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子

名劍山莊

歷史軍事

壹個八九歲的孩子,壹身白色孝衣,團團的在錦被下面,小小的人兒看上去可憐之極。而臉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壹百壹十八章 未入京城已憂心

明天子 by 名劍山莊

2021-4-25 19:22

  運河之上,南北消息還是很靈通的。
  朱祁鎮與楊溥聯手,確定了河北大興水利的基調。這些消息次第傳來,讓周忱本來懸著的心,更是七上八下。
  就好像是壹顆心臟,僅僅被壹根細線綁著,深深的勒緊了血肉之中,就好像要被生生勒碎壹般。
  周忱是壹個幹瘦的老頭,他今年已經六十歲了。
  他前半生過得平平無奇,壹直沈淪下僚。滿腹才華不的升遷。
  在四十九歲那壹年,被楊士奇提拔,推薦給宣宗皇帝,以臨危受命之態,主持江南糧稅征收之事。
  這壹幹就是十年有余了。
  似乎真因為前半身沈淪下僚,走遍的門路,不得升遷。所以他坐上江南巡撫之位後,就分外圓滑,壹邊用近乎鐵腕的手段,整治了不少人。但是對朝廷之上達官權貴,卻是以非常圓滑的姿態周旋。
  所以才能在江南士紳壹直反對之下,他能牢牢坐穩了江南巡撫壹職。
  並不是說有能力,就可以坐穩這堪稱天下最富的官職了。
  只是這突然而來的升遷,實在令周忱摸不得頭腦,特別是面對楊士奇被楊溥掀翻,大明最高層掀起了從宣德十年到而今,前所未有的政治風暴。
  不,即便是宣德年間,這樣大風波也不常見的。
  仁宗皇帝非常倚重他的東宮官僚,宣宗皇帝也是如此,所以從洪熙,宣德,壹直到正統初年,朝廷之上,雖然有這樣那樣的動彈。
  但是全部是仁宗皇帝東宮中人。
  被後世稱為洪宣輔政集團。
  他們內部並非沒有爭鬥,但是大家都是有分寸的。
  而楊溥掀翻楊士奇,在之後的大規模人事調整,其實打破了這種平靜。如果單單從正統年間的歷史維度來看。
  不過,楊溥代替了楊士奇。
  而從更長的歷史維度來看,也就從永樂年間跟隨仁宗皇帝壹起走上政治舞臺的洪宣輔政集團,正式走下崩潰與瓦解。
  雖然楊溥用強力的手腕鎮壓下去,並宣布河北大修水利的舉動,暗示人事鬥爭到此為此,但是很多官員心中,其實未必有多安心。
  而周忱就是其中之壹。
  周忱是楊士奇這壹條線上的人。這壹點毋庸置疑。但是在楊士奇倒臺的情況之下,周忱不降反升,卻是因為什麽。
  周忱在江南的時候,就在想這壹件事情。
  但是直到今天,才明白。
  敢情陛下是要他來補窟窿。他看到直隸大興土木的樣子。他心中自然有壹筆賬,他畢竟是久在江南,做過地方官的。
  他從河間府壹府估計到河北諸多府縣的工程,好家夥。他僅僅是估算,就算出來壹個自己不敢想象的數字。
  他壹時間又興奮,又擔心。
  興奮是他也是簡在帝心了,皇帝遇見難題第壹時間想到的就是他。他有機會在朝廷之上大展抱負。
  擔心的是,歷史上為朝廷斂財之臣,最後都沒有什麽好下場。
  畢竟從民間弄出錢糧,小民自然是沒有的。自然要從有錢的人手中收刮出來了。
  但是有錢的人,豈能沒有壹點權力。
  所以從他們身上割肉,很容易遭到反噬。
  周忱自然是憂心重重,越距離北京近,這種憂心的感覺,就越重,特別是於謙的待遇,傳到了周忱的耳朵之中了,周忱的擔心更甚了。
  如果說之前的擔心,僅僅是擔心將來算後賬,而今的擔心,更多是擔心楊溥出什麽招。
  周忱可不是於謙。
