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吳霸春秋

迷惘的小羊羔

歷史軍事

公元前513年,吳國,五湖(太湖)。
千帆競走,波濤滾滾!
在煙波浩渺的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952章 君子愛財,取之有道

重生之吳霸春秋 by 迷惘的小羊羔

2024-1-7 21:24

  翌日,慶忌在崇政殿召開了壹場大朝會。
  “寡人欲斂財於國人,又不失民心,二三子何以教寡人?”
  此言壹出,頓時滿座皆驚。
  群臣都認為慶忌的腦子是秀逗了,不然怎麽可能說出這種無稽之談?
  “大王!”
  太宰計然硬著頭皮出列道:“臣聽說,聖賢的君王應該體恤民力,愛民如子,作為君父,大王怎可掠奪子民的財富?”
  “這些年來,我大吳國庫取之於民,用之於民,且大王實行的惠民政策,藏富於民,因而黎庶皆有藏私。”
  “然,這絕不是大王要斂財於國人的理由!”
  “大王,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大王愛財,更要取之有道,若學周厲王那樣貪圖財利,繼而搜刮民脂民膏為自己所用,為壹己私欲,恐怕會導致國破家亡,山河破碎!”
  “請大王引以為戒!”
  面對計然的這種說法,慶忌只是壹笑置之。
  像是文種、孔丘、鄧析三人,都忍不住心中壹緊。
  他們已經提前得知了這個事情的風聲,知道慶忌另有圖謀。
  但,慶忌究竟在想什麽?
  上意難測。
  他們壹時間,根本猜不透慶忌的想法。
  作為慶忌的死忠分子,禦史中丞伯噽立即站了出來,朝著慶忌躬身行禮道:“大王,臣以為這是理所應當的事情!”
  “大王是何許人也?是吳人的君父,壹國之主!”
  “凡是吳人,身家性命,盡皆歸大王所有。凡在吳國之地,四域之內,壹針壹線,壹草壹木,皆為大王處置!”
  “大王富有吳國,要錢財,直接使臣民交出來便是!”
  聽到這話,公卿大夫們都忍不住沖著伯噽怒目而視。
  “伯噽,妳怎敢慫恿大王搜刮民脂民膏?”
  “妳就是我大吳的榮夷公、虢公長父!”
  “佞臣,佞臣吶!”
  被群臣劈頭蓋臉的壹通痛罵,伯噽就不由得反唇相譏起來。
  “哼,妳們這群不忠之臣,有什麽資格在這裏對我伯噽指手畫腳?”
  “大王要斂財,爾等作為臣子,居然不思為大王分憂解難,還在這裏壹個勁兒的指責我,豈不是本末倒置嗎?”
  “食君之祿,擔君之憂,如此淺顯易懂的道理,二三子都不知曉嗎?”
  伯噽很是憤慨。
  因為,這榮夷公、虢公長父可不是什麽好東西。
  榮夷公擅長搜刮財物,殘酷欺壓國人。
  而厲王卻偏偏重用“好專利而不知大難”的榮夷公與虢公長父等佞臣,對內封山占水,壟斷山林川澤的壹切收益,禁止平民采樵、漁獵,斷絕了他們的生計。
  對外興師動眾,征伐鄰邦,不斷加重老百姓的負擔。
  他的倒行逆施、橫征暴斂,造成了周人的強烈不滿,朝野上下,殺機四伏,人人自危,民怨沸騰。
  周厲王又派了壹個佞臣衛巫於監視百姓,將許多不滿“專利”的平民捕來殺死。
  後來連不少沒有發過怨言的平民也被殺死。
  厲王的高壓政策,使得親友熟人在路上遇到了都不敢互相招呼,只能看上壹眼,使都城變得死氣沈沈……
  當然,時至今日,經過變法之後的吳國,早就壟斷了山海湖澤,魚鹽之利。
  到山上砍柴的樵夫,到山上打獵的獵戶,到湖裏河裏以及海上捕魚的漁夫等等,從事這種職業的人,全部要交稅,給慶忌交稅。
  這些稅收歸少府管理,作為王室成員的私用,進了慶忌的私人腰包。
  就這樣,慶忌還不滿足嗎?
  國君如此貪婪,江山社稷怎麽長治久安?
  壹時間,群臣都很是憤慨。
  “請大王處死妖言惑眾的佞臣伯噽!”
  “大王,切不可斂財於國人!”
  “這兩年我大吳的確消耗了許多錢糧,卻還不至於到搜刮民財以填補空缺的地步!”
  “大王切不可有此念想!”
  公卿大夫們嘩啦啦的跪了壹地。
  見狀,慶忌沒好氣的笑了笑,道:“二三子,寡人只是打個比方,並沒有真的要斂財於國人。”
  “在不失去民心,反而得民心的情況下,二三子誰可使寡人斂財於國人,盡可能的集中我大吳之財富?”
  “這……”
  對於慶忌的這種說法,群臣是壹頭霧水,好似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
  這如何能辦到?
  “鄧析、孔丘、文種,妳三人可有辦法?”
  聽見這話,群臣基本上就反應過來,這是慶忌對鄧析等三人的壹個考驗。
  孔丘深吸了壹口氣,手持牙笏出列道:“大王,臣……無計可施。”
  孔丘知道,自己可能與太宰之位失之交臂了。
  不過,他真的是拿不出方法,讓慶忌能斂財,還不失國人之心。
  在孔丘看來,這根本是無解的事情。
  “鄧析?”
  鄧析站出來,硬著頭皮道:“大王,臣以為,可向國人預征壹兩年的賦稅,必可不失國人之心,還能使我大吳短時間內,聚攏大量的錢糧!”
  “這不失為壹個好方法。”
  慶忌笑了笑,又話鋒壹轉,道:“然,預征壹兩年的賦稅,明年、後年,我大吳將不能征收賦稅了,如何度日?”
  實際上,吳國的府庫倉稟,錢糧還是十分充裕的。
  沒必要向黎庶預支壹兩年的賦稅。
  吳國藏富於民,民間的黎庶,尤其是商賈富得流油,預支壹兩年的賦稅絕不會讓他們心生不滿。
  只是,何苦來哉?
  這些賦稅(錢糧)原本就是吳國的,壹成不變,又怎麽能說,是在為慶忌增益財政收入?
  有鑒於此,鄧析也黯然退場了。
  輪到文種,當慶忌的目光放到他身上的時候,他深吸了壹口氣,緩緩的站出來,道:“大王,臣以為,可向商賈、販夫走卒,以及壹些暫時沒有錢周轉之人放貸。”
  “我大吳原本就有放貸政策,只是並不收取利息。”
  “若能收取壹定的利息,既解了國人的燃眉之急,也可為國庫增益收入。”
  聞言,慶忌頗為贊賞了看著文種。
  等等,這不會是範蠡教的吧?
  慶忌將疑惑的目光掃了壹眼範蠡。
  範蠡搖搖頭,瞟了壹眼坐在不遠處的計然。
  計然嗎?
  看起來,比起鄧析和孔丘,計然更加中意文種接替自己的太宰之位。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