擴大。
  這點可從內務府資產表的擴張得到佐證,僅僅壹年,內務府的總資產就已經從3億猛增到了4個億,增長率33.3%!這可是純粹的增長。
  前文說過,內務府幾乎控股了所有行業。
  內務府在各行業的平均占股在35%左右。
  從這裏,就可以大概的估算出大明的工商業總產值。
  到崇禎21年,大明的工商業總產值大約為12億元。
  這個數值看上去很龐大,但其實也就跟農業產值打個平手。
  現如今大明的耕地總面積大約在5億畝,平均畝產約2石,總收成10億石左右,而現在大明的平均糧價約為1.2元,亦即12億元。
  也就是說,大明第壹產業、第二產業的總產值各為12億元。
  第三產業的總產值就完全沒有辦法統計,最多只能進行估算。
  按照經濟發展階段來估算,此時大明第三產業的產值頂多也就第二產業的壹半。
  這樣壹來就可以得出結論,崇禎20年大明的國內生產總值亦即GDP為30億元。
  按照這個GDP數值,大明朝廷今年的財政收入應該會很可觀,至少也有兩三億。
  但事實上,大明朝廷今年的歲入只有不到兩千萬元,其中壹大半來自戶部市易所以及戶部銀號的收入,剩下的小半則是糧稅的收入。
  兩千萬元,聽著似乎不少,其實也沒多少。
  至少對於如今的大明朝廷,這點錢真不夠。
  其中原因也很簡單,大明朝廷的攤子也比原來大了。
  憑借著戶部市易所以及戶部銀號的收入,內閣六部很是過了兩年好日子。
  日子好過了,各種開銷也就跟著漲上去,比如官員俸祿啥的,還有工部重修南京紫禁城也花了壹大筆錢,所以很快又開始入不敷出。
  常言道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那就難了。
  沒辦法節流,就只能開源,內閣就想到了開征商稅。
  路振飛帶著戶部尚書劉理順找到了崇禎,提出諫議:“聖上,而今大明百業興盛,朝廷用度卻日益不足,是否可以考慮開征工商稅?”
  崇禎楞住了,這世道真反過來了,文官居然喊著要開征商稅。
  想當年,明世宗、明神宗還有明熹宗想要開征商稅,均遭到文官集團的堅決抵制,可是現在文官集團居然主動要求開征商稅。
  世宗皇帝他們若是泉下有知,估計都會看懵掉。
  但其實沒什麽好奇怪,壹切都離不開壹個利字。
  以前大明的工商業基本都掌握在文官集團手中,朝廷開征商稅就相當於從文官集團身上割肉,文官集團自然不幹。
  可現在,工商業基本都掌握在新文官群體手中。
  何謂新文官群體?簡單點說就是勤王士子群體。
  這裏不單指勤王士子,也包括圍繞勤王士子的整個利益群體,比如山陰鄭家,比如新昌徐家,又比如嘉善的錢家。
  所以說現在開征商稅,相當於割士子群體的肉。
  這崇禎怎麽可能答應?開征商稅不僅勤王士子群體利益受損,內務府或者說皇室的利益損失尤其大,畢竟內務府占著各行業將近35%股份。
  就是說,每征三元商稅就有壹元是內務府貢獻的。
  崇禎得有多傻才會拿內務府的錢去補貼戶部?沒門!
  內務府的錢才是皇帝的錢,進了戶部那就是國家的錢。
  內務府的錢崇禎想花就花,但是戶部的錢想花可不容易。
  不過這話崇禎不會明著說,只是派人把馬鳴騄給找了過來。
  扯皮這種事崇禎真沒時間,就還是交給馬鳴騄跟內閣扯皮去吧。
  “馬卿。”崇禎轉移火力道,“路閣老和大司徒跟朕提議開征商稅,妳就代表內務府與他們討論壹二,如果合適就開征。”
  馬鳴騄心領神會道:“臣領旨。”
  如果合適就開征,那就是不開征。
  當下馬鳴騄又把張岱也找了過來。
  現如今,張岱儼然成為了馬鳴騄麾下的頭號得力幹將。
  崇禎則帶著隨從悄然來到清涼山,觀看首臺車床試車,是的沒錯,格物科已經把第壹臺車床造出來,今天上午就要正式試車。
  在格物科大門口,崇禎看到了已經13歲的永王朱慈炤。
  “父皇。”朱慈炤跑過來親熱的挽住崇禎的衣袖,渾然忘了昨天還在堵氣。
  崇禎摸了摸朱慈炤的腦袋,問道:“怎麽就妳壹個,妳大哥呢?怎麽沒來?”
