爭魏

蒼穹之魚

歷史軍事

魏青龍二年。
蜀丞相諸葛亮十萬大軍出斜谷、越秦嶺,進討渭南,魏大都督司馬懿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七百六十六章 窮

爭魏 by 蒼穹之魚

2023-5-14 20:35

  隨著秦國的壯大,長安老破小的問題越來突出。
  壹旦下雨或者下雪,城內就泥濘不堪,城外的渭水動輒淹到城墻根。
  渭河跟黃河壹樣,時常左右搖擺,動輒有淹沒長安的風險。
  新都營建了這麽長時間已經差不多了。
  各種奴隸的持續供應,讓工期也快了不少。
  尤其是農閑的時候,附近的百姓會趕來打“零工”,熱情高昂,不要工錢,只要管壹日三餐就行。
  這也導致了工程進度的加快。
  索靖早就意識到新都的問題,所以這壹兩年主要精力便撲在新都上。
  嵇康負責設計和工程,索靖負責後方調度。
  加上從中原、江東、蜀中湧來的各種專業人士,新都速度尤其之快。
  楊崢帶著衛瓘、楊旭視察,新都的輪廓基本完成。
  整體布局為長方形,分外郭城、宮城、皇城三部分組成,東西長十六裏,南北寬十二裏,每面有三道城門,十二道城門對應六條大街。
  城墻高兩丈半,依舊采用夯土之法,極其堅固。
  防禦力也是頂尖的存在,每道城門都修了甕城,每面城墻上都有箭樓、馬面等等。
  嵇康作為名士界、藝術界的頂流存在,當然不允許都城修的太土,在城墻內外兩側貼了青磚維持美觀。
  護城河也是按最大的規格來,引浐水、交水、潞水等水系,裏三層外三層圍繞城池,水系壹直延伸至宮城內。
  城內壹百壹十坊,已經完成了壹半。
  而皇宮也修的差不多了。
  壹個充滿藝術細胞的人修建的城池,當然不會呆板,每壹坊都各具特色,閣樓參差不齊,青磚灰瓦,飛檐鬥拱,氣象萬千。
  跟長安最大的不同是,嵇康啟用了大量紅黑配色,在色調偏青暗的魏晉,多了壹絲鮮活和莊重。
  皇宮則采用明黃大紅兩種亮色。
  嵇康的各種藝術想象完全施展出來,設計了不少空中連廊,將壹座座宮殿連接了起來。
  “此城只怕可以容納百萬人。”衛瓘驚嘆道。
  “這才是我大秦的都城!”楊旭激動道。
  楊崢也嘆為觀止,不過這錢花的也讓人肉疼。
  十萬多萬的奴隸,加上趕工的百姓,以及運送木材石材的牛馬,種種開銷加在壹起,不是壹個小數字。
  即便如此,也沒有達到嵇康的要求。
  據說嵇康準備把新都修建成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完美城池……
  後來因為河東大戰開打,錢糧都用作戰爭了。
  “皇宮還需雕磨,民坊只是初具其型,另外城準備在城中挖建五座大池,需要配套橋梁、亭閣、水榭等建築。”嵇康的壹臉平淡讓楊崢父子仿佛沒見過市面的土鱉。
  “如此壹來,豈不是又要增加預算?”楊崢兩眼睜的雪亮。
  “這是自然,天下尚未壹統,關中便有如此氣象,若天下壹統,關中必然更加繁華,身為帝都,當然要有帝都的氣派。”
  “天下不是還沒壹統嗎?”楊崢有些頭疼。
  看嵇康的樣子,只怕後期的投入更多。
  “無妨,陛下當初不是說十年、十五年嗎?這才過去三年。”
  問題是長安已經扛不住了,等著新都。
  統壹天下也絕不像嵇康說的這麽信手拈來。
  沒錢沒糧怎麽統壹?
  楊崢壹陣頭疼,攤子鋪的太大,現在按不住了。
  “陛下何不將新城中的宅邸售賣壹批?”衛瓘忽然道。
  楊崢壹楞,腦海中驀地降下壹道閃電!
  這、這是要開啟房地、產業啊!
  還有什麽比賣房更賺錢的?
  尤其是帝都。
  後世的國家,哪壹個不是房地、產業撐起來的?
  妥妥的支柱產業啊!
  楊崢暗罵自己糊塗,抱著金山居然不知道挖……
  這年頭,誰最有錢?
  當然是士族豪強啊。
  用新都的房地、產收割他們豈不美哉?
  漢武帝以告緡令為鐮刀,太不人道了,名聲也不好。
  自己也玩不了,所以這種隱性的割韭菜辦法最好,士族豪強壹定眼巴巴往坑裏跳。
  這年頭普遍窮,但窮的只是普通人,士族豪強累積了兩三百年,家中有的是錢糧,而且他們的嗅覺是最靈敏的。
  大秦壹統天下,這就是最大的心理預期,和最大的賣點!
  楊崢越想越興奮,“大善!城中可劃分三個區域,東城為有功將士及朝臣的住宅,其他的地方全部拿出去賣。”
  嵇康不悅道:“商乃下等之業,若國家沈迷商賈之利,只恐數十年之後,社稷千瘡百孔,陛下當興教化,立禮儀人倫,怎可大興此道?”
  “嵇中散此言差矣,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無商安能互通有無?孔子亦言: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衛瓘爭辯道。
  嵇康也是清談的高手,駁斥道:“斷章取義,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為君之道,在德在仁!”
  楊崢壹陣頭大,繞來繞去,繞著給自己上課了,“教化當然要興,但興教化也要用錢,君子愛財取之有道,朕並非愛財,而是為國取之,難道朕不賣宅邸,效仿孝武皇帝用告緡令?”
  國家運行的基本邏輯就是經濟。
  人窮,也就過得差壹些,但國家太窮,可是會死的。
  大唐、大明說穿了,是自己窮死的。
  諸葛武侯都知道經營蜀錦,充作軍資。
  楊崢賣賣房子,並不過分。
  連告緡令都搬出來了,嵇康啞口無言。
  “士農工商,國之柱石也,朕當然不會厚此薄彼,不過此壹時彼壹時,朕不會傷民害民,嵇中散可拭目以待。”
  更深層次的東西,楊崢自己也是壹知半解,但並不妨礙他抄後世的作業。
  好在嵇康不是頑固不化之人,拱手道:“臣對治國壹知半解,然觀陛下這麽多年所作所為,常有驚人之舉,此殆天授之,非人可及,臣孤陋寡聞了。”
  “嵇中散過謙了,商賈若是運行得當,亦是利民之舉。”
  其實華夏商業壹直很繁榮,不然也會有兩條絲綢之路。
  戰國時代,便有奇貨可居的呂不韋。
  楊崢的原則是,不放任自流,也不能壹棍子打死,要合理管控。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