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子

名劍山莊

歷史軍事

壹個八九歲的孩子,壹身白色孝衣,團團的在錦被下面,小小的人兒看上去可憐之極。而臉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二十章 應對安南之策

明天子 by 名劍山莊

2021-4-25 19:22

  武英殿之中。
  朱祁鎮坐在主位之上,內閣大學士分列兩側。
  壹張輿圖被太監搭在屏風之上,正是廣西與安南的輿圖,最少這麽多年來,錦衣衛並不是什麽事情都沒有做的。
  最少最基礎情況,還是明白的。
  “陛下。”楊洪越過首輔先開口了。
  卻是楊洪不得不為軍中勛貴發聲。戰爭乃是所有勛貴的渴望,因為只有戰爭,才能讓他們有榮華富貴可言。
  故而任何對外戰爭,他們都是支持的。
  朱祁鎮而今態度,也讓楊洪窺見許多東西。他覺得朱祁鎮的本意,恐怕也是想滅掉安南的,畢竟安南乃是明軍之痛。
  宣宗皇帝放棄安南的時候,也是滿心不情願的。當今剛剛登基的時候,也是有過表示的。
  “陛下,先帝之棄安南,余生耿耿於懷,且安南數十年來,從來都不安分,多次侵占占城,侵占廣西的土地,甚至窺視雲南臨安。”
  “數亂於中國,安南之不臣,壹至於此。”
  “安南自亂,宗室相殘,百官不安,朝廷已定漠北,但出大軍,以征安南,重建交趾布政使,以慰太宗,仁宗,先帝在天之靈。”
  “老臣不自量力,願為陛下效力,請陛下恩準。”
  安南對大明明裏順服,但是暗地裏面到底是怎麽樣的心思,卻不得而知了。
  距離最近的與安南方面的情況,就是雲南方面的情報,安南窺視臨安,也就是紅河上遊。
  李賢說道:“陛下,萬萬不可。”
  “瓦刺雖然敗北,仍然聚兵西北,為中國之大患。數年征戰,國庫早就空虛,實在沒有錢糧了。而且朝廷諸般事務,壹應事務根本分不出精力來,還有就是西南局勢,大藤峽局勢連綿三年,動兵數萬,而今李天保之流,禍亂湖廣,內事不靖,外事不安,而安南誠大國也,雖有內亂,但是數十郡縣,帶甲百萬,永樂之後三十年不能平定,可見壹斑。”
  李賢此刻有幾分焦頭爛額的感覺。
  原因很簡單,如果是大明政局比較平靖的話,未必不能打上壹次安南,但是而今局面卻是被皇帝壹手打破了。
  因為京察案件引發大明律修訂,然後大明會典編撰。再有徐有貞這個不安分的家夥。
  雖然沒有鬧到明面上,但是大明而今早已是暗潮洶湧了。
  這種情況下,打仗?根本就是兵家大忌。
  朱祁鎮其實也明白這壹點。
  他在決定與瓦刺大戰的時候,就強行將內閣換成了周忱,是曹鼐等人比差嗎?
  不是,而是在戰爭期間,大明上層的團結比某壹個人的才能更重要。
  而今也是如此。
  內不靖而用兵於外,的確不是壹個選擇。
  楊洪壹心想打仗,這些事情可以不卻考慮,但是李賢總領朝政,不能不有所考慮。
  朱祁鎮沈吟壹二,說道:“諸位也看過了,而今固然不適宜出兵安南,但是朝廷也不應該坐視,總要有兩手準備吧。”
  楊洪說道:“陛下所言極是。”
  “安南情況而今未必能穩定下來,黎宜山未必能夠坐穩他的位置。如果安南的局勢,再亂的下去,到時候我朝再想插手,也不至於從頭開始。”
  朱祁鎮看向李賢。
  李賢看了壹眼羅通。
  畢竟兵部的具體事情,都是羅通負責的。
  羅通說道:“陛下,看項忠奏報,最近李天保數才敗北,已經逃竄到湘西深山老林之中,很可能逃竄到貴州去。而廣西局面相持不下,陛下欲圖安南,必定廣西,貴州。兩處安堵,才能攻安南。”
