爭魏

蒼穹之魚

歷史軍事

魏青龍二年。
蜀丞相諸葛亮十萬大軍出斜谷、越秦嶺,進討渭南,魏大都督司馬懿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五百八十四章 烈火

爭魏 by 蒼穹之魚

2023-5-14 20:35

  楊崢原本想免除徭役,減輕百姓負擔,但經過實踐之後,發現有些理想化了。
  修橋補路要借用民力,營建城池也要借用民力。
  大戰時,輸送糧草,也需要民力……
  在魯芝、索靖的勸誡下,楊崢換了個說法,改徭役為庸。
  凡丁壯,每年須為官府勞作壹個月,可以用物品錢糧折抵役期。
  均田制,租庸調,有田則有租,有家則有調,有身則有庸,以之厚生,則不堤防而家業可久;以之成務,則不校閱而眾寡可知;以之為理,則法不煩而教化行;以之成賦,則下不困而上用足。
  當然,這個制度並非最完美的。
  這世上也沒有完美的制度。
  只是相對目前而言,均田制是最合適目前秦國現狀。
  秦國直接與百姓聯系起來,繞過士族豪強中間商賺差價。
  漏洞以後當然會有,這就需要考驗後人的智慧了。
  楊崢不是聖人,能讓大秦興盛兩三百年,讓隋唐盛世提前到來,對華夏已經功莫大焉。
  洪武大帝設計的制度在當時也算是完善的,還制定大誥,祖宗之法不可改……
  明朝也就被限制死了。
  壹個時代有壹個時代的形勢、規則,以及使命。
  楊崢的使命是推翻以司馬家為首的士族豪強聯合體,所以必須借用寒門庶族的力量。
  百姓對征發異常配合。
  畢竟提供壹日兩餐,也不用打仗,就砍砍柴而已,在家閑著還要耗費糧食,跟官府混,興許打破了塢堡,興許還能得到三瓜兩棗的賞錢。
  楊崢的殺伐果斷是出了名的,但出手大方同樣出名。
  府兵、百姓都沾了些油水。
  所以此次都非常配合。
  連屯田的奴隸也趕來了。
  轉眼,南安就聚集了十幾萬的人馬。
  宣義郎和宣義掾將百姓組織起來。
  楊崢還下令造了五十多輛投石車。
  人多力量大,十幾萬可移山填海,壹個小小的塢堡自然不在話下。
  深秋季節,到處都是枯木枯草,被砍伐來堆積在塢堡之下。
  楊崢壹句廢話都沒說,直接上幹貨。
  烈焰在城下騰空而起,火油壹罐壹罐的投入塢堡中。
  很快,這些看似堅固的塢堡中,響起了淒厲的慘嚎聲。
  不過塢堡中的人倒也硬氣,死扛著不投降。
  楊崢心中壹嘆,人為財死鳥為食亡,令人加大火力,不斷有幹柴拋入塢堡中。
  陣陣持續壹天壹夜,連塢堡的天都被燒紅了。
  第二天,塢堡就扛不住了。
  裏面的堡民殺了塢主,出城投降。
  望著壹個個被烤的黑乎乎的戰俘,楊崢帶著親衛沖入人群,馬鞭肆意抽打,“不見棺材不掉淚的賤骨頭!給妳們田不要,讓妳們當人不當,全都送到居延、朔方為奴!”
  聽到不用死,俘虜們心中暗暗松了口氣。
  楊崢屠城、築京觀的惡名廣為流傳。
  其實大秦的奴隸比他們當蔭戶、莊奴強多了,三年可以轉為待歸,兩年後轉為治民。
  破了第壹座塢堡,就能破第二座、第三座。
  楊崢與張輔兵分兩路,壹路燒下去。
  有的負隅頑抗,寧願被烤成焦炭也不出堡投降。
  有的則壹見秦字大旗,知道秦王楊崢親至,乖乖開城投降。
  南安三十三座塢堡轉眼被滅。
  隴西也如法炮制。
  豪強們雖然在戰術上守望相助,但在戰略上仍是壹盤散沙,各個擊破沒有絲毫難度。
  隴西之戰比南安要慘烈壹些,此地的豪強無法無天慣了,此次叛亂也是他們先發動起來的,尤其是牛、梁、辛等姓氏,與中原士族有千絲萬縷的聯系。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有時候內部鬥爭比外部鬥爭更為慘烈。
  但在秦國的泰山壓頂之下,所有的抵抗都是徒勞的。
  壹盤散沙的豪強不可能跟秦國對抗。
  所以在楊崢下了決心的時候,他們覆滅也僅僅是時間問題。
  塢堡壹座壹座被推平,隴西豪強們壹家壹家覆滅。
  十幾萬人口被遷徙至居延、北地、朔方、西海諸郡。
  剩下的天水郡,在秦軍壹路風火連天煙塵滾滾之下,也乖乖的投降了。
  楊崢按照承諾,合法的田地還是他們的,願意跟他們繼續生活的百姓也悉隨尊便,允許他們蓄養家奴,但所有田地和人口必須登記造冊,塢堡必須拆除,私軍必須解散。
  豪族三代超過壹百人必須分家,並且所有子弟,不分嫡系、旁系都享有同等繼承土地的權力,也就是推恩令,大田化小田,大宗化小宗。
  所有人壹體租庸調,沒有例外。
  在秦軍血淋淋的刀子面前,豪強們異常擁護楊崢的各種法令,高度配合,完美展現了豪強的另壹面,親切、友好、恭順……
  楊崢留張輔在隴右主持大局,帶著大軍回返長安。
  隴右只是壹次試行,難免有些粗魯和不體面,不完善之處也非常多。
  壹個塢堡就是壹個封閉的王國。
  消息閉塞,什麽都是聽塢主的。
  豪強說什麽就是什麽。
  很多蔭戶並不知道楊崢是在給他們分田,所以抵抗才稍微激烈了壹些。
  “下壹步,就要看妳們鎮撫司、宣義司了,蜀中大小豪強,全部要有妳們的人,每家每戶都要摸清楚,讓蔭戶、圈禁的百姓知道大秦國策,知道均田是什麽!”楊崢稍微總結了壹下。
  “臣領命!”龐青、趙阿七壹起拱手道。
  思路已經非常清晰,盡量發動百姓。
  楊崢就不相信給田給地還不要的。
  沒有蔭戶、圈禁的百姓支持,豪強也玩不轉。
  這也是釜底抽薪之策。
  秦國有士家豪強,但沒有士族門閥。
  其力量不可能如中原壹般,能直接跟官府對抗。
  趁他們沒有進化為士族門閥之前,壓制和削弱他們是最好選擇。
  而不是要他們的命。
  存在即合理,天地萬物都有兩面性,士家豪強並非壹無是處。
  隴右處理的雖然有些不體面,但壓在楊崢心口上的壹塊大石被挪開。
  順我者活,逆我者亡。
  此戰也表明了楊崢推行均田制的決心,剩下的就看宣義司、鎮撫司的水平了。
  不過楊崢覺得,豪強們最終妥協是必然的。
  因為歷史上成功的例子太多了。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