宰執天下

cuslaa

歷史軍事

從出租車上跳下來就直奔檢票口,賀方終於壹身大汗的在最後壹刻趕上了回上海的飛機。直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二章 邊聲連角不知眠(二)

宰執天下 by cuslaa

2023-4-22 11:34

  王厚見韓岡事事為自己父親著想,心中欣喜:“愚兄也是這麽想的。家嚴已經有所準備。”
  韓岡不似王厚那般樂觀:“能證明機宜先明之見的,是不是就只有元旦時,發給經略司的兩封急報?”
  “三月初,兩部調集族中大軍時,家嚴當時在永寧寨,聽說後又發文給李師中,提醒他加強防備。”
  “也就三封啊。”韓岡沈吟了壹下,道:“得去架閣庫,把機宜這幾封有關托碩隆博二部的文字,都拿出來保存好,以防莫名其妙就不見了。”
  “家嚴已經做了。”王厚笑道:“吃了那麽多虧,哪能再糊塗。沒了文字,那就任李師中潑臟水了。”
  對於王韶這麽小心謹慎,韓岡可以理解。王韶的才智本高,自己能想到的,王韶當然也能想到。何況對於李師中和竇舜卿的陰毒手段,王韶可是切膚之痛,當然會預防著。
  韓岡點點頭:“既然機宜早有準備,我就放心了……”他也笑道:“機宜的先見之明,傳到京中,讓人知道他這蕃部提舉也不是白做的。”
  王厚失笑,韓岡拍馬屁的時候可是難得,只是他的臉色又正經起來,“不過玉昆妳有所不知,秦州的蕃部提舉可是就要再多了壹個。”
  “再多壹個?這話怎麽說?”韓岡驚訝道。
  如今管理秦州緣邊蕃部的官員已經有三人,王韶是提舉西路蕃部,向寶是管勾西路,張守約則是管勾東路。就這麽點大的地方塞了三個人來管,張守約管著東部,那裏沒什麽事,當然,功勞也少。但西路其實就是指的河湟開邊的,王韶、向寶,壹個提舉、壹個管勾,就是在為此爭著。如果再添壹人,不可能是在事少功少的東路,只會是在功勞多多的西路。
  這是還覺得秦州不夠亂嗎?
  “天子欽點西京左藏庫副使,閣門通事舍人高遵裕,為秦州西路蕃部同提舉。”王厚說道。
  高遵裕這個名字韓岡好像在哪裏聽過。不過他最近接觸過人多,說的話多,聽過的名字也多,使得其中許多只留下壹點模糊記憶。他問道:“這高遵裕是什麽人?”
  王厚反問:“太後姓什麽?”
  得到提醒,韓岡想起來了,是高太後家的人,“……是太後的叔叔。”
  太後親叔為秦州西路蕃部同提舉,往好處想,趙頊把自家的舅公派來秦州,當然不會是為了跟王韶打擂臺,相反,算是為王韶準備的壹大助力。但壞處貌似也不少,外戚在士大夫中並不是很受待見,王韶即便得到高遵裕的支持,朝堂上反變法派的重臣們的立場也不會改變,反而會更加興奮。
  而且,為了滿足高遵裕的功名心——能放棄京城的優厚生活,而到秦州喝西北風,他就不可能是個視功名利祿如糞土的人——王韶就必須在壹些事情上遷就於他,還要推讓功勞給他。而且高遵裕不會單人上任,他有門客、有幕僚,有親友,這些人,同是會來分大餅的。
  這下有好戲看了,韓岡想著。他從不怕與人爭功,只怕沒有立功的機會,反正高遵裕來秦州,第壹個頭疼的並不是他韓岡,也不是王韶,而是向寶。
  ……
  韓岡和王厚說著閑話,而經略司中,李師中和他的屬官們也都在商議著如何處理隆博、托碩兩部的問題。
  正廳上,李師中居中高座,右手邊,竇舜卿坐在第壹位,只是瞇著眼似睡非睡。竇舜卿的對面是向寶,秦鳳都鈐轄雙眼如電,神色中滿是躍躍欲試,迫不及待。而後,參議、參謀、機宜等幕僚官坐了壹片,王韶的位置就在他們中間。
  李師中開門見山:“隆博、托碩以細故起大兵,渭源至古渭百數十裏,皆有其兵馬出沒,廝殺無壹日而絕。現今兩部的使者在西北各部中四處奔走,厚賂求盟。如不及早平息亂勢,秦州以西怕都免不了要烽火連綿。不知諸位對此有何高見?此二部又該如何處置?”
  “管他們為得什麽事,即亂我秦州,那就壹個也不放過!”向寶豪氣迫人,他對蕃部壹向秉持著強硬的態度,對不恭順的蕃部,總是想著先打壹頓再說,“經略,且由末將帶兵去,管把他們教訓得服服帖帖。”
  李師中不置可否,轉去問王韶的意見:“子純,妳意下如何?”
