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遙初唐(大唐技師)

揚鑣

歷史軍事

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 如果身邊沒有突厥人,李牧會很開心能看到如此壯麗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1056章 未來的接班人

逍遙初唐(大唐技師) by 揚鑣

2020-12-10 21:49

  要麽,就不搞,搞,就要認真壹點。
  經過壹系列的清洗之後,麗春院的風氣又回到了李牧想要的樣子。
  麗春院的事情,讓李牧對‘人’有了壹絲不壹樣的看法。他尤記得,當初收留這些教坊司的人的時候,他們是如何感恩戴德,是如何保證,如何承諾。但隨著時間的流逝,不在自己眼皮底下了,這些人的本性還是暴露了出來。自己給了他們壹個安穩的生活,他們卻還是想要更多,甚至不惜走上從前自己認為很受苦的那個老路。
  這讓李牧覺得有些不能理解,當初想要跳出苦海的是妳們。現在轉身跳進苦海的又是妳們?那妳們到底想要什麽嘛?
  古人雲,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教坊司的這壹群人,小人和女子占全了。
  李牧想來想去,現在忽然覺得,其實沒有必要在乎這些人的想法,有些人就是不值得去憐憫,而且鬥米恩升米仇,給予他們的越多,他們越不知足。
  所以,該攆走的攆走,該開革的開革。讓這些人回到他們自己應該在的命運軌跡中去,這壹年多的安穩日子,就當是他們的黃粱壹夢就行了。
  新戲,準備拍兩部。準確地來說,是壹部半。之前的牡丹亭,曾經演過幾折,因為李牧搬到了洛陽去,後面幾折的戲就沒演完。這部戲本來是為了給王鷗表白用的,她還沒有完整看過,這壹次就當是彌補愛妻的遺憾了。
  後幾折的戲也沒多少,這個部分比較節省時間,也能盡快地上演。
  而新戲,李牧定下的是《西廂記》,經過市場調查,李牧發現大唐百姓喜歡的其實還是愛情戲,尤其是大團圓結局的愛情戲,他們可以壹遍又壹遍的不厭其煩的看。而像是竇娥冤的那種戲劇,他們會看第壹遍,但是不會想去看第二遍,畢竟負能量的東西,人都是本能地想要逃離的。
  《西廂記》這部戲劇,具有很濃的反封建禮教的色彩,如果是在別的朝代,或許會被批判為有違禮法,但是對於風氣開放的大唐來說,反而會引起共鳴。當然,壹些細節還是要改壹改的。
  原著的主人公,分別是男主角張生,女主角崔鶯鶯,傳話的紅娘,圍寺廟的孫飛虎,想要翹墻角的鄭恒。書中年代不詳,但是由於這本書是脫胎於唐代元稹《鶯鶯傳》,所以後世都認為這個故事是發生在唐代。
  但現在就是唐代,時間線就有些不對勁了。所以李牧把這故事發生的時間,推前到了隋朝,主要人物不變,但救人的白馬將軍,他給改成了李將軍,結合書中的言語和背景,這個李將軍映射的便是後來的天策上將李世民。
  故事的梗概是這樣,張生在普救寺相遇相國小姐崔鶯鶯,壹見鐘情,而無計親近。恰遇叛將孫飛虎率兵圍寺,要強索鶯鶯為壓寨夫人;張生在崔母親口許婚下,依靠友人李將軍的幫助,解除了危難。不料崔母卻食言賴婚,張生相思成疾。鶯鶯心愛張生而不願正面表白;幾經波折,在紅娘的幫助下,鶯鶯終於至張生住處私會。崔母覺察跡象,拷問紅娘,反被紅娘幾句話點中要害,勉強答應了婚事,卻又以門第為由,令張生立即進京應試。十裏長亭送別之後,張生到京考中狀元;而鄭恒借機編造謊言,說張生已在京另娶,老夫人又壹次賴婚,要鶯鶯嫁於鄭恒。後張生趕來,鄭恒撞死,團圓大結局。