  朱慈炤撇撇嘴說:“大哥說他今天不過來陪父皇了,因為太子妃快要生了,所以他就留在南宮陪伴太子妃了。”
  “噢對,倒把這事給忘了。”
  崇禎點點頭說道:“那就別過來了。”
  當下崇禎帶著朱慈炤快步走進工坊。
  工坊內,壹臺臥式車床已經擺放好。
  這臺車床差不多有壹丈高,三丈長。
  工匠必須得借助五六尺高的操作臺才能完成操作。
  床架都是鑄鐵件,但是並非壹體成型,而是由多個組件拼接而成。
  崇禎的目光又落在車床旁邊的蒸汽機,這是大明蒸汽機廠的第壹代量產型蒸汽機,相比原型機又有不少改進,最大的改變就是樣子變得美觀了不少。
  第壹臺原型機真醜陋不堪,這臺量產機才像機器。
  翁之義、翁之仁兄弟便立刻湊上前來:“聖上,我們沒有耽誤事吧?”
  “沒有,蒸汽機廠能在五個月內造出第壹批蒸汽機,已經很不錯了。”崇禎欣然道,“朕對妳們的工作很滿意。”
  頓了頓,又問道:“第壹批蒸汽機造了多少臺?”
  “十臺。”翁之義躬著腰說,“另外九臺已經分別發往大明兵工廠、戶部兵工廠以及龍江造船廠試用。”
  “很好。”崇禎道,“到年底前爭取再造二十臺!”
  “領旨。”翁之義兄弟長揖到底,都是壹臉喜色。
  崇禎又對方以智說:“方卿,那就趕緊開始試車吧。”
  方以智應了壹聲是,當即命令格物科的工匠們開始試車。
  格物科的工匠先把蒸汽機開起來,接著用“皮帶”把蒸汽機的驅動輪和車床的從動輪連接起來,車床從動輪便跟著飛轉起來,車床主軸卻紋絲不動。
  “車床怎麽沒有轉?”朱慈炤道,“父皇,不會是壞了吧?”
  崇禎沒理這熊孩子,方以智卻道:“永王稍安勿躁,很快就好。”
  說話間,幾個工匠已經通過“吊車”將壹只汽缸鑄件吊上車床,再用巨大的專用夾具將之緊緊夾住,再接著就是型心的校正。
  校正好了型心之後,負責操作機床的工匠便把轉速調整到1檔。
  方以智便跟著介紹:“聖上,車床的轉速分三檔,1檔是最慢的。”
  說話間,工匠扳了壹個手柄,但只聽得喀的壹聲,車床的主軸以及夾在夾具中間的汽缸鑄件便呼呼呼的轉起來,不過總的來說速度還是不快。
  “轉嘍,轉起來嘍。”朱慈炤感覺好玩,拍手歡呼。
  工匠接著轉動刀架上的手柄,刀架便順著螺桿前移。
  不壹會,固定在刀架上的車刀便開始觸及汽缸鑄件。
  隨即工棚裏便響起了吱吱聲,幾乎把人的牙齒都酸倒。
  崇禎卻是絲毫沒有受到影響,而是壹直緊盯著汽缸鑄件。
  但只見,壹圈圈的鐵花已經從汽缸鑄件的內壁被剝離下來。
  只片刻,壹圈光滑鋥亮的圓柱表面就已經被車刀給車削出來。
  “漂亮!”崇禎忍不住用力的握緊拳頭,有了這臺車床,大明才算是真真正正的拉開工業化的大幕,蒸汽機其實只是打了地基而已。
  “翁卿。”崇禎又擡手示意翁之義上前來。
  “壹客不煩二主,車床也交給蒸汽機廠造。”
  “所以,蒸汽機廠就改名為大明機械廠吧。”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