  “攻安南,不過是三條道路,壹路由廣西,壹路由雲南,壹路由海上而已。”
  “朝廷如果要提前準備的話,就要調集水師南下廣州,雲南整頓各部土司,並令雲南總兵沐斌準備出戰。”
  朱祁鎮看了看楊洪。
  楊洪立即說道:“羅大人所言極是,平定廣西的同時,也要派重將坐鎮雲南與廣西才是。”
  朱祁鎮說道:“既然如此,就令柳溥去雲貴,毛勝負責廣西軍務,命令項忠半年之內,壹定要清理好貴州事務。從京營之中抽調壹軍南下廣西,盡快解決廣西的問題。”
  毛勝壹直在廣西。從資歷到能力,也是可以勝任。至於柳溥在京城坐了幾年冷板凳,壹直有人說情,他久在南方,也是適應情況。沐斌雖然是壹個國公,但是並沒有經過過戰陣,朱祁鎮又豈能放心於他。
  水師壹路,朱祁鎮對王英還是比較放心的。
  在他看來,由京營五萬作為主力,夾雜著各地方兵馬,大概能動用十幾萬乃至二十萬人馬。
  如果安南內亂不嚴重,或許未必能打上壹場滅國之戰,但是如果安南內亂嚴重的話,這十幾萬大軍,足夠滅了安南了。
  兩員大將在前,項忠總理後勤。甚至會準備從京營之中,挑選年輕壹輩的將領參與進去。
  “陛下——”李賢要說些什麽。他看得分明,這哪裏兩手準備,根本就是準備打仗的意思。
  朱祁鎮壹擺手,說道:“朕知道,有備無患,如果安南君臣安堵,朕就罷手,否則就是天賜良機。”
  朱祁鎮壹錘定音之後。
  即便李賢也不敢當面反駁朱祁鎮。
  只是在散會之後,李賢請求留對。
  等所有人都走了之後,李賢說道:“陛下,內外不可兼顧,陛下欲求天下大治,不在疆域之廣,土地之盛,而今陛下前日滅朝鮮,昨日逐瓦刺,而今又要攻安南,大明國力雖盛。如此也經受不起。”
  朱祁鎮說道:“先生的意思,朕明白。此事不過是因勢利導,非朕有意為之。”
  李賢說道:“陛下,臣從今日起就下令,各部編纂本部條例,呈《大明會典》編撰組,只是請陛下暫且刀鋒,容天下休息生息壹二年如何?”
  李賢如此說,就是說明,他在《大明會典》這壹件事情上,對皇帝願意妥協。
  朱祁鎮此刻才感覺到了,其實比朱祁鎮的大大的閹割掉的變法,其實文官很多人更討厭無休無止的戰爭。
  那麽是勝仗。
  無他,打仗壹定會給國內增加負擔。而文官體系的基礎,就是分布在全國各地的士紳集團。
  大明轉嫁給地方的壓力,有相當壹部分都是他們承擔的。
  為了與瓦刺的戰爭,鹽稅,茶稅,海關,內部鈔關,這都被整頓了,給朝廷帶來很大的利源,但是想想就知道,這些利益,並不會因為朝廷不整頓,就不存在的。
  那麽之前這些利益是誰侵吞?
  官員士紳勛貴都有分,但是最多的還是士紳與官僚。壹仗下來,受益的是勛貴,他們升官發財,乃至於世襲罔顧。但是對於大部分官僚乃至於士大夫來說,根本就是毫無利益可言,承其弊,不的其利。
  更加上勛貴有了戰功之後,氣焰就囂張起來。
  如此壹來,怎麽看,打仗都是吃力不討好。
  而朱祁鎮的改革方案,而今看來,不過是對舊有政策的修訂與整頓,雖然麻煩了壹些,但並不會真正的觸及,或者現在還沒有觸及到士大夫的痛處。
  權衡利弊之下,自然是寧可在這壹件事情上對皇帝做出妥協,也不願意,讓朝廷攻安南,不管是打贏,還是打輸,對他們都沒有什麽好處?
  朱祁鎮沈吟片刻,說道:“請先生放心,朕知曉輕重。安南之舉,不過有備無患而已。只是朝廷的事情,就托付給先生了。此事要先生多多留心才是。”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