  崔鶯鶯的崔,自然離不開博陵崔氏。雖然戲裏沒有點明,但靠腦補就已經足夠腦補出來了。戲中的崔鶯鶯出身名門貴族,是個美麗而有才情的少女,父親生前已將她許配給鄭尚書的兒子。壹語雙關,這就帶了兩家了。
  張生,則是李牧創作出來壹個‘討好’士族的形象。張生的先父官禮部尚書,可見他也是出身官宦的書香門第,自幼在此環境熏陶下,勤奮學習,學成滿腹文章以求金榜題名。這是壹個典型的士子人設。
  時運不濟,造化弄人,多次應舉,均名落孫山,這也是大多數不中的士子的模板,只不過通常不中的士子,都是黯然回鄉,很少能有像張生壹樣“書劍飄零,遊於四方”的,做不到不代表不想,張生的形象正是這些士子們所向往的。所謂但求共鳴日,光宗耀祖時,說的就是這種情況了。
  但這位飽學之士在偶遇心愛之人時,卻肯將功名利祿拋向九霄雲外,這就有點意思了,頗有愛江山更愛美人之意。雖然在現實中,大部分的男人是不會做出這麽愚蠢的選擇的,但是在陷入愛情中的男人眼中,他們每個都是大情聖。在心愛之人遇到危險的時候,恨不都能投筆從戎,棄文從武,萬軍中來去自由,眾人註視下英雄救美,這壹切的設定,都附和士子們的想法。
  輕易得來的愛情,終不能讓人滿意。所以在大團圓之前,還是得有壹些波折。崔夫人的反悔,張生的無奈,襯托出了張生‘孝’的壹面,而張生赴京趕考,壹舉及第,得了頭名狀元,也顯示出了他的個人能力。同時,也映射了李牧自己,大唐境內,哪還有人不知道他是雙榜狀元的?
  而且崔鶯鶯的人設,也會讓人想起王鷗來,壹個是狀元,壹個是名門之女,在人物得到了百姓的憐憫之時,現實中的倆人阻礙也會無形之中小不少。
  李牧壹點也不擔心崔家會站出來說什麽,他現在就是在挑釁,巴不得崔家站出來,他正需要壹個借口,把崔家打進塵埃裏呢。
  ……
  在做這些事情的同時,李牧也沒落下講武堂的事情。後補的學生們經過了殘酷的考試,最終留下了十五名,房遺愛,杜荷等人不負李牧的期待,都在這名單之中。初十日,逍遙谷內,所有講武堂的校尉集結。
  雖說李世民已經特意囑咐過,講武堂他非常看重,開學典禮可以舉辦的矚目些,張揚壹些,但是李牧卻並沒有在這上面花心思,花架子壹次兩次就行了,真正動真格的時候,還是得簡單,幹脆,直接。他讓校尉們在寒風之中站著,足足過了壹個時辰,雖然山谷中的溫度要比外面高壹點,但是也是凍得所有人滿臉通紅了。
  這時候,李牧才悠然出現,走上高臺,雙目掃視他們壹眼,說了幾句話,便嚴令他們把心思放下,全心全意繼續訓練。李牧話音剛落,正準備宣布解散,忽然壹個熟悉的聲音傳過來,是高公公,他離老遠就提著氣高聲大呼:“侯爺……陛下來了……”
  這壹聲呼喚,讓靜籟無聲的校場壹下傳出壹陣歡呼,所有人不約而同地挺起胸膛,他們誰也沒想到李世民會親自來此,紛紛覺得與有榮焉。
  陛下能來,意義不同。這件事足以說明,李世民對講武堂的重視,比他說的還要更多壹些。他那天的激動,並不只是壹時熱血,他是真的把講武堂當回事了。
  過不多時,李世民的馬車到了講武堂門口,門口的校尉猶豫了壹下,還是伸出胳膊,將馬車攔了下來,高公公頓時落下來了臉,扯著嗓道:“陛下駕到,還不迎駕,這是做甚?”
  守門的校尉硬著頭皮道:“末將等恭迎聖駕,請陛下恕罪,講武堂的規矩,車馬嚴禁入學堂,誰若觸犯,便是大罪。侯爺說過,講武堂的規矩等同軍法,觸犯了是要殺頭的。”
  “規矩?天底下的規矩還大得過陛下麽?讓開!”高公公想不到竟碰到這麽個楞頭青,這種話長腦子都不應該說得出來啊,難道這是李牧特意安排的?他料定今天陛下可能會來,所以找了壹個腦袋不靈光的守在這裏?
  校尉沒動,不但沒動,還壹臉正色道:“陛下固然是最大的規矩,可是這講武堂內……”
  李世民在那邊已經下了馬車,他擺了擺手,阻止了高公公,笑著說道:“罷了,既然定下了規矩,就應該要遵守。朕步行就是,不要為難人家。”
