爭魏

蒼穹之魚

歷史軍事

魏青龍二年。
蜀丞相諸葛亮十萬大軍出斜谷、越秦嶺,進討渭南,魏大都督司馬懿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九百五十八章 高原

爭魏 by 蒼穹之魚

2023-5-14 20:36

  壹事不煩二主,既然是嵇康提出來的,也應該由他主持。
  再說放眼天下,還有誰比他更合適?
  嵇康的成就不僅僅是琴棋書畫,而是思想上的,是泰興詩風的引領者,更為難得的是,他不是杜預那般沈迷於儒學當中。
  對玄學、道學都有相當深的見解。
  自從楊崢提出輸出華夏文明的想法之後,嵇康是第壹個響應的。
  也因為他的支持,大量中原士子提劍跨馬奔赴西域。
  “臣責無旁貸。”嵇康想也沒想就答應了。
  “此事交由閣下,朕就放心了!”楊崢心情大好。
  當皇帝最重要的就是用人。
  漢高祖若是單挑,只怕三兩下就被楚霸王解決了,但張良蕭何韓信等等賢才,皆願為他所用,這才是最高明的領袖。
  不過對草原輸出的是文化,而不是技術。
  這壹點楊崢異常警覺。
  近些年漠北木骨閭、車鹿會雄健父子異軍突起,靠的就是偷學了中原的馬鐙,在漠北橫掃諸部,越打越強。
  目前為止,他們對大秦異常恭順,年年進獻貂皮、駿馬,加之他們活動的範圍在北海附近,對秦軍異常警覺。
  秦軍鞭長莫及,龐青也曾出兵到達過北海,他們聞風遠遁,過兩個月又返回,來回捉迷藏壹般,讓龐青壹直沒辦法徹底清理他們。
  冷兵器時代的戰爭,排除民族士氣方面的因素,硬實力壹是人口,二是鋼鐵。
  草原不缺礦,但缺熔煉鐵礦的技術。
  歷史上突厥人正是在金山山脈為柔然人打鐵,掌握了鍛造技術,從而成為雄霸大陸的頂級草原帝國。
  草原諸部可以南下買糧食,買禦寒的棉衣棉被,也可以買絲綢茶葉等奢侈品,但堅決不能買鐵器。
  楊崢還在代郡、雲中、九原、敦煌、武威、遼東、交趾等郡設立了鎮撫司,不經過當地官府,由經驗老道的錦衣衛監查。
  壹旦被邊關查到鐵器,可當場格殺,若是查到弩、甲、刀劍長槊等兵器,則是夷滅三族的重罪。
  “既然陛下看到漠北,為何不將高原徹底納入大秦版圖?”衛瓘拱手道。
  “高原?”楊崢盯著沙盤。
  現在是小冰河時期,氣候嚴寒,這麽多年河湟對高原上的羌人也產生了虹吸效應。
  大量羌人走下高原,投入大秦的懷抱。
  但兩百多年後,氣候變暖,高原就不是苦寒之地了。
  如果不加強掌控,到時候對華夏的威脅巨大。
  大唐若不是被吐蕃拖住了,必然會走向壹個更加輝煌的巔峰。
  要知道歷史上的吐蕃兩次攻入長安。
  在地緣上,高原也對大秦現在的疆域有極大的威脅。
  向北威懾河西走廊,向西威脅天山以南,東北直接威脅關中,東南邁出壹腳,直接踩進蜀中平原。
  雖然性價比不高,但戰略價值巨大。
  穿越者最大的優勢是目光超前。
  歷史上既然出現了高原帝國吐蕃,那麽兩三百年後,當大秦因土地兼並而腐朽不堪、奄奄壹息時,西南忽然蹦出壹個高原帝國……
  那種場面,不堪想象。
  即便在後世,高原的戰略價值也是毋庸置疑的。
  早壹點納入華夏的懷抱,早壹點加強此地對華夏的認同。
  “伯玉所言甚是!”楊崢點頭道。
  無論衛瓘是為了迎合自己,還是真的看出此地的戰略價值,他的意見都要重視。
  衛瓘道:“關中頗多羌裔秦民,性耐苦寒,正可經營此地。”
  “伯玉莫要忘了,當年我們分派大量宣義掾、宣義郎進高原,現在該是開花結果的時候了。”楊崢笑著提醒。
  “陛下之雄才大略,千古未有也。”衛瓘什麽都好,但就是有時馬屁拍的人受不了……
  楊崢老臉壹紅,如果說大秦真正能有超越漢唐的成就,壹定就是在高原上發力。
  壹旁的索靖也有受不了,咳嗽兩聲,拱手道:“大秦……雖強,但經營高原如此廣袤之地……似乎略有不支。”
  魯芝現在處於半隱退狀態,在家抱孫子,頤養天年。
  所以主和派的重任就落到了索靖頭上。
  中原尚有這麽多未開發之地,要跑去經營高原,在他們眼中無異於舍本求末了。
  而且高原上還有個象雄王朝。
  這才是高原文明真正的根,據說有壹萬八千年的歷史,在華夏史書中最早可追溯至西周時代,也就是公元前七百多年。
  在很長的時間裏,他們壹直處在部落聯盟制。
  到現在也不過是分封奴隸制,至於戰力,歷史上吐蕃壹萬人就擊敗了象雄十萬大軍。
  大秦崛起後,他們也數次進貢,兩邊關系還算不錯,象雄也沒有後來吐蕃那麽強的進攻性。
  高原上的貴人用的絲綢、茶葉,都是從蜀中送過去的。
  “有些事情,朕不能不做,大秦不能不做。”楊崢決心已定,“朕不是要占領整個高原,而是如西域壹般,控制形勝之地,交通咽喉。”
  擴張是壹個漫長的過程。
  其實秦漢統治中原也是如此,沿著黃河、長江線性發展,然後順著支流向內地發展。
  把地方先占住,然後建造城池,遷徙百信,站穩腳之後,擴張影響力,輸出文化,吸引人口……
  沒必要什麽事都提著刀子去辦,弄得血淋淋的。
  以前大秦是光腳的,現在大秦穿上了鞋,要講究吃相和臉面,這些年的國策也是如此,能不動刀就盡量不動刀。
  大秦不占領高原,自然會有其他人占領……兩三百年後,氣候溫暖,華夏會為此付出慘重的代價。
  聽楊崢這麽說,索靖松了口氣,“若是如此,大秦國力勉強可以支撐。”
  楊崢壓根就沒想壹口吃下這麽大的地盤,而是將其列入大秦的百年大計之中,需要數代去推行,自己這壹代只是打個基礎,未來還會在高原上封國。
  衛瓘和索靖都點頭了,此事就沒多少阻力。
  楊崢身為大秦君主自然知道誰是本誰是末。
  盡管這些年到處遷徙,但遼東、南疆、西地加起來,也不過壹百萬左右。
  對兩千多萬的中原來說,並不算多。
  雍涼穩定的時間比較長,羌氐已經到了第三代,人口眾多,本質上他們跟漢人已經沒多少區別了,連原本的語言和習俗都忘記了。
  精神上比傳統漢人更像是秦人,對秦人的身份極度自豪。
  關中的良家子奔赴西域,這些羌氐子弟,也該沖上高原了……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