  周忱對政治上的伎倆,簡直是了如指掌。而於謙更是楊士奇的學生,於謙的遭遇,很可能是周忱的前車之鑒。
  讓周忱任何不憂心。
  只是不管周忱如何憂心,但他坐下的船只,依然悠哉悠哉的北上。最後在通州下了船了。
  周忱下了船,將整個通州碼頭收在眼裏,說道:“通州比以前更繁華了。”
  “可不是嗎,這位爺,去年朝廷開了天津海關,海外的好東西都來了。全部要從天津運到北京,如此壹來,自然要走我們通州,所以這通州要比之前更加繁華了,甚至知州有意擴展通州城了。”壹個車把式闖了過來,嘴裏絮絮叨叨說了好些,最後才想起正題了,說道:“老爺要車嗎?”
  周忱聽他說話有意思,說道:“好,正好需要用車。”壹番討價還價之下,周忱以壹百文錢搞定了車夫。
  車夫壹邊讓周忱與周忱的老仆上車,壹邊絮絮叨叨說道:“老爺,妳也太厲害,平日我二百文是絕不降價的。今天折本了。”
  周忱說道:“壹百文,能買半石米了,賠什麽賠?”
  車夫說道:“老爺有所不知道,養這壹個大牲口,卻是花錢的,這官府的馬,要交錢,這畜生的食量可是比人還大。”
  周忱知道壹百文,這車夫定然還有賺頭,但是卻聽他說了壹番,給官府養馬的苦楚。周忱聽得很認真。
  這是周忱的習慣了。凡是出行,輕車簡從,問父老疾苦,凡是百姓覺得何事最苦,他都記在心上。
  但是關於馬政這壹件事情,他即便是新任戶部尚書,卻也沒有什麽辦法,這壹件事情,是歸太仆寺管的。
  戶部的手夠不著。
  隨著叮叮當當的馬鈴之聲。周忱坐在車轅之上,壹邊看著兩邊的風景,壹邊與車夫有壹搭沒壹搭的說話。
  忽然周忱看見,路邊有壹批人在開工,這工程卻有壹點奇怪,說是修渠,挖得很淺,說是修路,卻又不像。
  又有長長的木料,修理的筆直。上面好像還包著壹層鐵皮,都堆積在壹邊。讓周忱實在是摸不著頭腦。於是問車夫說道:“這是做什麽的。”
  車夫見了,長長壹嘆,說道:“是搶飯碗的,說是宮裏修什麽馳道,兩馬並行,拉著馬車,可以跑得飛快,京城西北,從門頭溝修到西城那邊,早就有了,是拉煤的。幾千斤煤用不了幾個時辰就到京師了。”
  “這賊老天,要不要人活了。”
  他卻沒有看見,周忱的眼睛越來越亮,幾乎要迸發出光芒來,說道:“馳道,秦馳道?”
  車夫可沒有他的見識,連大字也不識壹個,自然不知道什麽叫做秦馳道了。
  車夫壹時間說道:“老爺說的,小老兒不明白。”
  周忱說道:“繞過京城,不要入城,先去城西,我要看看這馳道。”
  “好咧。”車夫壹下子變得興奮起來說道:“沒問題,卻要加錢。三百文。”
  周忱坐鎮江南,手指縫裏都有金山銀山,與百姓砍價,只是他個人壹點小習慣而已。畢竟權衡各方利益,與小老百姓砍價,也沒有太多的區別。
  而並不是說他拿出那麽多錢。
  說大明俸祿少,但是坐到巡撫級別大員,正項收入是絕對夠用的。周忱也不養什麽仆役師爺。手中自然是有錢的。
  此刻他實在沒有心情與車夫砍價了,隨手掏出兩錢銀子,說道:“不用找了。”
  車夫接過銀子,用牙齒壹咬,試探出真假,隨即揚鞭道:“好咧,老爺做好。”隨即驅趕馬匹向南繞行。
  雖然直接穿過北京城更近壹點。但是壹來進城需要交錢,二來,城裏面馬是跑不起來的,如果趕時間,自然是繞行比較好。
  到了傍晚時分,周忱終於來到了城西,也看到了,他壹直心心念念的秦馳道是什麽樣子的。
  卻見兩道木軌上包鐵皮,光滑如鏡,綿延了不知道多少裏,壹眼都看不到邊,而在馳道附近的地面都是黑的。都是煤。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