  校尉這才讓開,半跪在地高呼萬歲,李世民心情不錯,帶著高公公進入講武堂正門,正要往校場去,李牧已經帶著所有人來迎駕了。他已經聽到了李世民被攔下的事情,背後直冒冷汗,天可憐見,這件事可真不是他指使的,但是做出的效果卻極其的做作,就算解釋恐怕也沒人信了。
  李世民呵呵壹笑,並沒有在意這個細節。叫李牧陪著他去校場,壹面道:“朕這壹趟來,就是要看看妳有沒有偷懶,再看看校尉們如何了。朕對妳現在做的事情非常的看重,妳可不能讓朕失望。”
  李牧道:“微臣盡心竭力,講武堂的所有人都可以作證的。對了,陛下,臣已經寫了兩個話本,壹個是全本的牡丹亭,另壹個是新戲《西廂記》,上元節前後都能上演,陛下可要提前搶票啊。”
  李世民負著手,莞爾壹笑,望著遠處列隊以待的校尉,不由暗暗點頭,這麽冷的天,筆直挺立紋絲不動,換作是自個兒的玄甲軍,恐怕也是做不到。
  “朕早就已經包下了壹個包間,也算是照顧妳生意,壹直包到正月結束呢,所以朕不用買票,這個妳不用擔心。”
  李牧訕訕道:“生意不生意的,都不是很重要。主要是怕陛下錯過了好戲,那可就是臣的過失了。”
  李世民突然道:“李牧,據說妳要在洛陽也蓋壹家戲院??”
  李牧呵呵壹笑,倒是不怕李世民幹涉,只是反感李世民跟個間諜似的,啥都想調查清楚了,但面上是壹點不顯露的,老實道:“臣也得做點小生意糊口,陛下是知道的,微臣家裏人口多,再加上我這人人品高潔,兩袖清風,端的是清官的典範,讀書人的標桿,在道德上是毫無瑕疵的,貪贓枉法的事情,打死臣都不會做,那還能咋整,只能是做點生意了。”
  李世民聽著李牧自吹自擂的話,冷著臉打斷道:“朕可不是來聽妳說這些沒用的話的,朕的意思是,往後長安和洛陽的戲班,最好輪換著來,不然妳常在洛陽,長安的戲肯定跟不上了。”
  原來是這個意思,李牧趕緊說道:“陛下說得在理,臣壹定謹記。”
  二人說話的功夫,已經上了高臺。忽然李牧覺得身後有點空,他回頭壹看,所有人都在臺下站定了,沒有壹個跟上來的。唯有自己傻乎乎的竟和李世民壹道上了高臺,而且還是並肩站著。
  這群混賬,為什麽沒人提醒我壹聲……
  李牧心裏暗暗腹誹,有種騎虎難下的感覺,這種跟皇帝並肩站立的行為,算不算是逾越了?
  李牧趕緊後退壹步,但是已經晚了,李世民瞅了他壹眼,示意他站回來。李牧只好站回來,尷尬地咧著嘴傻笑。
  李世民瞥了他壹眼,眼中露出不可捉的笑容,壹把將他拉住,低聲道:“老老實實地跟在朕的後頭,跑個什麽。”
  李牧無奈,低聲道:“遵旨。”這壹句遵旨,就是先留個暗示,意思是說他是奉旨行事,是妳要讓我做的,到時候可不要秋後算賬。
  迎著冷風,李世民和李牧俯瞰著校臺下的校尉,李世民笑了笑,道:“李牧說,妳們是天子親軍。朕想,既然是朕的親軍,今日也算妳們成軍之日,朕總不能不來看看。”
  校尉們紋絲不動,都是激動地望著李世民,這種眼神,讓李世民生出些許滿足,尋常的人不敢去看他,都是眼神閃爍,偶爾有看他的,要嘛是討好,要嘛是曲意,都讓他生厭了。
  倒是這些校尉的眼神,可以看出那清澈無暇的目光之後,是滿懷著激動,這是壹種崇拜感,被這樣的眼神註目著,李世民心裏忍不住贊許:“大唐軍隊,要的就是這樣的人接班,如果每壹代都是這樣的將士,大唐江山何愁不能永固?”
  隨即繼續道:“今日朕來看看,便是有壹句話要說。”他正色肅容,朗聲道:“卿等都是朕的親軍,所謂門生故吏,皆乃心腹之意,很多人的目光在妳們身上,妳們要好好的練,好好的學,給朕長長臉面,朕會給妳們壹個好前程,且看妳們如何把握了。”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