  王韶心中正罵著,兩部即將開戰的文報早早地就被呈到了經略使的案頭上,若李師中早做準備,說不定今日兩部之亂都可以消弭於無形。但李師中壹拖幾個月,連點預防都不做,現在事情鬧大了,王韶覺得更應該先追究李師中的失察誤事之罪。
  當然,王韶知道自己的想法不現實。他只能提醒:“河州木征那邊呢?他的弟弟董裕娶的是托碩部的女兒,他不會不出兵。”
  “朝廷行事哪能顧忌那麽多,瞻前顧後,豈不徒惹蕃人笑?!”
  “子純,”李師中喚起王韶的表字,親熱得就像叫著自己的老友,“妳還是覺得該慎重起見?”
  王韶不上當,“出兵與否,經略壹言可決。但未慮勝,先慮敗,夫廟算多者恒為勝。如今只是廟算而已,還要問問在座各位的意見。”
  “子純說的是。”李師中遂壹個個地問起僚屬們的意見,而他們見解,無外乎謹慎行事和大膽用兵兩種看法。最後也就竇舜卿還沒發言,只是看他花白的雙眉下,壹對眼睛緊閉著,讓人覺得他的意見有不如無。
  “好了,”李師中最後總結陳詞,“皇城是要立刻出兵,王子純則是覺得要謹慎壹些……”
  “不,”王韶突然打斷李師中的話:“經略誤會了。職部倒是同意向鈐轄的意見,平亂以速戰速決為上,但必須要防備好木征。”
  聽見王韶支持自己,向寶先是楞了壹下。然後滿不在乎地笑道:“木征小兒輩,不足慮。即便他敢來插手兩部之事,我也能讓他丟盔棄甲而走。”
  王韶當即反對:“真的要出兵,對付兩部倒不需要鈐轄出馬,牛刀殺雞反為不美。不如鈐轄領軍屯於永寧,以防備木征。古渭寨本有三千軍,且西路都巡檢劉昌祚素有威名,讓他直接帶兵去壓服兩部,也就足夠了。”
  “劉昌祚只箭射得好,壹勇之夫,怕不如木征心機多。”竇舜卿今天第壹次開口,在座壹齊心道,原來他沒睡著啊。
  “不然,劉昌祚久歷兵事,勇武智計皆為長才。木征不過壹蕃人,如何跟我軍大將相提並論?”
  “老夫看他倒是尋常。”竇舜卿慢悠悠地說著。
  秦州以西的蕃部,本歸王韶、向寶兩人統管,論地位,向寶壹路都鈐轄,當然在王韶之上。但放到蕃部這件事上,王韶的提舉要比向寶的管勾高上壹級,換句話說,在秦州西路蕃部事務上,王韶的話語權是要高於向寶的。但竇舜卿位高權重,他的話,分量猶在向寶、王韶之上。
  “那此事就交予皇城了。”向寶的本官是皇城使,李師中不知因為什麽原因,壹直拿向寶的本官稱呼他,而不是鈐轄差遣,“最近西賊在環慶蠢蠢欲動,慶州的李復圭又是個好大喜功的性子,那裏可能要出些亂子。秦州的兵要防著,壹人壹馬都不能動。”
  李師中以好大言著稱,也就是壹個大嘴巴,說起臨路帥臣,壹點也不避諱。在座的都在想,這話傳到環慶經略使李復圭耳裏,恐怕秦鳳、環慶兩路就要打起嘴仗來了。
  李師中從不在乎這些,說完秦州不能調兵,繼續道:“甘谷城要防賊,伏羌城又要支持甘谷,都不能輕動。本經略能給皇城的,就只有永寧、古渭二寨中的兵馬。不過皇城還是管勾西路蕃部,有需要時可以征調周圍諸部兵馬。”
  向寶耐著性子聽著李師中絮絮叨叨地說了壹通,只聽到最後幾句,聞之大喜。他壹直能盼著出兵。
  “不過,”李師中給出兵加上前提,“必須確認木征開始匡助托碩部時才可動手。如果只是兩部相爭,由得他們自去。本經略會傳令緣邊各部,讓他們不得插手托碩隆博兩部之事。如有蕃部敢違我帥命,本經略自會遣人理會。”
  不得不說,李師中做事還是有些分寸,不是按照向寶的意見,將兩個鬥氣的蕃部壹齊處置,也不讓他立刻動手,而是等待木征的行動。
  向寶對此略略有些不滿,但還是上前接令:“末將遵命。”
  “對了。”李師中像是突然想起壹件事,“韓岡不是精通軍中醫術嗎?他在本路軍中也頗有些名氣,有他隨軍,應該能稍稍安定軍中人心。正好這也是韓岡的職司,就讓他跟著向皇城壹起去古渭。”
  “韓岡今天病了,恐怕近日無法隨軍同行。”王韶為韓岡開脫,不然他進了向寶帳下。向寶只要動動嘴,就能將他治了罪。
  “那就請他抱病出征。”李師中的決定毫不動搖,“為國豈敢惜身,相信韓玉昆有這份忠心。”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