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大宋

呼啦圈大神

歷史軍事

  天才小廚子穿越到大宋,開動頭腦風暴忽悠到萬貫家財開了家飯館。   楊懷仁看著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1589章 黃花梨(上)

舌尖上的大宋 by 呼啦圈大神

2023-3-1 19:09

  蘇軾遣散了跟來的民壯還有圍觀的百姓,請楊懷仁去儋州府衙坐下來敘話。
  楊懷仁壹路走來,眼中看到的儋州風貌讓他又驚訝又疑惑。
  儋州並無城墻,地方也並不大,整個縣城都被特殊的地形劃分為好幾塊,儋州府衙便在最中間的壹片地方。
  儋州府衙可以說是楊懷仁見過的最簡陋的官府衙門了,地方也並不算小,但給人的感覺就是太破,好像幾十年都沒有修繕過壹般。
  蘇軾如今住在府衙後的壹座小院中,生活不能說多麽淒苦,但和衙門壹樣,就是有點破,讓楊懷仁不自覺地感到有些心疼老先生。
  按道理說,蘇軾雖然被貶官外放,但實際上他的官俸和職田以及其他福利等,都是按照他翰林學士的等級供給的。
  加上東坡先生以前積攢的家業,他應該還是比較有錢的,不至於窮困到如此地步。
  但後來楊懷仁壹想,東坡先生被貶儋州之後,自知仕途無望,也再沒有回到中原的可能,便傾盡家財發展儋州。
  他興辦教育,開設東坡書院,接濟窮困的百姓,要是這麽算的話,他那點俸祿和家產,估計也就不夠花的了。
  楊懷仁很想說他願意拿出點錢來,支持東坡先生興辦教育等改善儋州地方民生之事,但又擔心東坡先生清高不肯接受,便隱忍了下來。
  另壹方面,楊懷仁也覺得東坡先生這麽做是非常高尚的,但方式似乎也不是太妥當,光指望他那點家產和俸祿,實在也辦不了多少事情。
  只有幫儋州找到壹條致富的道路,才能解決根本的問題。
  蘇軾帶楊懷仁回家,命家中唯壹的老奴烹茶待客,等茶水端上來,楊懷仁壹眼便知這些茶只不過是市井裏最普通的散茶,心中又是非常難過。
  東坡先生在他記憶裏是個大吃貨,最是講究吃食,不論是酒還是茶,他都非常有品位,是絕不會飲用此等散茶的。
  可再想想他現在的境遇和生活方式,人都從壹個大胖子瘦成壹副枯骨樣子了,恐怕他也是放棄了自己最講究的生活習慣,過上了最簡樸的日子。
  兩人說了些往事,楊懷仁也講了些他在交趾的見聞,算是相談甚歡,蘇軾也驚訝於楊懷仁拿下交趾的種種計謀,不斷大加贊賞。
  只是楊懷仁卻發覺蘇軾似乎有些心事,便開口問道,“東坡先生,您最近可是受到什麽煩心事困擾?”
  蘇軾知道楊懷仁是真心擔心他,也是真心為他著想的,所以並沒有任何隱瞞,把心中苦水壹壹倒了出來。
  “懷仁小友,老夫可不是因為如今個人的境遇而憂愁,老夫自從來到儋州,便早就明白老夫這輩子都不用想再回到朝廷中樞了。
  既然人生道路如此,與其郁郁寡歡自怨自艾,不如接受現實,好好在儋州當壹個父母官,讓儋州也能逐漸富裕起來,讓儋州百姓過上更好的日子。
  只是儋州地方基礎薄弱,遠離大陸,商業雕敝,農業生產也處處受限,老夫苦思百想,也沒有想出壹個能讓儋州變好的辦法。
  老夫也只能出錢建了壹座書院,教授儋州的年輕人讀書習字,若是能為朝廷培養出壹些可造之材,也沒白白浪費了老夫的些許本事。”
  楊懷仁點點頭,“東坡先生俸祿本是不低的,把錢拿出來興建書院,讓儋州年輕學子免費讀書,又時不時接濟貧苦百姓,先生此舉可謂高潔。
  只是學生以為,先生此道,不足以改變儋州的貧困面貌,先生在或許還能勉強維持,但說句先生吧不愛聽的,將來先生若不再了,換了別人來治理儋州,情況又會如何?”
  蘇軾陷入了沈思,這正是他最近所擔心的事情,他已經年過六旬,也自知身體壹天不如壹天。
  連他這麽在乎儋州發展的都沒有能讓儋州百姓富裕起來,將來換了別人,恐怕就更不可能做到了。
  要知道,以往被貶謫到儋州來當官的,哪壹個不是自暴自棄的,誰還有心關心民間疾苦?
  蘇軾其實也明白他現在的做法,也不過是授人以魚,根本不會讓儋州發生根本性的改變,他也想授人以漁,卻苦無好辦法而已。
  東坡先生自然不在乎自己臉面,笑問道,“懷仁小友啊,老夫是技窮了,老夫卻知道懷仁小友妳最是懂得生財之道,不如妳給老夫指點壹二如何?”
  楊懷仁也笑道,“我的先生啊,妳們真是抱著金碗在要飯啊!”
  蘇軾壹楞,“此話怎講?”
  楊懷仁敲了敲放茶水的小幾,又指了指院子的大門,蘇軾隨著他手指的方向瞅了瞅,可還是沒搞清楚他表達的是什麽意思。
  楊懷仁微笑著搖了搖頭道,“先生啊,妳看看您家裏這些制作了家具和門板的木材,這可都是好東西啊!”
  蘇軾重新打量了壹下,這才疑惑道,“妳說的是這些花櫚木?”
  楊懷仁重重地點了點頭,“對啊,本地人叫的花櫚木,可是上好的木材呢!”
  其實楊懷仁上島之前,就在琢磨著,儋州地方產黃花梨,這在後世可是極其珍貴的木材,價格都是隨隨便便都能賣上天價的。
  可他印象裏在中原,文人和富貴人稀罕的多是紫檀木,雞翅木等等,卻少見黃花梨,楊懷仁便想到,大概是因為海、南島地方偏遠,海、南黃花梨還沒有被世人所知,才沒有流行起來罷了。
  實際上早在唐朝就有記載,《本草拾遺》就有“櫚木出安南及南海,用作床幾,四紫檀而色赤,性堅好”的記述。
  只是因為交通運輸不便等原因,海、南黃花梨壹直都沒有被真正意義上的開發,所以也沒有在中原廣泛流行。
  但黃花梨木的木性極為穩定,不管寒暑都不變形、不開裂、不彎曲,有壹定的韌性,能制作各種異形家具,和中原流行的諸如紫檀等貴價木材卻有相似的特點。
  楊懷仁覺得,從古到今,人們還是識貨的,只要有辦法能把儋州的黃花梨砍伐、加工,並有運輸途徑運送回中原,那這個產業所能產生的經濟價值,足夠讓儋州以及本地百姓致富了。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