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子

名劍山莊

歷史軍事

壹個八九歲的孩子,壹身白色孝衣,團團的在錦被下面,小小的人兒看上去可憐之極。而臉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壹百四十七章 天文數字

明天子 by 名劍山莊

2021-4-25 19:22

  “臣也是知道束水攻沙之策,他功效如何,臣不去說,臣只說壹點,就是費錢。”周忱說道。
  朱祁鎮也知道,尋常河堤,不過是壹道而已,但是束水攻沙的話,最少要三道,雖然這三道河堤,並不需要都修建的壹樣堅固,但是在成本之上,也要比尋常河堤高上壹不少。
  周忱壹時間口如連珠,讓朱祁鎮從他口中聽出了算盤的聲音。
  周忱說道:“壹裏河堤,各式造價也是不同的,如果僅僅是夯土,大抵五百兩就夠了,但是如果如河北大清河河段要求,臣估計在三千兩上下。畢竟多用鐵石,這石頭的價格與鐵價,也都不便宜。”
  朱祁鎮聽了,也明白周忱算是猜透了朱祁鎮的心思。
  很多事情上,是可以偷工減料的,同樣大堤,五百兩能建,壹千兩也能建,壹萬兩也能建,比如三角澱東邊那壹段河堤,每裏造價也不便宜,說不定能達到萬兩。畢竟光鐵都不知道用了多少萬斤。
  壹斤兩錢銀子。大批量采購,甚至鐵價還會上揚。
  朱祁鎮對黃河決口這壹件事情,內心之中已經慚愧之極,又怎麽會在這上面省錢。定然是寧肯多討壹些錢,求長治久安。
  周忱說道:“而今修建河堤也不僅僅是河堤,比如在張秋鎮這邊,就要修閘門。已經各種各種雜七雜八費用,攤牌進河工之中,臣暫且定下壹裏五千兩,也就是壹千三百萬兩之多。”
  “而且用的很急,明年桃花汛之前如果不能修好,估計又是壹場禍事。”
  “只是朝廷太倉銀庫之中,也不過這個數目,即便分數次支取,也有些挪不開啊。以陛下之意,每年各部門開支都已經定下來的,到月了,各部分都會到戶部領錢的,太倉銀庫之中的銀子,雖然還存在銀庫之中,但是大多都是有主的了。”
  “所以——”
  朱祁鎮說道:“不用說了,妳單單說,這個工程,朝廷要支出多少錢。朕的內庫之中,又要出多少錢?”
  周忱說道:“不用太多,直隸,山東,河南府庫之中都是有錢的,三省加起來,大概有二百多萬兩,而且運河上還有不少原本要運到北京的糧食,此刻都可以讓山東方面支用。所以,臣以為要分三次,撥出三百萬兩就足夠了。”
  這就是朱祁鎮離不開周忱的原因。
  周忱心中壹筆賬目,算得清清楚楚的。
  就算是朱祁鎮,也不知道山東,河南,直隸三省的賬目上有多少錢。壹來,朱祁鎮沒有心思當管的太死。其次,地方官員對自己手中的賬目,也是不大想讓上面知道,也不會作為重點提出來的。
  畢竟,大明朝廷現在算是好的,在朱祁鎮改革鹽稅之後,總體來說,財政還算是充裕,所有財政危機,都是因為突發事件引起的。
  要是朱祁鎮能安安分分的,學太皇太後,不用十年,就是壹個內承運庫,太倉銀庫,京倉全部爆滿的情況。
  所以,這個時候朝廷對下面各省財政收刮就不那麽嚴重了。
  但是不要忘記了,宣宗年間並不遠,其實宣宗皇帝面對最大的問題,就是財政危機,宣宗並不是不知道,壹步步戰略收縮是不對的。
  但是說壹千到壹萬,沒有錢,能有什麽辦法?他還要為太宗皇帝買單,太宗皇帝為了北伐,超發了不知道多少大明寶鈔。
  這是壹個太宗皇帝自己都不知道數目。
  那個時候,宣宗皇帝就做過從布政使衙門將藩臺結余給征收上來。
  所謂財不露白,對於皇帝是這樣的,皇帝如果沒有錢,面對大臣說話,都不硬氣。地方官手中如果沒有錢,面對士紳說話也都不硬氣。
  所以,很多想做壹方事業的地方官,都不會輕易將地方財政主動上報到朝廷賬上的。
  但是問題是,妳不報上面的人就不知道了。
  很抱歉,大明是有王法的,賦稅收上來,地方分幾成,怎麽截留,都是有成例了,對於周忱這樣專家來說。
  不用派人去查,單單看朝廷這裏的賬冊,就能將地方府庫有多少錢,就算出來,即便是地方上有大工程,他們也是要向朝廷報備的。
  每壹省的結余多少,朱祁鎮是霧裏看花,知道有這麽壹筆錢,具體多少,卻不大清楚。但是周忱卻如掌觀文。
  他敢將近三百萬兩的負擔,轉嫁給地方,絕對是有準備的。
  朱祁鎮說道:“就這樣辦吧,這第壹批三百萬元,從內承運庫出。妳馬上安排。”
  周忱說道:“是。”
  朱祁鎮心中暗道:“內庫剛剛有壹點起色,就又打回去了。”
  內庫的起色,卻是因為少府。
  劉定之經營少府,也是很賣力的,少府的營收壹年超過了百萬兩。主要分為兩大塊,第壹大塊是金銀礦,這方面的收入就超過了五十萬兩。
  特別是海西發現的金礦。壹年能收入六萬兩黃金,以黃金與白銀壹比十的比例,就是六十萬兩白銀。
  朱祁鎮為了支持海西戰事,將這壹塊的收入,大部分撥給了海西都司。支撐海西都司經營屯田。
  但是下面的人也會壹點表示都沒有。
  每年最少有壹萬兩黃金進入內庫之中,也就是十萬兩白銀了。
  剩下的卻是內庫的產業營收了,註意是煤鐵兩項,門頭溝煤礦已經壟斷了北京用煤,壹年二三十萬兩的進項,至於鐵就遵化鐵廠了。
  其實如果單單遵化鐵廠收益就不少,但問題是少府也要承擔壹些義務的,比如禦馬監兵馬的武器換裝,京營兵馬的武器換裝。
  很抱歉,這些武器拔給下面,是不可能向軍隊收錢的。
  真要將這兵器折價,幾百萬兩收入還是有的。
  遵化鐵廠的收益,還是對外賣鐵賣農具的收入,即便如此也有十幾萬兩之多。
  而且劉定之清理好京城附近的礦場之後,根是準備從下面兩地下手,壹個就是景德鎮官窯,另外就是江南的織造。
  畢竟劉定之還是混過海貿的。
  他發現大明出海的大宗貨物之中,鹽雖然成為其中壹種,但是與瓷器,絲綢,茶葉都傳統的商品比,還是差了壹籌。
  而江南各地的織造,與景德鎮的瓷器,都被拔給了少府管理。
  劉定之其中不有所作為。
  之前不直接管理,卻是劉定之知道輕重緩急,礦場之事因為葉留宗的事情,是最重要,不可耽擱。而武器打造,因為關系到戰事,不可拖延,至於,江南織造與景德鎮瓷器,這單純賺錢的事情,反而不重要了。
  因為劉定之出色經營,朱祁鎮內承運庫,從壹直徘徊在壹千萬兩上下,直接攀升到了壹千二百多萬兩。
  而以周忱的意思,剩下的幾百萬兩,戶部恐怕也不會全拿出來。朱祁鎮的內庫之中還是要清空壹大筆錢的。
  朱祁鎮送走了周忱,讓周忱去準備了。
  只是周忱準備錢,朱祁鎮也大出血,這方面應該沒有問題。
  至於阮安而今已經去考察,想來水利學院大抵會全員出動。
  雖然水利學院才建校不足十年,但是有阮安在,朱祁鎮對技術力量也是比較相信的。只是,又壹點朱祁鎮卻拿捏不準。
  就是派誰主持大局。
  茍不得其人,就不興其事,這是朱祁鎮做事的原則。同樣的事情,在不同的人手中,就是完全相反的效果。
  這樣大事,朱祁鎮不敢隨意托付給別人。
  能讓他信任的人,只有壹個人了,那就是於謙。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